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1日,國家金卡工程第15次全國IC卡、RFID及物聯網應用工作會在京召開。國家金卡工程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張琪在會上做了“創新驅動、服務社會,推動國家金卡工程邁上新征程”的工作報告,總結了2012年國家金卡工程在銀行卡、智能IC卡、移動支付等多功能卡應用以及物聯網RFID產業與應用發展方面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重要進展。
邁出三大步
張琪表示,2012年在復雜多變、嚴峻的全球金融危機下,參與國家金卡工程建設的各部門、行業、試點省市和廣大企事業單位,緊緊抓住物聯網發展、RFID應用示范和移動支付多功能卡應用拓展,以及銀行卡加快芯片化進程等帶來的難得發展機遇,齊心協力,克服一切困難,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創新發展、服務社會”的宗旨,努力把國家金卡工程建設推向新的發展階段。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國家金卡工程建設取得了利國惠民新進展。2012年隨著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逐步落實,以及國務院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出臺,相關主管部門繼續落實專項基金,務實支持和推動包括物聯網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這些都為國家金卡工程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也使金卡工程能在更高層面、向更廣領域加快推進。
金卡工程是我國信息化建設四個起步工程之一,自1993年啟動實施至今,走過了19年艱辛而輝煌的歷程。“它始終得到國家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導;參與金卡工程建設的20多個部門、行業和40多個試點省市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勇于探索、大膽實踐,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使金卡工程始終與時俱進,順應全球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大趨勢,從銀行磁條卡應用起步,到各類智能IC卡應用,再到物聯網RFID的應用,從技術上邁出了三大步。”張琪說道。
截至目前,我國累計發行統一標識的銀行卡約28.5億張,行業與地方的各類智能IC卡發行80多億張,居全球第一位;金卡工程2000年開始應用射頻技術推廣非接觸式IC卡,并于2004年將物聯網RFID應用納入金卡工程重點工作,2005年成立了中國RFID產業聯盟。至2011年,我國RFID的市場規模已達179.7億元,今年預計完成260億元,居全球第三位。金卡工程始終引領我國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設積極穩妥地向前推進,取得了重要進展,成效卓著。
融合發展
金卡工程倡導“一卡多用”、推行多功能卡,引領銀行卡和行業與地方的智能IC卡融合發展。不斷創新支付業務,引領手機支付、移動支付、互聯網支付、固定電話和數字機頂盒支付等電子支付工具發展,極大地方便了百姓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被譽為利國惠民的“民心工程”。
實踐證明金卡工程的實施,不僅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推動了金融電子化與信息化進程,促進了銀行卡和智能IC卡在各行業、各地方的廣泛應用,而且提高了人民的信息化意識,促進了政府與行業管理模式與工作方法的轉變,推動著國民經濟與整個社會信息化進程。
在金卡工程七個行業大卡中,智能電信卡發行了40多億張,居于首位;銀行卡28億張,正向芯片化過渡;第二代居民身份證(非接觸IC卡)發行13億張;社會保障卡發行3.02張,城市交通與各種公用事業繳費卡發行了3.5億張,還有衛生部、旅游局和試點省市發行了不少卡,功能日趨完善,并向融合集成發展。
一年來,無論是多功能卡應用的移動支付,還是物聯網的RFID感知技術應用,以及物聯網相關標準、核心技術產品以及公共應用平臺和服務業的建設,都取得了新進展,并為改善民生、普惠百姓、服務社會做出了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