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英語朗讀 不良習慣糾正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1A-0087-01
在教學中筆者發現,很多小學生在英語朗讀方面存在許多不良習慣,這在農村小學中尤其凸顯。不良的朗讀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糾正。它對小學英語教學有不良的影響。因此,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盡快發現學生在英語朗讀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補救和糾正措施,尤其要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不良慣習的矯正。
[朗讀不良習慣]朗讀不自信,讀英語語調平平,聲音很輕。
[課堂矯正]提供趣味性的朗讀材料,給學生大聲朗讀的機會。
教師應在課前準備貼近學生生活的、有趣味的且與其學習水平相當的朗讀材料,如有情節的小故事、英語童謠、英語繞口令等。教師可利用這些朗讀材料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語言學習需要一定的環境。教師要在課堂上創設生動活潑且符合朗讀材料的情境。這樣,學生才愿意表現自己、展示自己。
在英語課堂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讓學生了解大聲朗讀的好處。教師可通過組織朗讀競賽和朗讀評選(比如評選“英語朗讀之星”、“朗讀小老師”等)來延續學生在英語課堂上被激發出來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長此以往,學生在無意中就能矯正不自信、聲音輕、語調平等不良習慣。
[朗讀不良習慣]只重視“寫”的作業,忽視“讀”的作業,對朗讀的意義沒有認識。
[課堂矯正]布置形式多樣的朗讀作業,帶給學生朗讀的樂趣。
教師應該強調朗讀作業的重要性。從思想上去糾正學生對朗讀作業意義的認知。
好動、愛玩是學生的天性,英語教師要把握好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根據教學任務,布置形式多樣的朗讀作業。要讓小學生保持對英語朗讀的持續注意,還可開展形式多樣的朗讀作業反饋和檢查,使學生樂于朗讀。例如,筆者曾經聽過一堂課外閱讀課“The Ant and TheDove”,在課堂上學生閱讀的是一篇教育孩子學會感恩的文章,執教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讓筆者印象深刻。執教老師在黑板上板書了家庭作業(三個簡簡單單的單詞):“Homework;(1)Tell……(2)Re-member……(3)Read……”在下課之前,執教老師問學生:“根據這三個單詞,你會給自己布置什么作業?”學生的答案多種多樣:“Tell the story to my parents.”“Re.member the story.”“Remember the mean—ing ofthe story.”“Read more stories.”……這位老師不是布置作業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給自己布置任務,讓他們能夠從多樣的朗讀作業中體驗樂趣。筆者相信,這樣的朗讀作業的反饋會更精彩。我們可以嘗試采用這位老師的方法,筆者相信,這樣做學生會改變對“讀”的作業的看法,并積極對待作業。
[朗讀不良習慣]朗讀的時候,拖調。節奏較差,英語口語的“中國味”較濃。
[課堂矯正]教師多示范,讓學生多跟讀,并注重個體朗讀與集體朗讀的有機結合。
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語音、語調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指導學生聽音模仿跟讀,單詞的連讀爆破,句子的重弱讀,音調的升降等。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英語朗讀的規律,從而糾正朗讀中的一些不良習慣。
很多學生會把漢語朗讀的習慣帶到英語朗讀中來,從而產生拖調、節奏差的不良習慣。要去掉口語中的“中國味”。就要強調漢英語音、節奏之間的差異。漢語是一種聲調語音,而英語是語調語言,英語沒有固定的聲調。英語課本所配的磁帶是由英語非常標準的人士所錄制,其語音語調非常標準、規范。如果教師的語音語調不準,可以充分利用課本磁帶,讓學生多聽、多模仿錄音中的語音語調,感受純正的英語,從而矯正學生在語音語調上的不良習慣。
[朗讀不良習慣]齊讀時,讀不整齊,有的學生濫竽充數、漫不經心,有的甚至只是做做樣子、動動嘴唇,其實根本沒有發出聲音,在假讀。
[課堂矯正]教師強調齊讀任務和要求,讓學生指讀,力求做到用“心”讀。
齊讀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定的朗讀任務,比如讀后要回答問題或表演課文,這樣,學生就會有目的地進行朗讀,從而糾正他們濫竽充數的心理。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較難集中,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進行指讀,讀到哪里就指到哪里,這樣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訓練學生認讀英語單詞和句子的基本能力。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應要求做到“心”到,也就是要求學生用心讀英語,并且在小組中進行比賽,朗讀完畢,教師要對朗讀的情況進行評價,比如指出朗讀的不良習慣,對讀得好的學生給予表揚,或讓其示范,這樣可以減少或消除假讀的現象,讓學生真正地學會朗讀、愛上朗讀,為提高其英語朗讀水平做鋪墊。
(責編 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