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谷秀獻這個名字,不僅是在他的工作單位一安陽農信系統的同事們都會堅指稱贊,就是在安陽紅十字會、衛生系統、全安陽市也是響當當的人物。他是安陽市鼎鼎有名的獻血狀元,曾先后獲得國家衛生部、中國紅十字總會、解放軍總后衛生部聯合頒發的無償獻身奉獻獎銅獎、銀獎、金獎和無償獻血促進獎,是安陽市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隊大隊長。他是個用真情感動人們的人,他被評選為“2005年度感動安陽”十大人物之一,2010年12月5日當選為全國百名優秀自愿者。當你坐在電腦旁,在百度搜索中輸入“谷秀獻”時,你會發現他很多平凡但又不平凡的事跡。
一、“傻子”的快樂
老谷是個實在人、熱心人,大好人;有困難找老谷,一定幫忙幫到底…谷秀獻身邊的人都會這樣來評價他。單位值班室的床單、被罩、枕巾臟了,是老谷不聲吭的拿走洗干凈重新換上;辦公樓的廁所、食堂下水道不通了,他總會及時去疏通;同事們的自行車、電動車壞了,找到他,三五下就搞定,多年來無償幫助別人修車練就了他一手好技術;鄰居們下水道堵了找到他,老谷帶上自制的管道疏通器,甚至下手抓,再臟再臭也沒二話。在“2005感動安陽”的表彰大會上,谷秀獻又向社會公布了自己的手機號碼,承諾為大家疏通下水管道。從此以后,老谷的電話就成了熱線求助電話,不管是認識還是陌生,老谷從沒耽誤拖延過。常常是放下吃了一半的飯碗,帶上工具就出發了。一年冬天,老谷剛下班回到家,還沒來得及吃中午飯就接到一位陌生人的求助電話,說他家的下水管道堵了,老谷立刻趕到他家,為他疏通了下水管道。第二天那人又打來電話,說他同事家的下水管道也不通了,于是老谷就又趕到了他的同事家,幫助他的兩個同事疏通了下水道。就這樣十多年來,老谷為單位同事和社會上素不相識的群眾修理自行車、疏通下水管道、清理廁所便池等平凡事究竟做了多少,老谷自己也記不清。也有人不理解說他是個傻子,老谷卻說:“每當我幫助別人解決了困難,內心就非常充實。”“傻子”的快樂是那些聰明八永遠體會不到的。
二、“三個第一”的驕傲
老谷真正被安陽人熟知原因還得從他無償獻血說起,1996年,深圳市一油庫發生大火,被嚴重燒傷的傷員急需輸血挽救,但整個深圳血源緊張,他的工作單位市區農信社也接到了安陽市紅十字會鼓勵市民無償獻血的倡議書。在倡議的感召下,老谷第一次走進安陽市中心血站,捐獻了200毫升全血。通過第一次獻血,老谷知道了自己的鮮血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那種自豪感油然而生。1997年4月,老谷再次捐獻全血200毫升。有了兩次獻血經歷后,老谷也認識到義務獻血對自己的身體沒有什么不良影響。老谷常說:我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雖然我干不了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我有一個強健的身體,我要用自己的熱血挽救他人的生命。從此以后,老谷平均每三個月就獻一次血,獻血量也從最初的200毫升到400毫升到現在的捐獻機采成分血(捐獻血小板)。10多年來,老谷的獻血總量超過了11個正常人全身血液的總和。在老谷身上保持著三個“第一”讓他引以為豪:一是在安陽地區無償獻血總量排名第一。二是年度獻血量排名第一。三是成為第一個自費到鄭州抽取骨髓血樣的自愿者。在一次獻血時老谷偶然聽說國內還沒有骨髓庫,不少需要骨髓移植的白血病人不得不向海峽對岸的臺灣骨髓庫求助。老谷遺憾地想中國人這么多,如果我們有自己骨髓庫,那我們國家的骨髓庫就一座真正的寶庫。老谷也希望將來能夠有機會用自己的骨髓血去挽救他人的生命。2001年,當他得知省會鄭州有了骨髓庫時,馬上自費來到鄭州抽取了骨髓血樣。2010年,在世界第十四個無償獻血者日的活動中,老谷榮獲安陽市聯通杯“獻血狀元之星”稱號,成為了安陽市的獻血狀元。老谷漸漸出名了,不斷有媒體采訪他,老谷卻經常說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黨和人民卻給了他那么多榮譽。他在每一次采訪中重點不是說自己的事跡,而是呼吁公眾挽起袖子,伸出胳膊,獻出自己的鮮血,挽救他人的生命。
三、榜樣的力量
通過多年的獻血經歷,老谷深深感到個人力量的有限,一個人的血液對于整個社會的需求只能是杯水車薪,一定要讓整個社會認識到無償獻血的重要性,讓更多的人加入到獻血隊伍中來。于是在老谷等人倡議下成立了專門從事無償獻血宣傳、招募和志愿服務的安陽市無償獻血服務隊。服務隊成立后,擔任隊長的他積極參加無償獻血志愿服務活動,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到血站、采血屋、流動采血車進行無償獻血宣傳。老谷隨身攜帶的幾件法寶,一本自己制作的無償獻血宣傳冊,上面有一些報刊對他的事跡報道,還有獲得過的獎項以及獻血時的照片,還有厚厚的一摞獻血證。每次上街宣傳的時候,他都帶著這些法寶,讓許許多多的群眾相信了獻血有益健康,加入到了無償獻血隊伍中來。老谷在安陽師院、安陽工學院為大學生舉辦無償獻血知識講座,向大學生宣傳無償獻血的意義,鼓勵大學生們應率先獻血承擔社會責任。通過他和其他志愿者共同努力,安陽市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己由最初的39人發展到現在的300余人,這其中也包括他21歲、正在上大學的兒子。老谷常這樣教育兒子:一要有愛心,二要講奉獻,三要講責任。要從小磨練自己,使自己長大成人后做國家的有用之才。兒子在父親的影響下,也積極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來。2010年12月,在中國自愿服務基金會聯合光明日報、中國文明網、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央視網組織開展全國百名優秀志愿者網上推薦活動中,谷秀獻同志當選為“全國百名優秀志愿者”。
四、不變的承諾
老谷無償獻血行動不僅影響了兒子,也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妻子常常回憶起他第一次獻血后的情形:回到家后很高興,拉著她不停的說起獻血的好處和對他人的幫助。老谷認準的事兒一定是對的,妻子相信也支持他。老谷提起他的妻子總會感激地說:我能利用業余時間為大家服務,能十多年不間斷地堅持無償獻血,多虧了這么一個賢內助,好后勤。
他的妻子劉秋玲其實一位殘疾人,4歲時因被火車撞傷,失去了右臂。老谷回憶起他和妻子談戀愛時的情形:“就覺得那姑娘人長得好,心眼也好。雖然她有殘疾,可既然心里喜歡,我愿意照顧她一輩子。”執子之手,相濡以沫,結婚20多年來,家里家外、洗衣做飯、照顧孩子,他把家務瑣事全包下來,從未有過怨言。每當妻子在外受到委屈和挫折時,老谷總是安慰她鼓勵她,決心要讓妻子象正常人一樣幸福快樂。妻子年輕時因身體的殘疾被大學拒之門外,在老谷的支持下,妻子不僅電大畢業圓了大學夢,還考取了中級會計師,得到了一份自己心愛的工作。常言道:再稠也稠不過過日子,柴米油鹽,一點一滴,老谷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當年許下的諾言,演繹了這樣一個質樸的愛情故事。
老谷常說自己沒做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可單位、社會卻給了那么多榮譽和贊揚,受之有愧呀。就象老谷說的一樣,他只是個普普通通的人,也從沒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和我們一樣過著普通的生活。就像毛主度說過:做一件好事很容易,但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但谷秀獻同志對于單位,老谷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對于家庭,老谷承擔責任,無怨無悔。對于社會,老谷更是竭盡所能,回報熱血。魯迅先生的名言正是對他的寫照: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和血。在朋友、同事的眼中,老谷象根火柴,也許火光不夠明亮卻溫暖了每一個人的心。在家人心里,老谷是座山,也許臂膀不夠強壯,卻能頂天立地,擋風遮雨;在社會上,老谷是一面旗幟,他充分展示了新世紀新時代農信人的新風采,為新時期的農信人贏得了崇高榮譽。
(文/劉鐵英)
有效破解融資難題助力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廣西靈山縣農村信用社投放10億元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近年來,靈山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高度重視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積極探索符合縣域中小企業特點的信貸品種、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為有效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壯大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金融支持中小型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業發展,靈山縣聯社按照區聯社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要求,及時調整信貸政策,明確信貸投放重點,主動出擊,上門了解中小企業生產和資金需求狀況,采取多種措施,不斷加大信貸支持中小企業的力度,破解企業融資雄題。
作為靈山縣存貸款規模最大的金融機構,靈山縣農村信用社牢固堅持“服務三農、支持縣域經濟”的市場定位,明確了“對中小型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貸款增速,增量超過E年同期水平”的投放目標,并積極推行“五項措施”,全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壯大。
一是優先配置規模和辦理貸款。將70%以上的信貸規模用于滿足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的貸款業務優先辦理。二是協調溝通,拓展信貸資金來源。在積極營銷存款基礎上,協調人民銀行主管部門,爭取信貸支持,近三年來共取得了支農再貸款2億元的政策支持,拓展了中小企業貸款資金來源。三是開辟貸款“綠色通道”。對中小企業實施優先授信、批量授信,限定貸款辦結時限,提高辦貸效率,采取“一次授信,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方式,滿足中小企業“短、頻、快”的貸款需求;四是實施利率優惠。按照貸款方式分別給予一定利率優惠,減少中小企業貸款成本負擔;五是優化金融服務。結合中小企業區域分布情況,合理調整營業網點及信貸授權,加快布放ATM和R)S機,發揮信用社點多面廣、服務快捷、貼近中小企業的優勢,滿足中小企業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截至今年2月末,靈山縣農村信用社本年累計發放中小企業貸款7.28億元,先后共計支持中小型企業160家,中小型企業余額達到9.5億元,2010年末增加2.2億元,增長29.8%,超過各項貸款整體增幅14.1個百分點,緩解了縣域中小企業經營發展面臨的融資難問題,對全縣經濟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文/邱海東)
農信社應加強增貸款質量考核和“三項指標”籃測考核
農村信用社在經營中應徹底改變以往重放輕管的粗放經營方式,實行貸款精細化管理和考核,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不良貸款前清后增這個癥結。筆者認為,信用社要堅持科學的態度,加強貸款管理,完善考核機制,實行新增貸款質量考核和“三項指標”監測考核。
實行新增貸款質量考核。首先是貸前明確放款責任人,對責任不明的貸款不貸。堅持“誰主貸、誰受益、誰負責”的貸款責任認定原則,其目的是解決貸款“誰都負責、誰都不負責”問題。其次是與放款責任人績效掛鉤考核,貸款放出多,收回多,利息收入就多,相應的員工個人收益就大:相反,貸款放出收不回,不僅停止責任人的放款權力,還要追究相應責任。這樣,信貸人員在主張貸款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必須承擔所發放貸款的終身責任和貸款到期不能按時收回的后果,從而提高了信貸人員發放貸款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同時責任與利益對等的考核機制也有效地激發信貸員的放貸積極性,讓大家看到合規經營、增收創效的光明前景,放好、管好、用好貸款,保證應收盡收成為信貸人員的自覺行為。
實行“三項指標”監測考核。根據貸款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動性原則,信用社對新增貸款不良率、應收利息收回率和到期貸款現金收回率三項指標進行按季考核,且年內滾動計算。新增貸款不良率按五級分類計算,考核新增不良貸款與全部新增貸款的比率,重點考核新發放貸款的安全性。應收利息收回率考核新增貸款在考核期內實收利息和應收回利息的比率,重點考核信貸資金的效益性。到期貸款現金收回率考核新發放貸款本期到期現金收回金額和本期到期貸款總額的比率,貸款展期、借新還舊等其它非現金方式收回的不視同收回。該指標重點考核信貸資金的流動性,從根本上扭轉多年來在貸款清收工作存在的“借新還舊”和“倒約換據”等掩蓋信貸風險的不良作法,保證信貸資金“放得出,收得回”。三項指標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它涵蓋了信貸資金運行所追求的“安全性、效益性、流動性”三大目標要求。
(文/段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