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實施已經開篇,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并有效發揮人才在國家建設中的作用非常關鍵。然而大學生作為國家社會的重要人才資源,其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就業困難群體的增加,勢必會影響國家的建設發展乃至社會穩定。這就要求大學生就業工作在新形式下,根據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為本,進一步重視和加強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工作。
一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困難類型
1個人心態進入誤區
主要有不自信、依賴、盲從三種不良心態導致。一是自信不足導致的困難群體。包括過于自卑與自負兩種。自卑即有些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對自身就業條件評價過低,擇業信心不足,從而嚴重影響他們的就業。自負即有的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對自身就業的條件評價過高,不能實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擇業目標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反差,由此導致他們錯失很多良機,最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二是依賴心理導致的困難群體。部分大學生不愿意主動參與就業市場的競爭,向用人單位展示自我、推銷自我,而是依賴于學校或家庭,缺乏就業的主體意識,這種消極的等靠思想和依賴心理,使這類群體經常不能順利就業。三是盲從心理導致的困難群體。這部分大學生既缺乏對自我的認識,又缺乏對社會的認識,不能客觀地分析社會的需要,從而容易在就業時產生隨波逐流的盲從心理。他們在求職時,人云亦云,沒有主見,并沒有根據自身去就業,最終導致錯過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并且,三種不良心態往往相互交織,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困難群體的就業心理。
2就業能力方法問題
這里提到的就業能力方法分為就業崗位專業能力素養與就業綜合能力方法兩個方面。就業崗位專業能力素養不足的困難群體是因學習成績差形成的。這類困難群體因為補考、重修科目較多,不能按時畢業或不能獲得學位;或勉強畢業獲得學歷學位,但學習成績不好,專業素質較差,面對一些用人單位明確提出的專業要求只能望而卻步。就業綜合能力方法存在問題的困難群體主要是因為在校期間缺少實踐歷練與社會經驗。現在,用人單位在招聘員工時,特別注重對求職者綜合素質的考核和要求。部分大學生自身基本素質與社會活動能力弱,參加應聘時沒有自信心,不敢主動與招聘人員交流和溝通,不懂得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的方法技巧,從而使自己在就業競爭中趨于弱勢。
3家庭經濟困難影響
因家庭經濟困難影響導致的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多來自于農村或城市里低收入家庭,特殊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使得他們平時承受的經濟壓力要比一般的同學大,而非專業教育層面的綜合性知識水平又往往較低。這些特殊性導致的問題在就業階段尤其表現明顯。一方面畢業在即,花費在求職應聘方面的費用大大增加了經濟困難,大學生必須在生活成本與求職成本中做出選擇;另一方面貧困家庭背景導致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值普遍較高,從而影響其順利就業。
4限定性因素成桎梏
這些限定性因素一般是個人的先天劣勢、崗位的性質要求或專業學習與社會需求的結構性偏差。先天劣勢中較為突出與普遍的是形象因素形成的困難群體。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大學生時比較看重外表形象,把部分可以勝任工作卻因為形象不佳的學生拒之門外。與崗位的性質要求相關,且較為普遍的,則是性別因素形成的困難群體。在高校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特別是理工科專業大學生就業時,社會對女生的需求信息大大少于男生,有些單位不論女生的條件多好也一概拒收。因此,高校女大學生成為就業工作中的困難群體。此外,因報讀專業冷門形成的困難群體是結構性失業問題中較為突出的方面。近年來,由于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的大學生逐年猛增,就業市場對各專業之間的需求不平衡,而高校的專業設置也滯后于市場,導致很多冷門專業的大學生就業尤為困難。
二職業指導有助于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就業
職業指導的理念與做法來源于美國。最早期,職業指導只是作為解決失業和就業問題的一項社會工作,隨著人本主義思潮興起,賦予職業指導以新的含義:協助個人發展并接受完整而適當的自我形象,同時也發展并接受完整而適當的職業角色形象,從而在現實世界中加以檢驗并轉化為實際的職業行為以滿足個人的需要,同時也造福社會。就業指導是職業指導的重要部分。職業指導對大學生就業的作用和重要性表現為:
1有助于大學生了解社會,認識自我
學生在畢業前了解社會上有什么職業以及職業對人的要求和規范是非常必要的。職業指導是學校面向社會的一個窗口,學生通過職業指導可以了解社會的需求和變化,使學生對社會有一個真實、客觀的認識。大學畢業生“自主擇業”是在國家方針政策指導下,在一定范圍內進行的,是在有限度的情況下,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相互選擇。要使這種選擇科學、合理,提高畢業生就業率,乃至人盡其才,大學生對社會的真實了解與對自我的客觀認識非常重要。職業指導可以開展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通過學校向有關企事業單位及政府機關部門發函,收集各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及擬招對象的要求條件等,為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或組織學生親身實踐開展社會崗位需求調研,讓學生學習以科學的方法搜集用人單位的需求。二是利用職業指導理論及相關測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剖析自我,明確自我的優勢與劣勢,以便在就業中揚長避短,并通過有目的性的培訓學習構建自身綜合競爭力。三是指導學生分析社會、單位需求與自身實際間的匹配度,明確自己提升與努力的內容。
2有助于大學生明確目標,做好準備
處在大學階段的學生對某種職業的認識,通常也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職業指導幫助學生根據社會需要和職業要求正確認識自我、分析自我,確立切實可行的職業方向,并引導學生以實際行動做好準備,包括崗位專業能力準備與就業綜合能力方法準備。針對前者,職業指導通過分析職業對從業人員素質的要求,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從而使學生學會主動而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課程、制訂學習計劃、學習從業技能等等,在求職競爭中不僅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而且有更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從業技能。針對后者,職業指導幫助他們掌握求職技巧,如:怎樣自我推薦,怎樣寫求職信,怎樣參加面試、筆試和口試等等,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及自身的特點,制定適合于自己的切實可行的求職方法,從而實實在在實現自己的個人目標。
3有助于大學生改變觀念,積極心態
由于在校大學生缺少社會生活的經歷,對就業選擇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很多學生存在錯誤的擇業觀念,既有只追求“舒適、熱門、高報酬”的工作,又有不顧職業發展與生計需求的“任何崗位零工資就業”意愿;既有過于自負眼高手低,又有人過于自卑喪失就業信心;既有雄心壯志又有等靠的依賴思想。這都是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不同程度存在的通病。職業指導通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了解社會,把自己的興趣和社會的需求結合起來。通過科學分析確定正確的職業方向,從而進行實事求是的職業設計,這能有效幫助大學生形成符合社會和個人實際的就業觀;鼓勵畢業生根據社會實際與自身實際合理選擇,不畏懼到中小企業、小城鎮、農村就業或自主創業。
大學生由于初次就業,遭遇挫折的心態需要調整。通過職業指導可以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心態應對困難。如形象因素導致的就業困難并非完全不能改變,合理的妝容修飾就能有所助益;性別的劣勢可以通過突出自身的其他實力與優勢去彌補;專業上的不匹配可以尋找自身的其他興趣特長加以強化尋找突破。
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正確認識職業指導的重要性,積極開展大學生職業指導,從短期看,是促進大學生就業服務社會人才需求;從長期看,對社會、國家的穩定與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徐錚,陳永晴.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主要類型與成因分析[J].考試周刊, 2011(53):181-182.
[2]高永新,包偉.關于做好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的思考[J].科教論壇, 2010(2):140-141.
[3]眭國榮,王建明.弱勢群體:高校就業工作的重點和難點[J].江蘇高教, 2005(6), 119-121.
[4]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創新職業指導———新理念[M] .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005.
[5]孟曉蕾.與就業指導結合:促進社會實踐培育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J].群文天地,2012(1):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