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第八屆中國平板電視市場發展高層論壇”上,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給出的一組數據引起了業界的關注:2012年中國平板電視整體銷量將達到預期的4200萬臺,智能電視銷量增長迅速,智能電視產品市場認知度達到96%。2013年中國平板電視銷量預計為4500萬臺,同比增長6.7%。
從終端、應用、競合三方面綜合考量,2013年智能電視市場將呈現出充分競爭態勢:
其一,大尺寸走俏,超高清看好。
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調查辦公室調研數據顯示:46英寸及以上大尺寸電視消費需求達56%以上,大尺寸電視將成為2013年消費主流。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蘇子歡更是語出驚人:“2013年,60英寸以下的都不能稱為大屏電視。”此外,業內人士還有個爭論的焦點:4K超高清電視2013年能否大范圍普及。贊同者說,2012年上半年夏普推出60~80英寸的4K超高清電視,下半年海信、創維、康佳、三星、索尼等廠家也都推出了4K 84英寸超大屏電視。主流廠家集體力推,市場可期。反對者說,4K超高清電視均價為普通電視的2~5倍,普通家庭難以承受;4K片源明顯不足,短時期內很難解決。在筆者看來,目前4K超高清主要在于滿足個性需求,普及推廣還需市場培育。
其二,應用有罅隙,個性化凸顯。
智能電視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已經獲得了消費者認可,但相對智能手機來講,電視在智能化水準上仍有差距。諸如從智能手機移植的應用出現畫面不清晰、卡屏、畫面定格等問題;此外,APP應用豐富性不夠等等。
國內彩電廠商已經開始重視電視的軟件內容,在個性化應用領域開始發力。康佳推出在線支付系統和應用服務,水費、電費用遙控器直接支付;長虹、TCL合作推出歡網商城,吃喝玩樂應有盡有。未來,智能電視要想得到消費者的真正青睞,研發出更多個性化APP應用、增強內容的豐富性才是關鍵。沒有適合消費者需求的應用,智能電視將是個空殼。
其三,比拼軟實力,整合產業鏈。
在傳統電視時代,產業競爭是以硬件終端為載體的,像長虹、海信這樣的傳統彩電制造企業,在產業鏈整合上具有絕對話語權;但隨著傳統電視向智能電視轉型,它們已不再單獨具備整合的能力,而更多的是“軟實力”的比拼。
在筆者看來,傳統彩電制造企業必須尋求變革,走“軟硬兼顧”的道路,才能在智能應用市場保持領先。比如充分利用電商平臺進行銷售;在自家的實體店為顧客提供更好的體驗和服務;有實力的廠家更應該“走出去”,投身海外市場,爭奪更多的國際市場份額。
智能電視時代,機遇只給有準備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