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一年,樓市“變數”橫生,這些“變數”預示著房地產行業已進入深度調整,商品房市場、土地市場乃至房企境況都發生了階段性的改變,而眾多“變數”的層層堆疊,必將導致房地產行業的質變,這也傳遞出一個信息——樓市正在走向理性。
銷售金額前20名入榜門檻升至180億,昔日大佬未必穩坐江山,后起之秀“寒冬”業績直上,房企彎道超車者多于掉隊者。
2011年,上有調控,下有調整。針對嚴厲的限購政策,經歷銷售不暢和融資渠道緊縮的各大房企,也采取了降價沖量,調整產品結構等策略,年終大考成績單交出,盡顯變數。昔日大佬未必一直穩坐江山,后起之秀“寒冬”中采取得當戰略,業績直上。總體來看,大房企調控下依舊業績普漲,而彎道超車的房企也多于掉隊房企。
門檻“調整”陣營分化
2011調整年,企業入榜門檻發生了變化。記者綜合中國房產信息集團和已經發布公告的上市公司業績發現,雖然調控嚴厲,但前20名的入榜門檻依舊提升明顯,銷售金額榜單前20門檻達到180億,而2010年則為135億,增加45億。
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銷售金額前10名的門檻則下調,為3104L左右,而2010年若要進入前10名,則需達到320億。與之相對應的是,銷售面積前10的門檻提升了45萬平米,達到300萬平米。這與2011年調控下的房企戰略調整不無關系,面對2011年的常態性調控,舍棄部分利潤快速銷售的企業在今年的大勢中更占據主動性,如萬科、恒大、碧桂園就是代表。
2011年的房地產處于盤整期,各梯隊間差距進一步拉大的同時,同等規模企業之間的競爭則異常激烈。
在銷售金額方面,500億元以上的超大型房地產企業個數十分穩定,依然保持在6家,且以801億元的均值穩居第一梯隊,其中萬科以1215.4億元依然遙遙領先。
2010年邁過千億門檻的萬科,曾大幅度甩開其后保利、綠地等6004L身家的房企。但2011年,恒大一躍進入800億元軍團,緊追其后。而綠地、保利、中海也進入7004L陣營,在縮短與千億陣營距離的道路上奮戰。
在其后梯隊中,碧桂園、龍湖、華潤之間的差距并非不可趕超逾越,2012年將有一場陣營內的排位爭奪戰。
“新四軍”奮進綠城掉隊
如同生活,有人到來,有人離開。調控下的房企業績排名,變化顯著。
一直不避諱趕超萬科千億目標的恒大地產,在2011年實現了較大的業績飛躍。憑借布局三四線城市、積極促銷快速周轉的戰略,在2010年527億居排行第五位的恒大,2011年上升為第二位。
此外,逆勢表現搶眼的“新四軍”,在2011年躋身300億軍團。這使得2011年300億以上軍團由10家房企擴容至14家房企,他們分別是雅居樂、世茂、華潤、金地。
華潤置地早在2011年11月份已提前完成全年銷售目標,而在目前房地產市場整體低迷的環境之下,截至目前實現366億元的銷售業績;而世茂307億元、雅居樂310億元,僅完成了年初計劃的80%左右,也一路跌跌撞撞沖破了3004L大關,金地近日發布公告顯示,2011年僅完成年初制定的400億元銷售目標的77.3%,但同比依然增長9.1%,309億的業績也踩在了3004L軍團的門檻之上。
雖然房企銷售排名門檻提高,傳遞出行業總體大勢上行,但是不乏房企業績回落。比如一直被高負債、資金問題困擾的綠城,2010年以5224L位列第六,2011年跌到300億,緊卡300億軍團門檻,從第一梯隊中黯然掉隊。一直困擾綠城的高負債隱患病情在調控年發作,資金周轉不靈,致使綠城最終尋求出賣股權,斷臂求生。此外,富力2010年銷售為321億,2011年也剛剛擠進300億軍團。
北京銷冠總金額降近四成
2011年,在延續調控之下,北京的百億房企繼續擴容。但是與去年相比,仍可以得出部分數據走弱的變化,諸如第一名房企銷售額大幅下降。在2010年,該榜單上的企業依次為s0HO中國、首開等房企,其中SOHO中國的銷售額達到200.76億元,對照今年榜首房企首開股份122.36億銷售額,同比減少78.4億元,降幅達到39.1%。
總體來看,北京十大房企總銷售額略降,從2010年的993.03億元,下降到2011年的952.35億元,同比降幅4.1%。但入榜門檻卻在提高,2010年榜單第十位的北京城建銷售額為68億元,而在2011年榜單中第十位的龍湖銷售額為73.94億元。
千億企業或達5家
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報告表示,全國企業梯隊將明顯拉開。按照2011年企業業績的增長速度,2012年銷售額達千億以上的企業很有可能會達到5家左右,而500億以上的企業預計會有七到八家。
高策房地產經紀董事長陶紅兵表示,對2011年來講,大開發商的銷售業績還是好過總體市場大勢。開發商的業績特點是波動的,這與此前拿地形成可售項目的關聯較大。比如中海此前土儲不乏好地,在市場檢驗下2011年形成不錯的銷售。萬科中糧長陽半島百萬平米大盤,形成了一定的銷量來支撐業績。2010年及2011年在京出手拿地的企業預計在未來兩年業績還會保持,不過可售項目不多。銷售高峰期過去的房企,比如龍湖、富力等,如不補充項目,2012或2013年業績可能會顯現一定程度的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