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網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大學生作為接受新事物的主體,迷戀和依賴網絡已成為常態,網絡對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思想觀念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因此,在信息化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提高教育的主動性,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信息化相結合,已成為當前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信息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趨勢
(一)信息化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
信息化是一個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的過程,這個過程運行于信息網絡之中。信息網絡是一個龐大的信息體系,在這里,人們可以隨時接收和發送各種文字、圖像和聲音,因此,信息網絡中的信息是海量的,是鮮活有趣的,符合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及時獲取其需要的知識和其它信息,還可以通過網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網絡中具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由于網絡是開放的,沒有空間和時間的的限制,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情,都可以隨時在網上傳播,教育者可以通過篩選將其作為教育素材對大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此外,教育者還可以利用網絡的廣闊覆蓋面,向身處任何一個地方的受教育者傳輸教育內容,使受教育者隨時都可以同教育者對接,從而實現教育環節。信息網絡覆蓋面的廣闊性大大拓寬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
(二)信息化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多元化手段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憑借其虛擬化、便捷化等特征,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方法與途徑。傳統的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方式,能讓教師根據學生的現場反應,及時調整話題和談話方式,能讓教師在現場就能感知到交流的成效。但是,如果教師面對的是性格內向的學生,或是有的問題、現象,學生當面不好說的,面對面的交流方式就很難實施。這種情況下,如果采取“網聊”方式進行交流,由于是隱匿的,學生就可以輕松地表達自我,因此,網絡可以給學生提供敢于傾訴、樂于傾訴的空間。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局限于教室、宿舍或某個教育場所,而可以向網絡拓展,利用郵箱、QQ、微博、網上論壇等多種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交流的機會,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惑,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信息化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通過互聯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為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備的能力。教育者只有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才能引導和教育好學生,因此,在網絡中傳播的各種思潮和觀念,必然激發教育者重新思考引導教育學生的切入點。信息網絡作為一個資源共享的平臺,提供了豐富的多媒體資源,包括各種教學課件、視頻等,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多種選擇,教育素材更加豐富。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改變了過去教師一言堂的枯燥模式,極大調動了學生參與教育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觀念要轉變
當前,網絡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無邊無際、自由開放的世界,身處其中的人們面臨著各種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的沖擊,網絡中的道德規范缺乏強制性,需要所有網絡使用者的共同維護與自覺遵守,才能真正落實道德的責任要求。由于不受約束力的制約,可能在虛擬的世界中出現責任弱化、自由泛濫等問題,逐漸淡漠了道德法律觀念,這些都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更多挑戰。另外,在開放性的網絡時代,思想政治工作者幾乎不具備技術優勢或者信息優勢,而是與大學生共同接受來自網絡的信息,甚至個別時候不如學生的信息量豐富,完全顛覆了傳統教育中教師“一言獨尊”的地位,學生也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多要求,傳統的課堂灌輸式教育模式顯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觀念需要轉變已成為必然趨勢。
(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選擇困難
網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多元化的,它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與知識,拓寬了大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大學生的信息來源。但是,在網絡中,各種思想觀念、政治見解不斷撞擊,大學生的理想信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這些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例如,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其雄厚的科技實力,企圖利用網絡實現信息霸權、技術霸權等,不斷美化自身形象,對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的一些問題夸大、詆毀,甚至抹滅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各項成就。這種情況下,利用信息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須從正確選擇教育內容的角度出發,積極引導學生從海量的網絡信息中篩選出健康的教育內容,以避免不良因素的影響,這一工作繁雜、任務很重,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許多壓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要轉變
對于大學生來說,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課堂為主,強調灌輸式教育,難以接受,因此教育效果長期不能提高。由于網絡具有隱匿性、全球性的特征,因此給學生的思想交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再加上多媒體的交互性,網絡信息資源共享,呈現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很強。因此,如何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將思想政治教育與信息化相結合,尋求具有多元化、實效性的教育形式,成為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方向。
(四)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網絡教育能力有待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使用信息網絡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過程中,表現出許多不足,其中主要有:第一,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者不熟悉信息網絡的基本特征,不能熟練地使用信息網絡;第二,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使用信息網絡進行教學時,通常只是注重如何利用信息網絡傳授專業知識,而忽略了教育引導學生如何利用信息網絡自主學習,因此造成學生將大量的上網時間用于網絡游戲等其它方面,而不是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以此看來,要利用好信息網絡的教育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就必須力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網絡教育能力。
三推進信息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
(一)增強運用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意識
信息網絡作為一種全新的傳輸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并且借助其便捷性、交互性等優勢,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保障。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優秀的網絡論壇、網站等,邀請相關專家來校講學,在師生之間開展廣泛的交流活動,邀請校外成功人士介紹自己的成長之路等,給大學生更多積極向上的力量,同時鼓勵大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因此,為了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要求工作者必須轉變觀念,提高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善于運用網絡技術,全面把握時事發展、校園動態等。一方面,利用網絡媒介,加強與大學生的交流,了解大學生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幫助他們解除困惑;另一方面,將學生成長中面臨的問題、關注的問題以及提出的意見等,及時反映到學校的職能部門,在學生與學校之間搭建橋梁。
(二)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積極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的陣地優勢,做到信息化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才能真正適應新時期的工作挑戰。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必須明確主題、樹立正確的目標,奠定在針對性、主動性、全面性的原則基礎上,重點關注與大學生成長、學習相關的熱點話題與難點話題,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中網絡的吸引力與感染力,開展豐富、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及時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宣揚大學生的改革創新成果等。在校園內實行公開的、民主的管理方式,活躍大學生的校園生活,更好地推進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思想政治教育“虛實結合”
由于網絡具有虛擬化特征,但是思想政治工作卻追求實際性。那么應用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信息化相結合,不能僅停留在表面形式,更要注重擴大教育活動的影響力度,將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提高教育效果,做到“虛實結合”。首先,提高信息化教育的活力,利用網站信息的即時性,第一時間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動態,堅持與時俱進、觀念創新;在網站中,應設置簡潔明了的搜索引擎、鏈接等,便于學生操作,同時完善娛樂游戲、聊天室、BBS等欄目,以激發大學生的瀏覽熱情,真正發揮網站作用,擴大網站的影響度;其次,在網絡的虛擬空間中與大學生的實際生活架起橋梁,確保網站工作與學校實際工作相結合,發揮交互作用,實現學生、教師、領導在網絡上無縫對接,保持網站的親和力,便于學生接受和使用。
(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網絡教育能力
信息化背景下,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就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著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信息網絡的教育能力。通過隊伍建設,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具有豐富的網絡知識,具有熟練的網絡使用技能。通過隊伍建設,使思想政治教育者了解和熟悉網絡信息的豐富性與經濟性、網絡管理的技術性、網絡交流的隱匿性、網絡文化的政治性與民族性等基本特征。通過隊伍建設,使思想政治教育者提高對學生上網自主學習的引導教育能力和監管能力,為優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網絡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由上可見,在信息網絡化背景下,高校必須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重要性,結合大學生的新特點、新問題,加快信息化建設,充分整合校園內外資源,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創新,利用信息網絡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好地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石磊,李新殿.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現代交際:下半月,2011(10).
[2]顧文兵,郭少華.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環境建設論略[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