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商品住宅成交價格仍有7%漲幅,但其個位數的漲幅在近5年來仍屬首次,
尤其相比2010年的40%漲幅,足見限購、限貸政策已顯威力。
無論是調控措施空前嚴厲也好,還是成交態勢明顯放緩也罷,購房者最關心的還是房價的變化。雖然北京市房地產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北京新建普通住房成交均價出現下降,不過商品住宅價格仍有個位數的漲幅。
住宅價格漲幅僅為個位數
據北京市房地產協會數據顯示,去年北京新建普通住房成交均價為每平米13173元,比2010年的14847元/平米下降了11.3%,即每平米下降1674元;二手住房成交均價為17698元/平米,同比上漲8.4%,漲幅比去年大幅回落26個百分點。
對于北京市新建普通住房成交均價回落的原因,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去年限價、限購、差別化信貸和稅收等房地產調控措施“組合拳”的高壓之下,2011年北京住房成交套數同比減少近三成,而保障房的批量入市,也順勢拉低了成交均價,最終才形成了去年新建普通住房均價下降11.3%的局面。
雖然北京房協數據顯示北京新建普通住宅的成交均價下降,但如果僅計算北京市商品住宅的話,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仍在上漲。記者根據北京市住建委網站數據及房企提供數據整理顯示,截止到2011年12月25日,2011年北京市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1850元/平米,同比上漲7%。
盡管商品住宅成交價格仍有7%的漲幅,但多家地產研究結構數據顯示,其個位數的漲幅在近5年來,仍屬首次。
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表示,雖然2011年北京市商品住宅整體成交均價,同比2010年仍出現小幅上漲,但相比較于2010年房價40%左右的漲幅,表明房價漲勢已得到基本控制。
同時,北京中原分析指出,去年成交地區的郊區化,也是拉低房價漲幅的重要因素。其報告顯示,去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的65%以上位于五環外。
五區縣均價過3萬
記者根據北京市住建委網站數據及房企提供數據整理顯示,截止到2011年12月25日,北京16區縣(原崇文、原宣武單列計算,并未計入東城、西城)的新建商品房成交均價總體仍呈上揚態勢。
除遠郊區縣房價近兩年基本持平外,尤以東、西兩城區漲幅最為明顯,東城區以50915元/平米的成交均價同比2010年大漲31%,而西城區則以47163元/平米的成交均價同比2010年攀升36%。
與2010年北京16區縣中成交均價僅有東城區和西城區突破3萬元/平米相比,2011年則有5個,增加了朝陽區、宣武區和崇文區三個城區,其成交均價分別為31086元/平米、33639元/平米和31348元/平米。
即便是去年下半年降價新盤集中的通州和大興地區,2011年每平米成交均價也分別為19312元和18890元,較2010年的16896元/平米和17341元/平米,分別上漲14%和9%。原本以為房價會走跌的通州也出現漲幅,令人始料不及。
二手房房價回調明顯
2011年樓市調控政策對二手房的影響,相對于一手房可謂明顯許多。據北京中原根據住建委網站數據整理顯示,去年二手房整體成交均價為22860元/平米,同比2010年的21250元/平米,上漲7.6%。但值得注意的是,從9月份開始,二手房價格明顯出現了下調,成交價格在11月更是跌到了21550元/平米,環比10月下調幅度達到了2.4%,出現滯漲回調趨向。
調整供應引導房價回歸
雖然北京市房地產協會的數據顯示,2011年新建普通住房均價下降一成,但商品房成交均價仍在攀升。北京市政府也表示,價格還沒完全回歸,成交均價還處在高位狀態,調控政策還得堅持。
而在不久前結束的兩會政務咨詢會上也傳出消息,今年北京將繼續“穩中有降”的房價調控目標,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加大公租房投入,倡導租賃型住房消費,力求從解決住房供求關系方面,引導房價回歸合理。
對此,北京市副市長陳剛曾公開表示,北京將通過一定措施積極引導租賃型住房消費,除了加大投入建設“租金低于市場租金”的公租房外,還計劃通過一定稅費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或中介經營租賃房,讓租房市場在房源增加的同時,租金日趨穩定和理性。
陳剛透露,明年北京計劃建設的保障房中,公租房占面向社會公開配租配售保障房的比例將超過60%,比今年的比例更高。“由于公租房租金略低于市場租價,必然對市場產生良性、穩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北京正在探索鼓勵大的房屋中介通過大量收集房源,然后再以穩定的價格轉租出去。”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童仲悅表示,保障性住房建設量的加大,以及城市住房供應的持續增加,勢必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借由政府的調控措施,房價已逐步走向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