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世上最難當的“主任”是班主任,權利不大,管事不少,責任不小。確實,特別作為一個中學班主任,當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你就成了家長,他的一言一行,他的每一個進步,你都要密切關注,難怪大家都把班主任稱做“媽老師”,“媽老師”的工作是辛苦的,“媽老師”的工作也是快樂而充實的,如何當好“媽老師”,無愧這一責任重大的光榮稱號,現將我這20來年的班主任工作心得與各位同仁共同探討。
一、愛心是做好學生工作的基本出發點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只有愛才能解開疙瘩,才能消融冰山,才能建立師生之間情與情的交流。要做到這一步,首先就要了解學生。除了要了解他們的年齡,學習狀況,性格特點外,還要了解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父母等家庭成員的狀況,了解了這些情況,我們就能找出恰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次,要建立起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融洽師生感情,老師要真心與學生交朋友,建立一種親密的友誼,而不要總是居高臨下,處處把自已擺在訓導者的位置上。實踐證明,師生感情融洽了。學生就自然樂意接受老師的教育。
再次,要理解、信任學生,尊重他們。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與信任。中學階段是人生中極其重要的階段,也是人生旅途中立志向上、打基礎的階段。這個時期的中學生由不成熟走向成熟,想要獨立又不善于獨立,開始懂事又不懂事,是一個內心充滿矛盾和沖突的半成熟、半幼稚階段。認為他們已經長大了,希望能得到父母、老師的理解,同時往往他們的心理又不成熟,死要面子。生理和心理的巨大落差就使得他們封閉自己、逆反,作為一名班主任,就要充分了解學生,走近學生,深入實際,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變化和行為表現。
二、耐心是做好學生工作的基本條件
教師在課堂上遇到問題時往往失去理智,感情沖動,除了傷害我們與學生的感情以外,別無他用,有時學生還給我們下不來臺,何苦呢?教師的喋喋不休,除了讓孩子耳根的繭子更厚以外,沒有其他功能,只能讓學生煩我們,使我們的教育陷入被動,這些都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想要的是什么呢?我想無非是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好好成長,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即使成不了才,我們也得讓他成人,有沒有更有效的辦法呢?回答是肯定的。我們可不可以這樣嘗試一下?當孩子上課走神的時候,原諒他,提醒他,畢竟學習是孩子的事,他沒做好,希望得到的是老師的幫助;當課堂秩序亂的時候,不要對孩子大呼小叫,我們應該考慮是不是我們的課堂對孩子沒有吸引力呀?及時調整自己的課堂,把孩子們吸引過來;當孩子沒有完成作業的時候,原諒他,幫他找出沒有完成作業的原因,分層布置作業,給差生布置一些簡單的題目,讓孩子體驗到及時完成作業的成功感;當孩子犯了錯誤,耐心一點,調查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找出孩子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的去跟孩子談,幫他認識自己的錯誤,這才是我們的目的。
三、細心是做好學生工作的精髓
每個學生身上往往存在著許多的“閃光點”這就要求班主任工作要細心,細致觀察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善于發現他們身上即使十分微弱的“火星”,要善于把這一“火星”燃成“火苗”“火團”,從而燃起他們進取的熱情。因此,班主任要創設教育情境,使他們身上的優點能得到充分發揮,這樣不僅能引起老師、同學們的注意,更有利于他們克服自卑自棄的心理。發揚他們的長處,鼓起勇氣,不斷進步。要做到細心,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沉下去”深入到學生中間,與他們交朋友,傾聽他們的心聲,打開他們久閉的心扉。其次要求我們班主任有一雙敏銳的眼睛,要善于從“細微”處見精神,要能夠撥末塵霧發現“珍寶”。從蛛絲馬跡中尋找到學生的微妙變化,防患于未然,使學生健康成長要細心發現問題,才能切實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