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清 1966年生。1989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國畫專業,1994年至1995年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進修,2000年調入南京博物院古代藝術研究所工作至今。
三、魏晉南北朝雕塑
4、史載第一位偉大的雕塑家
魏晉南北朝時代是中國雕塑逐漸走向成熟的階段,為隋唐佛像雕鑿的鼎盛輝煌奠定了基礎。這一時期仍以佛教塑像和陵墓石刻為主,無論何種雕塑樣式,均出現了新的面貌和新的成就。其成熟的重要原因是因為出現了偉大的雕塑師,史籍可考的雕塑巨匠:戴逵及其子戴顒。梁?沈約《宋書》(卷九十三《戴頤傳》):“自漢世始有佛像,形制未工,逵特善其事,頤亦參焉。”梁思成先生在《中國雕塑史》中花了許多筆墨描述,稱他“為中國雕塑史中一極重要人物,戴逵是也。……風清概遠,留遁舊吳,宅性居理,心游釋教。且機思通瞻,巧擬造化。作無量壽木像,研思致妙,制定精銳,常潛聽眾論,聞所褒貶,輒加詳改,委心積慮,三年乃成……安道實為南朝佛像樣式之創制者。而此種中國式佛像,在技術上、形式上皆非出自印度藍本,實中國之創作也。……戴安道之子名頤者,字仲若,肖其父,長于才巧精雕塑。……仲若作品之見于記載者頗多。……父子制像頗多,然實物乃無一存焉”。戴氏父子將印度的梵相變為漢化模式,創造了“二戴像制”,開創了中國式佛教形象的先聲。戴逵的名字在魏晉時期耳熟能詳,他被列于《晉書?隱逸列傳》,稱其:“性高潔,常以禮度自處,深以放達為非道。”王子猷雪夜訪戴的故事,經劉義慶《世說新語》的演繹一直為歷代文人傳誦并當作繪事描繪的一個題材,元、明的許多文人畫家都愛畫這一故事。而故事中王微之所憶欲訪的戴安道即已經定居會稽之剡縣的戴逵。
戴逵(約325年-396年),譙郡宿縣(今安徽亳縣)人,后居會稽剡縣(今浙江嵊縣)。士族出身,而遁世不仕。為東晉著名居士,博學多藝,善鼓琴,工畫。孝武帝時累征不就。著有《戴逵集》9卷,惜已散佚。其才份至高,藝術至精無以倫比。繪畫方面,人物、山水、走獸無不精,“荀、衛之后,實為領袖”(謝赫《古畫品錄》)。畫作曾有《南都賦》《吳中溪山邑居圖》《阿谷處女圖》《七賢圖》《胡人弄猿圖》《三馬伯樂圖》《孫綽高士圖》等。因其擅長佛教雕塑,技藝高超脫俗,往往畫名被雕塑所掩。南京博物院藏《竹林七賢》墓畫磚雕的藍本據傳即為戴逵所畫。顧愷之認為他畫的《七賢圖》人物形象和意趣超過了前人。謝赫評價他的作品為:“情韻連綿,風趣巧拔。善圖圣賢,百工所范。”說明他的作品對民間創作有著廣泛的影響。據唐?法琳《辯正論》中的記載:“晉常侍戴c逵)安道,學藝優遠,造招隱寺,手自制五夾纻像,并相好無比。”夾芝造像又稱“干漆造像”“行像”(便于搬動載行,故名)即今之脫胎像,是最早的翻模技術。一般以泥土為胎,先將完整的造型以泥塑作成,之后再以芝麻(夏布)及生漆調瓦灰層層交錯。由于生漆加上細瓦灰具有水泥般的堅固強度,加上芝麻的張力,猶如建造房子,芝麻就是鋼筋,生漆瓦灰即水泥。當芝麻與生漆縱橫交錯五至六層后,待其干固,便將泥形土胎挖出,由是成為內心中空的生漆造像基形,表面再以生漆凋色加以打磨裝飾。所以“脫胎夾纻”與“木胎夾纻”最大的不同,就是脫胎夾纻必須經過脫模的工序。元代虞集在《道園學古錄》中記載:“漫帛土偶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儼然成像。昔人嘗為之……”說明這道工藝被后人很好的傳承下來。戴逵以多年精力所制佛像,遂與顧愷之畫維摩像、獅子國(斯里蘭卡)進獻的玉佛像,并稱瓦官寺三絕,極為世人寶愛。所以唐?道世在《法苑珠林》里情不自禁地贊嘆道:“自泥洹以來,久逾干祀,西方像制,流式中夏。雖依經溶鑄,各務仿佛;名士奇匠,竟心展力,而精分密數,未有殊絕。晉世有譙國戴逵,字安道者……機思通贍,巧凝造化,乃所以影響法相,咫尺應身,乃作無量壽、挾持菩薩,研思致妙,精銳定制,潛于唯中,密聽眾論,所聞褒貶,輒加詳問,核準度于毫芒,審光色于濃淡,其和墨、點采、刻形、鏤法,雖周人盡策之微,宋刻象楮之妙,不能逾也。委心積慮,三年方成。振代迄今,所未曾有,凡在瞻仰,有若至真。”
戴逵次子戴頤,字仲若,自幼深受家學熏陶,具有極高的雕塑藝術才華,最終成為東晉至劉宋時一代名師。戴頤年少時已參加雕造工作,在雕塑成就上,和父親一樣負有盛名。唐代就有記載稱賞為“二戴像制,歷代獨步”。據說佛教雕刻后的“藻繪”即始自戴頤,顯然這也是佛教雕塑和傳統藝術進一步結合的表現。在大體量的佛像制作上,戴顒有著自己豐富的經驗,關于形象各部分的相互關系,以及佛像的造型有著深刻的理解與獨特的成就。元嘉初年宋世子在瓦棺寺鑄丈六金像,像成而恨面瘦,工人們都沒有辦法來修改,乃“迎頤看之,曰:非面瘦,乃臂胛肥耳。既減臂胛,瘦患即除,無不嘆服焉”(見沈約《宋書》,卷九十三《戴頤傳》)。因此,時人都嘆服其藝術修養,認為他“天機神巧”的創作已達“巧思通神”的境界。
戴逵父子兩人探索并完善著鑄造雕刻的技法領域,改善國外傳入的異國佛像式樣而創造出適合自己的佛教形象。因無有傳世之品,我們只存想像和比照。據說父子兩人可供參考的作品即現藏日本東京永青文庫的劉宋元嘉十四年(437年)“韓謙造金銅佛坐像”,原為端方舊藏,曾收入《陶齋吉金錄》。銅像“高約一尺三寸。兩肩覆袈裟,頗似健陀羅佛像。然在技術上毫無印度風。其面貌姿態乃至光背之輪廓皆為中國創作,蓋戴安道所創始之南朝式也”。另有美國華盛頓Freer Gallery所藏“元嘉二十八年銅像一軀。光背作葉狀,上鐫火焰紋,而有三小佛浮起”,也是這樣的中國化的佛像。許多史料表明,他們所創作的眾多造像保存至隋唐時仍極受珍視。唐代溫庭筠作《重游圭峰宗密禪師精廬》中謂:“戴頤今日稱居士,支遁他年識領軍。”即是對這位身體贏弱的藝術家所作佛像的由衷稱賞。
戴逵無疑是東晉著名的藝術大家和學者,所擅繪畫、雕塑超逸脫俗,是一位好學深思、睿智沉靜,既博學慎修又才華出眾的天才人物。其子戴頤則繼承了父親的優良品質,并發揚光大。自佛像傳入我國,這是第一次可以在史籍中找到的偉大的作者。以后,隨著佛教造像的大興大滅,將涌現出更多優秀的雕塑家。下章我們將載入更多的北朝至隋唐的中國古代的雕塑圖片,在這么多無論臉相、形態、體軀、衣紋皆眾妙畢備,古法尊嚴,精美至絕的雕像中,去追尋可能的戴氏父子的審美風格,或者說他們的延續,領略中國雕塑匠師藝術的想象和超凡的創作能力,也可以看到中外文明的交流與融合,不無遺憾的是其中有許多的杰作巨制已流入異國他鄉,普通百姓很難一見了。
5、北朝雕塑藝術的巔峰——中土之佛,莊嚴妙相
龍門、云岡、麥積山、敦煌為北朝著名的四大名窟,在雕鑿之始都或多或少受到外來形象的影響,隋唐以后多有添造,前面已經略有所及,要觀賞這些作品到實地勘察,更有體會。除此之外,今河北、河南、山西、陜西、山東諸省造像數極多,佛寺中仍有少量存世的雕刻作品及考古新發掘整理出土的器物造像,其中精品也多在我國北方的博物館中展示,另有許多作品以前已被文物販子盜運出境,很多精品存放在歐、美、日的各大博物館、美術館中,向全世界展示著中國古典雕塑的魅力以及古典匠師的智慧和才華。而這些圓雕的雕塑作品無不顯現著那個時代的雕造水準和社會風尚。
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區灣子村出土5尊大型石質佛立像和4件佛像蓮花座,佛像連座均高達2米以上。其中1件佛座像前面刻有銘文,記述此件釋迦佛像雕造于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這批造像與大約同時期的山東青州龍興寺造像和四川成都萬佛寺造像相比,有其共同特征,均為大型立佛,其獨特之處被視為北周長安佛像的典型樣式。這批佛像的造型典雅,雕工精美,保存基本完好,于審美和研究均有極高的價值,是我國佛教造像由南北朝向隋唐過渡時期的優秀典范。
前面已經提到,1996年山東青州龍興寺舊址出土了大批窖藏的佛教造像,轟動了考古界,也轟動了美術界,并且一直不斷在各國展出。這些北魏年直到宋代的精美無比的雕像所散發出的無窮魅力使我們可以在圖片中略得一二。而毀于“三武一宗”法難的杰出雕像又能重見天日,是整個熱愛雕塑的大眾的巨大福分。
造像碑是獨特的宗教雕塑藝術形式,流行于北朝后期,隋代以后漸趨式微。南京博物院藏此碑,砂巖質地,四面鐫刻。正面上部雕8層52個小的佛龕,每龕一坐佛。下部拱形佛龕內浮雕一佛和二脅侍菩薩。龕下線刻雙闕並造像主。旁有侍者3人。碑陰額部鑿一佛二菩薩。下部與碑左刻發愿人邑主、邑子姓名。碑右以魏體刻發愿文3行。此造像雕于“大魏神龜二年(519年)”。
眾所周知,菩薩信仰與大乘佛教息息相關。大乘也叫“菩薩乘”,菩薩思想是大乘佛教的核心和主要標志,所以觀音信仰也就是大乘佛教信仰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東方世界中最為流行的一種菩薩信仰,也是整個大乘佛教菩薩信仰的代表。它所包含的一切理論體系、修持儀軌及其它敬拜習慣都成為中國佛教信仰中最富活力的部分。在佛教傳入中國的早期,鮮有單獨的菩薩造像。菩薩只是作為主尊(佛)的脅侍出現。隨著大乘佛教在中國的盛傳流行,及國人對佛教思想體系理解的日益深入,從較早的小型鎏金銅像到北朝后期出現的大型圓雕石像,菩薩開始單獨接受信眾們的頂禮和供奉。而且對于不同的菩薩,有著專屬的圖像學方面的特征,如“冠中化佛,手持蓮花、凈瓶、楊枝”等就已成為觀音菩薩形象的標志。波士頓美術館所藏這座持蓮觀音菩薩立像,正是我國早期觀音造像中的精品,其價值不言而喻。梁思成在《中國雕塑史》中指出:“北周遺物,……最精者奠如現藏波土頓及明尼阿波利斯二軀,……其中尤以波士頓為精,菩薩為觀音,立蓮花上,四獅子蹲座四隅拱衛。菩薩執蓮蓬,右手下垂,持物已毀。衣褶流暢,全身環佩極多。肩上袈裟,自兩旁下垂,飄及于地。寶冠亦以珠環作飾,頂有小佛像。企立姿態頗自然,首微向前伸,腰微側轉。秀媚之中,隱有剛強之表示,由藝術之眼光視之,遠在齊像之上矣。”這尊像高“八尺余”的觀音被梁先生譽為觀音像之最精者,后經鑒定應該屬北周稍晚些的隋代作品。當然此雕像在不在齊像之上,見仁見智,因青州龍興寺窖藏出土以及其它考古發現之齊像的涌現,估計如果梁思成先生復生也會重新考慮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