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l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1A-0086-01
小學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方面,因此,小學階段的重要任務就是把閱讀教學抓好。在進行閱讀教學前教師要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這是閱讀教學的基礎。
一、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如創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使用電教手段等等。學生學習的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后,就會產生極強的學習動機。
但是,學生的興趣往往是不持久的,還需要教師注意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一是當學生認為對課文內容理解得差不多,沒有什么可想的時候,就追問一個他們沒有想到的問題。二是當學生思考遇到困難時,就提出有點撥作用,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問題。三是當學生的思維處于抑制狀態,不愿意思考問題時,就提出可能引起爭論的問題,以激發他們探討的興趣。四是當學生滿足于自己能從一個角度提出問題時,就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他們沒有想到的問題,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提高閱讀效率、學好語文有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閱讀即學生在主動、輕松的氣氛中進行,既能了解故事情節,又能達到堅持閱讀。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便會影響學生的一生,使其終身受用。
在小學階段,教師就要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及勤于閱讀的習慣等等。使其主動克服閱讀困難。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自己去讀書并有所獲。
三、精心設計課前導語
一段好的導語,能引起學生閱讀的極大興趣。小學生對什么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心,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筆者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雨》這篇課文時,這樣引導學生:“你們都見過雨,雨就像我們的好朋友,誰也離不開誰,可你們知道下雨時天氣怎樣?風怎樣?雨水是怎樣的?莊稼又是怎樣嗎?你們想了解嗎?”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地回答:“想?!庇谑俏揖驼f:“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關于雨的課文,課文詳細地介紹了這些方面的知識,請你們用自己的能力去閱讀課文。并尋求答案好嗎?”話音剛落,學生就情緒高昂地朗讀起課文來。
教師應引導學生為提升語文素養而閱讀,為提升個人的審美情趣而閱讀。在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鼓勵多元化的、開放性的閱讀。
四、刨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閱讀教學中,師生應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并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學生也正是在互相問答、互相討論的共同活動中,成為能動的學習主體。
教師在教學時還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使學生在課上敢說愛說,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積極地參與。例如,有位老師在講完《失去的一天》一課后進行小結時,說:“讀了這篇課文,媽媽不打罵佩佳,從媽媽的教育方法中,我們感到了那種偉大的母愛?!痹捯魟偮?,一位女同學立刻舉起手,大聲而認真地說:“老師,我不相信,她媽媽一天有那么多時間去看那么多地方!”老師聽后,馬上笑著說:“你讀得真認真,想得也好?!闭n堂又一次活躍了。在這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發揮出來,同時也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
五、閱讀時要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
老師如果不能及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進一步的學習就會失去興趣。因此,閱讀時要拓展學生的視野.那就是讓學生嘗試評論。
閱讀教學中,應該引領學生走進文中,去解讀、去賞析、去領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規,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課本、教師、學生的相互對話中,讓學生充分說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讓學生去提,讓學生去議,答案讓學生去辯.結論讓學生去得。這時學生的讀已經不單純是對課文的“看”了,而是能夠表達自己情感與理解的“二度創作”了,這樣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
總之,閱讀教學應該更加開放和具有活力。在閱讀教學中怎樣提高閱讀質量,讓閱讀教學煥發更大的生命力,還須通過教師不懈的探索和實踐。
(責編 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