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注意提問
一、在農村高中里,學生的基礎比較差,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也較差,要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就必須注意課堂中的提問。
二、宋代教育家朱熹說過:“讀書無疑須有疑,有疑者都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可見學習“須教有疑”,提問就是通過巧妙地激疑來設問。無疑不會有問,無問不會解疑。
三、英國教育家愛德華認為:“教育就是教人思維。”可見,教師應通過課堂教學教會學生思維的方法。要進行有效的思維,就離不開符合學生實際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提問。
現實狀況怎樣
我在農村高中里任教近二十余年,對語文教學體會深切,以前認為是過別現象,但通過近幾年的多次外出交流學習,發現存在通病。
一、對提問這門教學藝術不夠重視,而對知識與方法的講解十分看重。在農村高中里,很多教師認為學生的基礎差,所以多加強基礎知識的訓練,只要求學生記住“是什么”而很少要求學生了解“問什么”。還有部分老師稍微注重科學點,給學生講一些接題技巧。方法。但有些方法技巧并非完全會使學生形成死記硬背,死搬硬套的學習現象,很是不妥。
二、提的問題簡單而缺少價值,多讓學生作是非判斷。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很顧全面子,在回答問題上也由主動變被動。如果老師的提問不當,很容易冷場。為此,一些教師不在提問上下工夫。反而降低問題的難度,有時甚至干脆讓學生回答“是”還是“不是”,以此來活躍一下氣氛,簡單來說師生交流。試問,這樣的交流,這樣的提問有多大價值呢?
三、提問缺少科學性,方式單一。層次不清,很容易使學生陷入茫然的培養 。俗話說“教書是一門藝術”,提問也應該是一門藝術才對,我們不能褻瀆意思。在課堂上的提問應該、構成一個嚴密的,完整的 體系,應該是有嚴格的邏輯順序。層次關系,應該符號高中心理智力特點。逐步、將學生引向知識的更深處,去獲取考后成功的快樂。
如何解決
首先,要引起重視。提問看似隨口就可以提,實際上提好并不容易。試題中的提問設計都要經過命題組的反復斟酌,更何況從事一線工作的教師。如果平時在課堂上注重了口頭提問,在考試中學生就會更好的解答習題。比如在講《登高》這首詩時,老師如果很好的設計問題:這首詩中寫了哪些形象你是怎樣體會這些形象的?聯系杜甫的生平你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哪些情感?學生就能有條理地。有層次地思維,在考試中遇到類似的題就能思考了。
其次,要明白它的重要性。1.把握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缺少了提問這一環節,活動就不能有機的結合起來。學生不能參與課堂,不能在課堂中體會到成功,其興趣也大打折扣。2.把握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有利于學生掌握重點難點。在一般情況下問題是根據課文的重難點來設計的,如果教師能很好地提問,學生能成功回答,重點難點也就把握住了。3.把握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有利于培育學生的能力,特別是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應該是由言語和文字組成,應該包括口頭語和書面語兩大部分。如果訓練好了口頭語,對書面語也是一大促進。4.把握課堂教學中提問,有利于教師迅速獲取學生掌握知識的信息,恰當地調整進度和內容。學生與教師知識能力和認知水平上存在差距,因此,對于教師所講學生并非完全能夠吸收消化。這就有待于提問來檢測。離開了這步,教師教得不落實,學生學得更不塌實。
總之,我們要研究農村高中生的思維問題習慣、思維能力、思維特點,在數學中不斷研究,不斷總結提問的方式,使課堂效果日益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