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美價廉已不再是其唯一標簽,這個快時尚品牌正為自己融入更多的科技元素
“尺碼適合所有身形”、“不需要清洗,只需在水里漂一下,拿出來一甩,所有的臟東西都不見了”,甚至“能根據當天心情變換顏色”……這是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對該品牌貨架上產品的終極想象。
盡管目前的技術水平無法跟上柳井正的創想,但在物美價廉、提升更新速度等快時尚品牌的傳統標簽外,優衣庫給自己額外增添了一些科技元素。
目前最暢銷的保暖服飾Heattech系列產品便是一例。這是與世界上領先的材料廠商東麗—波音787上的碳纖維材料來自于它—合作研發的。 根據優衣庫的統計,截至2011年,Heattech全球累計銷售3億件,去年一整年的銷量就有1億件。更重要的是,這種技術還開創了一個“輕薄保暖”服裝的新市場,引得眾多服飾品牌紛紛效仿。
其實,Heattech的設想在十年前就已孕育。日本的冬天普遍比較冷,怕冷的女性較多,但考慮到美觀,她們不太愿穿著厚重的服裝。Heattech的誕生地—日本紡織業研發中心石川縣,便是一片被雪山環抱的沿海平原。
優衣庫門店里的一個素有傳統是,店員們會主動詢問顧客關于商品的各種意見,然后匯集到顧客中心去并編制成月度報告—這常常成為優衣庫產品開發的一個重要創意來源。“想要保暖且輕薄的產品”曾是月度報告中被反復提及的一個條目,最終引起了研發部門的注意。
而早在1999年,優衣庫就與東麗在新材料的研發上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并為此成立了一個名為“次世代材料開發組”的團隊,規模約百人,由兩家公司的研發人員共同組成。
研發人員首先將目光著眼于在吸水、速干性方面效果顯著的聚酯纖維等新材料上,希望通過某種組合提高“保暖性”:將天然纖維棉改造成通心粉形狀的中空棉,可有效增加保溫性,然后再加入擁有高伸縮性的氨綸加強舒適度,同時混入聚酯纖維實現快干功能。2003年冬,一款男裝內衣系列成為運用Heattech技術的第一件上市商品—這僅僅是后續明星產品系統的開端。
最初問世的男裝兩翻領內衣,在發熱、保溫功能方面處于行業前列,但在肌膚觸感和手感上卻有很多需要改進之處。而且,按優衣庫的標準,這種新材料難以推廣,尚未達到女用保暖衣的標準。經過不斷試驗,研發人員又在三種合成材料的基礎上加入了第四種材料—粘纖,并用腈綸取代了原先的中空綿,從而可以隔離出很多空氣層。全新的Heattech材料由此誕生,優衣庫在兩年之后推出了其女裝產品。
事實上,粘纖、腈綸、氨綸、聚酯纖維這四種材料曾被業界視作不可能的組合,因為同樣的染料對于不同的纖維,染色時間要求也相異,如果同時開染,會造成色差,極易引起變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優衣庫與東麗的技術人員每周奔赴工廠進行改進,最終開發出了專門針對Heattech的染料和染色方法。
2006年,技術上經過了大幅改進并已趨向穩定的Heattech系列獲得來自市場的肯定,當年,其銷量達到了前一年的2.5倍左右。而從2008年開始,優衣庫開始將其推廣到全球,并逐漸成為優衣庫在全球的最暢銷單品。
日本商業哲學中常提及Kaizen—詞,大意是“不斷改善”。而Heattech這一已誕生十年的產品仍在改進中,并被不斷賦予最新的科技。
在其工廠里,Heattech的種子如同一顆顆白色干胡椒的小顆粒。機器先把這些小顆粒加熱拉長,然后紡成只有頭發絲十分之一粗的紗線—2011年這種紗還是88支,今年細度則達到64支,但卻更加保暖。其中還加入“吸放濕”的功能,若衣服內有多余的濕氣,產品會先吸收然后將其排出體外。此外,今年的Heattech新品當中,產品線已經擴充到了嬰兒服裝,花色更是達到了827種,是2011年的兩倍。
“優衣庫的理念是‘改變服裝,改變常識,改變世界’,Heattech系列的大受歡迎,也是對目前為止冬季服裝概念變革的挑戰。”經營優衣庫中國事業的迅銷(中國)商貿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監真島英郎對《時間線》說。
隨著Zara、HM等快時尚領軍品牌日益抓緊在全球布局,品牌口號為“Made for all”(造服于人),且從不過多標榜自己時尚屬性的優衣庫,選擇為產品賦予更多的技術附加值,不失為一個創立品牌差異化的明智策略。
除了Heattech的繼續革新外,目前,優衣庫和東麗還在進行Ultra Light Down輕型羽絨服,以及采用極細纖維的Airism夏日內衣等全新產品技術的開發。
此外,優衣庫對科技的追求不僅體現在產品上。今年10月15日,在美國圣地亞哥開張的優衣庫新門店內,安裝了一款虛擬試衣系統,可以使用戶直接看到同款衣服不同顏色的上身效果。它由一塊60英寸的大顯示器、平板終端以及攝像機構成,利用特殊的條碼技術,電腦會自動識別用戶身上衣服的商品的種類和顏色,然后在通常作為鏡子使用的大顯示器上,用擴增現實技術把衣服穿在身上的效果顯示出來。用戶還能進行互動操作,照下自己試穿衣服的樣子,發送給親友。
—說不定某一天,柳井正那些關于服裝產業的“瘋狂”暢想,真的會被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