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崛起
作者:[英]尼爾·弗格森
譯者:劉誠
中信出版社2012-7
貨幣究竟怎樣影響到人們今天的社會?本書作者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描述了貨幣的歷史,讓你知道金融演化進程背后發生的事情。
在書中,人們隨貨幣進行了一次穿越時間的旅行。從歐洲大陸流通的古羅馬銀幣,到成為第一批銀行家的意大利高利貸者;從五千年前流通的泥土“貨幣”,到今天銀行外匯顯示屏上閃爍的數字,在人類社會的進步中,金融常常是背后的推手。羅斯柴爾德家族為什么能在滑鐵盧戰役中大賺一筆?文藝復興的深層推動力是什么?中國和美國如何開始成為共同體?《貨幣崛起》告訴人們,每個歷史故事背后都有一條金融線索。透過弗格森的專業視角,許多為人熟知的歷史事件被賦予新的意義,更清晰地成為金融史上的一座座里程碑,而金融的發展進程則構成一切歷史背后最為本質的故事背景。
作者簡介
尼爾·弗格森,英國最著名的歷史學家之一。他是極少數能橫跨學術界、金融界和媒體的專家之一。著有暢銷書《帝國》、《虛擬的歷史》、《頂級金融家》、《紙與鐵》、《金錢關系》、《戰爭的悲憫》、《巨人》、《貨幣崛起》、《羅斯柴爾德家族》。
一個對沖基金經理的日記
作者:[美]基思·麥卡洛 里奇·布萊克
譯者:施軼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7
這是一個開放而真實的對沖基金運作記錄,一部對沖基金業的金融啟示錄。他是華爾街最年輕的對沖基金經理之一。從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到對沖基金業先驅道森一赫爾曼公司,再到全球私募巨頭凱雷集團,他掌管著十幾億美元的資金,一次次歷史性交鋒,一次次在危機中堅守理性與獨立的判斷。他揭秘對沖基金赤裸裸的賺錢方程式:投資是一場每日競賽。
作者簡介
基思·麥卡洛,華爾街最年輕的基金經理之一,證券市場獨立研究機構研究之刃公司(Research Ege)創始人,這一機構目前已被眾多優秀資金管理人列為必備的分析參考和交易推薦的依據。
里奇·布萊克,《交易員月刊》聯合創始人兼總編輯,曾任《機構投資者》雜志撰稿人。他經常出席CNBC《巨頭工作午餐會》節目(Power Lunch),并為《阿爾法》、《投資組合》等權威金融雜志撰稿。
可怕的市場周期
作者:[英]約翰·奧瑟茲
譯者:閭佳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7
人類的天性里從不乏貪婪的因子,所以市場總是伴隨著泡沫。不過泡沫總有擠出的一天,有漲必然有跌。市場周期看來既規律又公平。但是,21世紀全球性經濟危機的到來打破了這一規律,時至今日,市場周期的反常仍然令全球投資者、商業人士乃至政府頭痛。全球市場變得異常同步,暴漲暴跌頻繁得如同家常便飯,泡沫還未擠出,更大的泡沫已在醞釀之中,最終導致所有資金都無法逃離這一可怕的市場周期。
《金融時報》獲獎記者約翰·奧瑟茲將在本書中闡明市場背后的來龍去脈。讀者將看到,每一個市場的細微改變將導致人性什么樣的變化,而人性的改變又直接決定了投資的方式和心理。
作者簡介
約翰·奧瑟茲,《金融時報》投資版面編輯,已為該報效力20余載。在2006-2010年期間擔任《金融時報》首席市場評論員。因為常駐紐約,他近距離觀察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次第展開。
只剩一個角落的繁華
作者:陳文茜
中信出版社2012-6
本書是陳文茜首部于大陸出版的圖書。陳文茜以全球視野切入當下被廣泛關注的歐債、美元、中國發展等經濟問題,用歷史的圍度參照現實,串起全球性大事件,解讀波及全世界的經濟危機帶給我們的影響——在這場危機下,社會更加動蕩,無人能夠幸免。或許我們終將成為“失落的一代”,但在霜葉飄零的時候,我們專注于自己的事業,或者仍將守得屬于自己的“一角繁華”。
書中用最文藝的口吻講述經濟現象,講述中國年輕一代現在以及未來的命運。其中,“西方,一個冷漠的情人”是《只剩一個角落的繁華》簡體中文版相比臺灣繁體版增加的一章針對中國大陸的內容,講述中國社會極為值得關注的農民工現象。
作者簡介
陳文茜,臺灣地區知名媒體人、社會評論家,被李敖稱為“我所見過的最聰明的女人”。
王二的經濟學故事
作者:郭凱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7
王二是虛構的人物,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筆下的一個名字。在本書里,他一會兒是佃農,一會兒是進城的打工仔,一會兒又搖身一變,成了小企業老板或寫字樓里的小白領,總之,他是中國普通大眾中的一員。王二買火車票,賣糧,買地,蓋房子,裝修,記賬,打工,開公司,上三險一金,去香港打醬油……透過王二時而平淡、時而光怪陸離的故事,作者把中國重大的經濟問題信手拈來。
小到超市購物,大到買房置業,我們每天都在做出經濟決策,朦朧中也都感覺到自己的決策受國家政策的影響,但究竟是如何受到影響的,并不是每個人都清楚。
作者簡介
郭凱,先后獲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和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經濟學功底深厚。曾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學家,現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
高盛黑洞:看金融巨鱷如何吸金天下
作者:[比]馬克·洛奇
譯者:方琳琳 張潔
中信出版社2012-7
“我從事的是上帝的工作。”高盛總裁勞爾德·布萊克費恩的這句話,盡管一度被視做玩笑之言,卻高度概括了高盛銀行對權力的無限渴望。這個集團悄無聲息地操縱著全球。自從1868年高盛成立之后,這一沉默的法則從未有人敢于打破。
高盛就像一個黑洞,意圖將身處世界這個金融賭場中所有人的賭注一搶而空。這是一家超級秘密的私人銀行。近10年來,高盛的決策層滲透華盛頓和世界其他角落。從美國政府到國際大型組織,高盛處于一個龐大的蜘蛛網的中央。如今,盡管遭到不少客戶的指控,高盛仍然富有極大的優勢,其魔爪無孔不入……
《高盛黑洞》一書多角度多層次描繪了高盛這家金融巨頭極力想隱藏的真面目,重點講述了關系網之中各種巨大的利益沖突。
作者簡介
馬克·洛奇,從1997年至今為法國《世界報》工作,是其駐倫敦記者,專門進行金融領域方面的報道。由于工作需要,本書作者頻繁往返于紐約、布魯塞爾、華盛頓、倫敦等地。報道世界金融,且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關注高盛在歐洲的發展,頻頻拜訪高盛集團的股東們,和許多金融巨頭也有比較密切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