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大綱》強調:“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是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適應日后學習與發展的能力。”創造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尤為重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首先,要引導學生積累創造的期望
我認為,一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親切的話語、溫和的眼神以及靈活多變,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藝術等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創造出一種特定的情緒氛圍,控制學生的情緒,激活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二是要培養勇于質疑的精神。質疑是挑戰的開始,因為勇于質疑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非常重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發問。對一篇課文的發問,應包括在閱讀的全過程中,而發問又和思考、解決問題緊密相連,學生在反復的質疑、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創造性思維,從而具備創造能力。三是要增強學生的信心。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能否做好某事,前提條件往往是自信心,與此相反,自卑是一種比較隱蔽的心理障礙,是扼殺一個人創造力的殺手,而學生的自卑心理大部分來自教師不恰當的評價。因此,教師要運用科學的評價體系激勵學生,使之變得更為自信。
其次,要加強求異思維和形象思維訓練
培養創造力必須從培養創造性思維入手,而培養創造性思維又離不開求異思維和形象思維的訓練。如何訓練求異思維呢?一是要有意識地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及深刻性。二是在學習一篇文章后要求學生進行變換文體改寫、續寫訓練,改寫、續寫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創造過程。三是讓學生用求異思維寫小作文。那么,如何訓練形象思維呢?我想舉例說明,如在講“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時,我讓學生在一段很抒情的音樂聲中來想象這是怎樣的畫面,同學們聯想到了穿著古裝的采蓮女子,聯想到了女子思念的戀人,滿塘的荷葉荷花,采蓮的頑童,甚至女子愁苦的情態等,他們用散文詩一樣的語言描繪出的這片詩情畫意,就是形象思維的結果。
再次,要讓學生學會模仿
書法家開始的習字往往是從臨模別人的字起步而后形成自己風格的,很多武術拳法是模仿動物的運動打斗動作創造出來的,可見,創造的基礎是模仿。對語文教學來說,同樣如此,要讓學生愛模仿、會模仿、善模仿,模仿實際上是接受了一種方式,這是范文作者所展示的。這種方式往往具有它的合理性。
最后,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
具有創造力的學生決不是一個只知順從老師,非常聽話的考試機器,而是一個思維敏捷,喜歡幻想甚至異想天開、喜愛冒險,有著逆向和發散思維習慣的人。這類學生往往“不安分”,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質疑,容忍學生的調皮甚至惡作劇,尊重愛護他們,接受他們各種想法,區別對待個性不同的學生,給每個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的個性得以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