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導學卡略讀課文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1A-0012-02
小學高年級略讀課文導學卡的設計,與精讀課文的設計思想是一致的,區別在于精讀課文要凸顯一個“精”字,略讀課文要凸顯一個“略”字。所謂“略”,主要指花時要少一些,讀的速度要快一些,學習內容要簡一些,教師指導要放開一些,其目的是讓學生形成自讀能力。
小學高年級略讀課文重點要學什么?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目前的教材似乎并沒有解決好這一問題,從而導致教師的教學偏重人文感悟。我們的導學卡設計試圖改變這一狀況。現結合兩個范例予以說明。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導學卡設計及解讀
[本文特點]
一、這是一篇寫生活啟示的課文。課文脈絡:一個場景,一條啟示,兩個事件,一段結語。
二、課文在寫作上有兩個特點:一是先寫啟示,再寫事件;二是寫事件的注意恰當選材。
[學習步驟]
一、整體感悟.學習詞語
(一)理解并抄寫課文中的成語。
星羅棋布大喜過望心靈手巧源源不斷絡繹不絕
(二)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的寫作思路。
(三)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1.“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生活也是這樣”,你能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嗎?
2.課文中還有一些比較難理解的句子,自己畫記二三句,說說體會,或與同桌交流。
3.你在生活、學習中,有過“換一種想法”、“換一種做法”的經歷嗎?
二、領悟課文的寫作方法
(一)用橫線畫出寫啟示的句子。
(二)把這篇課文與《釣魚的啟示》比較一下,你發現它們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點?在寫作順序安排上有什么不一樣?(提示:寫“啟示”的順序有什么不同?)
(三)為了說明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作者寫了兩件什么事?請概括:哪件事寫得更詳細?
(四)這種寫生活啟示的文章,除了這個單元已學的兩篇課文。你還學過這一類型的文章嗎?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提示:如課文《全神貫注》……
設計解讀: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是一篇略讀課文,用一個課時可以學完。學習這樣的課文,究竟要求學生學什么呢?我們先來看教材中的課前提示語:
一次釣魚的經歷,給“我”留下了永久的記憶。下面這篇課文的作者。在登塔遠眺的時候,也獲得了終生受益的啟示。讀課文,說說“我”是怎樣克服遇到的困難的,再聯系生活實際,體會“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的含義。
教材的提示語提示的學習要求有兩條:①說說“我”是怎樣克服困難的;②體會文中一個中心句的含義。這個提示語,主要是從理解課文內容的角度提出的,而對于語言文字的學習卻無任何提示。如果完全按照這樣的提示語去教課文,肯定是在人文感悟上兜圈子,學習語言會被擱置一邊。這樣的課,與思想品德課有何差異?
這篇課文的導學卡設計與教材的編寫意圖有了顯著區別。設計中不僅注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更注重語言的學習。高年級的語言學習,重點是領悟課文的表達方法。這篇課文的導學卡設計,在領悟寫作方法方面,緊緊扣住“怎樣寫生活啟示”這個主題展開,與本單元中其他課文的學習保持一致,從而保住了語文課以學習語言為中心這個底線。
《珍珠鳥》導學卡設計及解讀
[本文特點]
一、這是著名作家馮驥才寫的一篇富有詩情畫意的狀物散文。課文中的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動物,在作者的精心呵護下,珍珠鳥經歷了由怕人到不怕人、親近人、信賴人的過程。從這件事中作者發出了讓人深思的感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二、課文語言清新明快,細節描寫十分動人。人與鳥的相互信賴,都是通過大量富有情趣的細節來表現的。
[學習步驟]
一、默讀課文。質疑解讀
(一)快速默讀課文,然后提出疑問,可以從難詞難句提出疑問,可以從課文內容提出疑問,可以從課文結構提出疑問,可以從寫作方法提出疑問。力求提出的問題有思考價值。
把你的問題寫在下面,并在交流中解決這些問題:
(二)用橫線畫出課文的中心句。說說中心句的意思。
(三)珍珠鳥對“我”的信賴表現在哪些地方?珍珠鳥對“我”的態度有什么樣的發展變化?它本來怕人,為什么后來這樣信賴“我”?
(四)從這個故事里,你還可以得到別的什么啟示?
二、領悟細節描寫的巧妙
(一)細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最有意思的細節描寫,用“△”標出.并說說這些細節描寫好在哪里。
例:“卻見它的可愛的鮮紅小嘴從綠葉中伸出來。”小嘴伸出,動態美;紅綠相配,顏色美;一動一靜,意境美。
1.先找出描寫珍珠鳥的細節二三處,想想這些描寫好在哪里。
2.再找出描寫“我”的細節二三處.想想這些描寫好在哪里。
(最好像例句那樣作出批注)
(二)細節描寫與作者對事物的細致觀察有什么關系?
三、寫一篇關于小動物(如小狗、小雞、小貓等)的短文。著重寫好幾個細節
《珍珠鳥》與《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同屬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課文。《珍珠鳥》是馮驥才先生寫的一篇極具特色的狀物散文。它對學生的人生有啟示,對學生寫好狀物散文同樣有啟示;在語文學習中,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厚此薄彼,不可取此舍彼。然而,在教材的課文導讀中,我們看到的只有人生啟示,而無語言學習的要求。且看原文提示語:
通過普通的落花生,我們體會到了做人的道理;從人和珍珠鳥的交往中,我仍又能獲得哪些啟示呢?讀一讀下面的課文,想想“我”是怎樣逐漸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結合生活實際,和同學交流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體會。
顯然,這個提示語只要求學生理解課文的“啟示”,即主要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并結合生活實際交流體會。這樣的提示語會把語文教學引到情感體悟,而缺少了對語言學習的要求。
這個單元是一組寫生活啟示的課文。學習這類課文,必須把握兩個基點:其一,領悟文中的啟示,受到人文教育;其二,領悟課文怎樣寫生活啟示,學習課文的語言藝術。這兩個基點,涵蓋課文內容和課文表達形式兩個方面。教學任何一篇課文,這兩個基點都是缺一不可的。缺前者,就成了單純的語言課;缺后者,就會上成思品課。教學中,要以學習表達形式為重點,有機地進行人文教育,而不可反過來以人文教育為中心適當點綴字詞。由此看來,教材提示語“只講啟示、不講語言”顯然是欠妥的。
四、設計導學卡的注意事項
(一)讀寫并舉,側重表達。《珍珠鳥》一文理解信賴以及信賴的原因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對此不必深挖細究。原因一,挖得過深,學生不懂,無異于對牛彈琴;原因二,學習語文還有獨當之任,那就是學習語言,思想挖得過深,學習語言就沒有太多時間了,就會顧此失彼,得不償失;原因三,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也可以深入體會思想,并且可以更好地領悟思想。因此,這篇課文的導學卡,共設計了兩個題干(即教學目標),一是學習字詞,把握內容;二是領悟特點,學習表達,其中又以學習表達為重點。
(二)學習表達,突破一點。《珍珠鳥》是一篇經典課文,在表達方面,可教可學的內容非常豐富,如觀察細膩,用詞精美,立意高遠,結構精巧,情感真摯等。但教課文尤其是教略讀課文。不可貪多求全。因此,從表達的角度來學。取一點足矣。我們設計的導學卡,取的角度是細節描寫。這既是課文的突出特點,又是小學生習作的弱點。取這樣一點來教,比多點開花、蜻蜒點水式地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抓住一點,由讀到寫。導學卡既設計了讀的項目,又設計了寫的項目。讀與寫的目標保持一致,利于讀寫結合。《珍珠鳥》這類課文,寫的是動物;而動物,是學生作文中常見的題材。讓學生讀后也模仿寫一寫,見效更快。
(四)以學為主,教師點撥。《珍珠鳥》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習略讀課文,應以學生自身的語文實踐活動為主,教師教高年級的略讀課文要舍得放手,不要講個不停,問個不休。導學卡為學生的實踐活動提供了簡明扼要的自學提綱。教師可以教得比較輕松了。
(責編 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