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預習案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1A-0027-01
預習,是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憑借自己的能力去學習。學生通過預習,整體感知學習內容,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能夠讀通、讀懂課文,能找出不懂的地方,以便聽課時特別關注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不懂的地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同的年級對預習的要求是不同的:一、二年級要求是讀通、讀懂課文,學會本課生字詞;三、四年級要求是不但要讀通、讀懂課文,學會本課生字詞,還要能夠提出問題;五、六年級要讀通、讀懂課文,學會本課生字詞,能夠提出問題,這些問題的提出要注意多個角度,可以是主題的角度、題材的角度、表達的角度、個人觀點等。
目前小學語文的預習現狀是:教師放任,指導無序,六個年級預習一個樣.預習不預習一個樣。怎樣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可以憑借“預習案”加強預習指導,用“預習案”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思路,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在自主學習時能發現重點和難點。用“預習案”還能便于教師掌握學生自主學習情況。筆者把預習案內容劃分為基礎知識、閱讀探究、搜索分享三大版塊。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自學能力,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水平,對三大版塊內容進行不同層次的預習方法的確定、預習目標的提示。 下面就蘇教版教材第十冊《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闡述“預習案”在教學中的實施:
基礎知識
1.打開書,我們先來讀課文,借助拼音認真讀,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自學生字詞,用自己的方法記住生字的字音、字形、字義,并把難寫的字多書寫幾遍。
3.你能正確朗讀下列詞語嗎?
縱橫閃爍觀察責罵鳥棲蟲居
中毒光澤可惡癡迷鼓鼓囊囊
4.根據拼音寫詞語。
( )( )( )
5.這篇課文為什么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作題目? 閱讀探究 1.讀了課題,你想一想課文會寫什么? 2.讀一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怎么寫法布爾對昆蟲非常入迷的? 3.讀了課文,你認為法布爾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搜集分享
1.搜集有關法布爾的資料。
2.搜集有關觀察的名言。 針對這一“預習案”,課中教師做了這樣的第一課時的設計: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情況
(一)通過預習你們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二)用一兩句話介紹法布爾。
(三)聽寫生詞(“預習案”中的生詞)。
(四)課文讀的怎么樣呢?分節讀課文。
(五)讀了課文后,有什么問題想問?
三、新授課文
探究學生們提出的問題。
四、檢查學習情況
做補充習題(做完當堂批改)。
從實際課堂教學情況可以看出,在“預習案”的指導下,學生預習效率提高了。學生通過預習能輕輕松松完成“讀通、讀懂課文,學會本課生字詞,能夠提出問題,并且問題的提出也是多角度”的目標。
教師除了在課中對學生的“預習案”進行檢測,課后還應認真檢閱學生的“預習案”。當發現“預習案”上的共性問題時,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引導、點撥。當發現個別學生“預習案”上的留白時,可千萬別忽視這些留白,這是學生經過自學、思考后仍存在的困惑。教師應抓住這些困惑給學生以一對一的個別輔導。
“預習案”發揮了教師、學生對問題及時查漏補缺的作用,使錯誤得以糾正,使疑惑得以解決。“預習案”使預習方法更加清晰,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更加全面準確。用好“預習案”,對小學語文教學定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責編 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