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要求“學生學會演講,做到觀點鮮明,材料充分、生動,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個性和風度。”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好課前三分鐘,具有以下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學生普通話的水平
用普通話教學,這在方言區學校——懷集中學顯得更為迫切、必要。針對這種情況,我要求學生在課前三分鐘時用普通話進行演講,演講順序按學號進行,每節課一位同學,考慮到學生由初中到高中的銜接過渡,他們普通話水平還很低,剛開始我給學生定了一些比較寬泛的話題:自我介紹、談生活、談人生、談親情友情,由于他們對這些比較熟悉,所以他們基本上都能開口說,他們演講完后,我都會請全班同學為演講者鼓掌,然后我加以點評,點評時以鼓勵為主,發現學生演講中的閃光點,這樣既可以使演講者受到鼓舞,又可以使聽者深受啟發,在以后的演講中把這些閃光點發揚光大。每個月我還會選出幾名普通話進步很大的同學,發一些小獎品,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表揚獎勵。
經過幾個月的時間,我發現學生們普通話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上語文課時已經能夠完全聽懂,并且還能積極回答問題,師生互動和交流已經沒有障礙了,課后學生們之間還經常用普通話進行交流,語文教學也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關系到教學的成功與否,只有當學生對其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才會樂意去學,才會去積極思維,才會受教育于輕松愉快之中。只有有效地激發他們的興趣,才能獲得意料中的效果。
傳統語文教學中老師整節課講,學生坐在下面聽,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覺得語文課沒意思,他們把語文課作為“睡覺課”,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而課前三分鐘演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個性,為學生提供了摩拳擦掌,大顯身手的舞臺,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人人參與唱主角,個個盡力展示,學生都喜歡上這樣活潑輕松的語文課,他們語文的成績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擴大學生閱讀視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在讀好課內書的基礎上,課外的書也要學生有選擇地閱讀,然后,要求學生在課前三分鐘演講中把在平常閱讀中最喜歡的精彩片斷、文章、詩詞背誦出來和大家一起欣賞,并進行一些必要的分析,以加深大家對文章的理解。學生為了作好演講,得有提前準備。他們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他們還把目光投向廣闊的社會,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閱讀量,聽的學生也受益匪淺。同學們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掀起讀書看報的高潮,整個班同學閱讀視野擴大了,閱讀能力也提高了。
四、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課前三分鐘演講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學生為了準備語文課前演講,都要做好充分準備,學生要選擇材料,確定主題,安排結構,命名標題,風格樣式,逐項精心構思,巧于提煉;在語言方面要層層切磋,句句推敲,字字斟酌,做到準確簡練,富于表現力,盡力口語化,曉暢明白,不致產生歧義和誤解。為了演講,有好些同學養成了作摘抄、寫隨筆、誦美文的好習慣。對于在課前演講中發現的好文章,我會請演講的同學把文章謄寫在稿紙上,裝訂成冊,供班上同學閱讀、借鑒。經過一段時間的語文課前演講,學生們的寫作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五、鍛煉學生膽量,增強學生信心
很多學生第一次上講臺演講時,手足無措,語無倫次,經過第二次、第三次鍛煉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記得我班有一位性格內向、靦腆膽小的女同學,第一次上講臺時,手腳發抖,面紅耳赤,不敢看人,但她講了后,我點評道:“這位同學今天能走上講臺,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希望這位同學再講的時候,聲音大些,態度大方自然些,爭取比這次講得更好。”說完,我和全班同學對她報以熱烈的掌聲,有了我和同學們的鼓勵,這位女同學一次比一次講得好。
在每次語文課前三分鐘演講中,我都盡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對學生的演講熱情地加以表揚和鼓勵,學生們也慢慢地喜歡上語文課前三分鐘演講,很多以前膽量小、自卑的同學通過演講以后都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們變得樂觀、開朗起來,回答問題很積極,語文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語文課也變得輕松了很多,學生們對學習和生活充滿了信心,他們的學習成績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