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惠普發布了截至10月30日的2012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顯示,2012財年全年凈營收為1204億美元,同比下滑5%,凈虧損127億美元。
惠普CEO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稱:“2012財年是惠普多年復蘇征程中的第一年。我們尤其對第四財季的業績感到滿意,我們的資產負債表明顯改善,產生41億美元的運營現金流?!北M管如此,這仍然不能掩蓋惠普公司的市值僅剩不到250億美元的事實——相比兩年前高達1000億美元的市值,已經縮水80%。但對惠普來說,這絕不是惟一的問題。
在PC產業遭遇有史以來最大的衰退危機時,PC產業的競爭也變得更加微妙。10月11日,Gartner發布了第三季度全球PC出貨量檢測數據,聯想以15.7%市場份額取代惠普,成為全球第一大PC廠商。
而在惠普內部,最近幾年頻繁更換CEO,也透射出了惠普人事和戰略的混亂。
在前幾任CEO因竊聽門、性丑聞等一系列“非技術”因素而下崗后,2010年11月,接替馬克·赫德成為新任CEO的李艾科上任,并宣布剝離PC業務,放棄WebOS,以及收購Autonamy,轉型服務。但很快,惠普便宣布放棄PC“不算數”。面對巨虧,2011年9月,惠普宣布由梅格·惠特曼取代李艾科出任公司總裁兼CEO。
上任之初,惠特曼曾表示惠普的核心戰略應該是繼續擔當IT基礎設施、軟件、服務和解決方案的最大供應商的角色,但除了將PC與打印業務合并成立PPS集團外,惠特曼似乎并沒有采取多少有實際意義的行動,也從未在公開場合對公司戰略做出任何詮釋。
而從惠普財報中各部門業績來看,惠特曼提出的核心戰略似乎也過于面面俱到,而導致惠普沒有重點——第四財季,除軟件和金融服務營收略有增長外,個人系統、打印、服務以及服務器、存儲和網絡業務均下滑9%~17.5%不等。
現在,惠特曼被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大,難保有一天,熱愛頻繁更換CEO的董事會,會再一次替換了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