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如果“良藥”不再“苦口”不是更受歡迎嗎?如果“忠言”不再“逆耳”不是更容易被人接受嗎?教育好每個學生更需要老師的智慧、經驗和修養。師生相處難免會有磕磕碰碰,這一個個心結能否巧妙的解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的管理育人的技巧。
上周一下午的語文課上,王老師氣沖沖地走進辦公室對我說:“你班的課我不上了,王沖在課堂上講話,叫他在黑板上默寫所學內容,竟然寫的一團糟。更可氣的是他把粉筆一扔,如此傲慢無禮,嘴里還不停地嘟囔,還頂撞我。”看來王老師氣憤到了極點!
聽了王老師的話,我也感到非常的惱火,很想馬上就把他從教室叫出來,讓他向王老師當面道歉,同時要狠狠的批他一頓。然而,當我走進教室時,他正在擦黑板,當我們四目相對時,他立刻低下頭,我意識到他已經知道犯了錯誤,我也把火壓了下來,裝作什么也沒發生。第二天吃完早飯,他又主動拿起拖把拖地,他干得很認真,很仔細,好像要把自己的污點全部拖去。此時我怎能不懂孩子的心聲呢?我怎能在無動于衷呢?我也拿起一把拖把和他一起拖地,我們邊拖邊聊,我親切地說:“這學期以來,老師們都夸你是個懂事的孩子,上課非常認真,從不多講話,而且富有想象力。特別是王老師說你反應靈活,口語表達能力特好。在寫作方面很有潛力,準備把你培養成優秀生呢!”說到這里,我發現他低下了頭。我仍不動聲色地繼續說:“聽到任課老師表揚你,夸獎你,比我自己受到表揚還高興,這是你努力的結果。你想想,如果你沒禮貌,不聽話,與老師頂嘴,每個老師都不再管你了,你會變成什么樣了呢?”此時他眼里含著淚說:“老師,我知道錯了,我會當面向王老師道歉。其實,我平時也非常喜歡王老師,也想把自己的學習搞上去。老師,您就看我的行動吧!”聽了這一席話,我感受到了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受到別人的關愛,雖然他們只是個孩子,可也有自尊、理想、及追求啊!
后來,聽王老師說,王沖像變了個人似的,回答問題積極,進步很快。
一個“老大難”的問題竟然這樣“輕易”地解決了,這確實出乎我的意料,但仔細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其實,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只要靜下心來,總會想到好的方法來解決,讓學生愿意接受,讓良藥不在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