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手對文言文的復習備考有一段時間了,通過對考試大綱的解讀、探索、實踐,我對文言文的復習有一些切身的感受,下面就從高考的角度談一談我對文言文復習備考的點滴體會。
一、認真解讀考試要求
在進行系統的復習之前,先從整體上解讀文言文的高考考試要求,根據2012年版高考語文學科考試說明,對文言文的總體要求在降低。具體考查對文言文常見實詞、虛詞的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文言語句的翻譯,信息篩選,要點歸納,中心概括,作者觀點的概括與評價。
1.理解與篩選信息
(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120個)在文中的含義與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常見文言虛詞18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2)理解文言文中各類句式的用法(被動句、賓語前置、介詞結構后置、省略句等);(3)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以及做到對文中信息的篩選、歸納、概括,并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等。
2.對選材的把握
對歷年高考試題的解析,我們不難發現近年來高考文言文閱讀材料多從經典史籍中選取,所選文段均是人物傳記,文面較為淺易,個別生僻字句都有注解。選材多為廉吏、義士、忠臣、勇將;材料所涉及的人事或為古代賢臣良吏,勤政愛民、廉潔奉公、執法如山;或是相夫教子、事親至孝,弘揚民族傳統美德等,既符合傳統的道德規范,又有現實教育意義。
二、復習備考的策略
1.扣緊課本
高考文言文的考查,無論是實詞、虛詞、文句理解,還是語段翻譯、名言名句默寫,都來自于課內。因此,對文言文的復習就要扣緊課本,牢固掌握課本上的文言詞語。這些文言詞語包括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通假字和古今異義等。雖然高考不會直接考課本上的原題,但我們應明確,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要想考出好成績,一定要牢固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
2.精當的做題方法
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之間有明顯的不同,這主要表現在古今異義詞、通假字、詞類活用等幾個方面。所以,我們在解題時應注意做題的方法,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詞類活用現象“壯士死知己,提劍出燕京”中,“死”不可作“殺死”講,否則有悖情理;“死”應該是動詞,解釋為“為……而死”才通。
古今詞義雖有較大差異,但現代漢語畢竟是從古漢語中發展來的,解題時要善于利用它們之間的繼承關系,可以省去不少麻煩。古代漢語中一個單音節詞的幾種意義,往往分別包含在由它組成的現代漢語的幾個雙音節詞中。例如“若行事不允,或妄嗔怒”,要解釋其中的“允”字,就可以先聯想含有“允”的詞語:允當、公允、平允……,這些詞義都可分別代入,可見,把“允”講成“公平”是可行的。
3.學會抓關鍵詞
在文言文的閱讀中,關鍵詞可以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或體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應文章的深層含義。所以,在閱讀中要學會抓關鍵詞,尤其是翻譯題。例如“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左右爭之,以為不可?!痹谶@句話中,抓住“病”, 名詞,“病肥”,即肥胖病,名詞“肥”作“病”的定語,后置;“爭”, 讀zhènɡ,通“諍”,諍諫,規勸。這樣就很容易進行翻譯了,即翻譯為:馬患肥胖癥而死,讓群臣為它治喪,要用內棺外槨的大夫禮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對此直言規勸,認為不可以。
4.學會猜讀
根據“上下文”原則和“已知”原則,閱讀時要大膽的對文本進行猜讀、猜解。例如《瑯琊王頑魯》中“此黠兒也,當有所成”?!镑铩奔扔邪x“聰慧”,又有貶義“狡黠”。根據上下文原則,依據后文“當有所成”,應當取褒義。
總之,對于文言文的復習,功夫在“課內”,我們要重視教材,用好課本。語文教師作為課堂的引領者,應吃透高考考試大綱,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駕馭好課堂的動態,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復習效果。最后,愿我們廣大的語文教師在復習中發揚鍥而不舍的精神,努力探索適合學生的復習方法,使學生真正地獲得自學自得的本領,這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