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高等學校引進教學督導機制,督導評價就成為促進教師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手段。為了促進廣大教師教學積極性、主動性,我們應該公開、公平、公正的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質量評價[1]。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分為兩部分:其一是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是教師教學效果的直接見證者,最有權來評價教學效果的好壞,并且為了避免學生的片面性,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進行評教,幾乎可以達到完全抽樣,真實反映了授課教師的教學水平。其二是學校和院督導員對教師作出的評價。督導評教是學校和學院督導員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隨機聽課完成對教師的教學評價[2]。這里有很多的偶然性,從而影響了教師評教結果的公平性、客觀性。例如講課內容、講課時間、督導員個人的心情、感情、好惡等因素,單憑一節課來評價一個老師的上課的好壞就有失偏頗了。另外,督導員的數量有限,是小樣本數據,并且還不是每位督導員都會給出每位教師的督導評價,這樣形成很多缺失數據。本文集中考慮學校和院督導員對教師的評價。
一消除督導數據偏差
在督導員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時,督導員甲給的成績普遍高,督導員乙給的成績普遍低,這樣就造成如果督導員甲聽張三的課,張三的督導評價就會高,相反亦如此。由于督導員的安排的不同造成教師的督導成績變化很大,顯然是不合理的。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應該是客觀的,因而評價也應是客觀的。如何來消除這個問題呢?
為了加強教學質量管理,也為了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一般而言,學院要求每位教師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督導成績。表1是對某學院某學期教師的督導成績表,通常的做法是將每位教師的所有的督導數據算術平均即得到督導成績,這種做法是不妥當的。這里并沒有考慮督導數據的偏差的影響,也沒有消除督導數據的偏差。
二熵值法求權
參考文獻
[1]李志平,李曉.本科大學教學督導的理論基礎和實證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5):84-86.
[2]楊海鷹,郭志濤.高校院級教學督導的角色與責任[J].中國林業教育,2010(3):30-32.
[3]張少艷.信息熵在教學質量分析中的應用[J].紅河學院學報,2007(2):77-79.
[4]郭顯光.改進的熵值法及其在經濟效益評價中的應用[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1998(9):108-111.
[5]謝赤,鐘贊.熵權法在銀行經營績效綜合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軟科學,2002(9):109-111.
[6]侯銳.高校院級教學督導工作的若干特點[J].中國大學教學, 2007(11):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