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都out了
去年春天的某個晚上,媽端上最后一道菜后向我們宣布:“從今兒起,我要理財了!”我和嫂子邊扒飯邊嗤嗤笑,不搭話。老媽用蹩腳的普通話像背詩那樣飽含深情地說道:“你不
理財,財不理你!”
“哎呦呦,了不得了哎,您還懂理財呢!”哥陰陽怪氣地諷刺媽。
老媽大手一揮,說:“你out了!”
自從媽宣布理財,家里氣場全變了。首先,媽開始記賬,她戴上老花鏡把每天的開銷一筆筆全記下來,并及時向我們總結哪些該花哪些能省。
媽還在家里到處張貼諸如“堅決抵制月光族”、“多存少花,幸福到家”、“吃不窮喝不窮,不會算計才受窮”等等覺悟頗高的標語,試圖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家。
針對我和嫂子愛逛街的特性,媽特制了一條家規:列出購物清單,只帶預算金額出門。
她還不準我再買雜志,嚴禁我老公喝咖啡:“你每月至少買7本雜志,約60元;你老公每月喝掉60多包雀巢,約70元。這些足夠換來一大家人一個月的油鹽醬醋茶了。”
此外,在她的監督下,全家上下都停掉了手機包月,還花一晚上時間整理并淘汰了一批不常用的會員卡。
雖然這些改變讓我們一時無法適應,但媽的苦心我們都懂。半年前哥嫂盼閨女,不顧媽的勸阻,硬是要了二胎,繳納完巨額社會撫養金,連奶粉錢都成問題。嫂子要照顧孩子不能工作,一家四口僅靠哥一個人的收入支撐。而我和老公一年多前決定辭職下海,最后十幾萬積蓄打了水漂,窮得連孩子都不敢生,整天跑媽那兒蹭飯。
哥召集大家開了個短會,我們決定都不再啃老,但也要引導媽正確節流。
我對媽講,開源勝于節流,而且節流的方式有很多種,譬如淘券、網購和微拍賣這類新形式省錢模式,而不是以降低生活品質為代價的舊理財思想。
媽頓悟:“對呀,缺錢就要多賺嘛,我怎么盡想著省了!”
雞下蛋,錢生錢
老媽去銀行,怯生生地問工作人員,有沒有穩賺不賠的理財方式?理財顧問向媽推薦定期儲蓄。老媽搖搖頭:“有沒有比儲蓄利息更高,又能保本的呢?”對方笑了,說:“阿姨,收益越大,風險也就越大。”
最終老媽被推薦購買35天保本理財產品,還沒回到家,媽就后悔了,她說這么多年來這是頭一次,錢擱銀行不放心。
一個多月后,媽獲得了近200塊錢的利息,樂得不行,立即給孫子買了支鋼筆,又給自己換了老花鏡,剩下的錢買了食材,給我們做了一頓大餐。嘗到甜頭的老媽開始專注財經頻道,還加入了本市一個老年理財組織,定期去聽課。
根據她的智囊團建議,老媽選擇了基金定投。她堅信“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道理,從郵局、工商銀行和招商銀行,分別申購了100元、200元和300元的基金定投。此外,媽還跑到保險公司,月繳770塊大洋為哥家老二買了份保障孩子健康和教育的綜合險。
刨去理財投資,媽的退休金所剩寥寥。那段日子,老媽的生活質量直線下降,每日不是白菜燉豆腐就是白菜燉粉條。
要不是爸心臟病突然發作,我和哥還不知道媽在瞎折騰。
那天,媽在醫院哭得氣結,手里攥著一張存折和幾張催款單。我上前抱住媽,哥去繳費。哥后來給我看,折子上僅有200塊錢!
媽先自我檢討,后悔家里沒留些現金以備不時之需。但對那些投資,她堅定地認為沒錯。我查詢了媽買的基金,發現她已經賠了400多。媽不信,說銀行那閨女明明告訴她,預期收益率是10%。我無語,不知該怎么告訴她,預期收益不等于實際收益。
但媽馬上淡定下來,神秘兮兮地告訴我,前不久她花了2000元請專家薦股,過不了多久,她就發啦!
我的親娘!你還炒股了?哥頭大,隨后發現媽在股市賠得更慘。我們再三告誡老媽:不許再折騰!
在哪里跌倒,換個地爬起來
媽就此消停了幾個月,家里卻平靜得讓我們覺得不對勁。果不其然,爸在衣柜里找到一個新盒子,里面有兩枚鉆戒和一個翡翠鐲子!
證據確鑿,老媽沒法抵賴。她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解釋,前段時間聽到嫂子跟哥吵架,說結婚沒給她買鉆戒,委屈著呢。加上我成日抱怨在淘寶買的廉價小飾品老掉色。于是媽想到今年投資黃金翡翠和鉆石比較熱門,就買了倆,打算春節時送給我們,能升值固然好,不能升值就當是送我們的新年禮物。
嫂子感動得熱淚盈眶,擁住媽說:“謝謝媽。”
我把咆哮硬生生咽到肚里。我該怎么告訴她,一克拉以下的鉆戒是沒有收藏價值的。尤其是這種用小碎鉆鑲成的戒指,從投資角度講,必賠無疑。
我對媽說,我老公重新找了工作,開始踏踏實實上班。哥嫂的生活也緩過勁來了,一切正往好的方向發展。懇請她別再為我們瞎操心,留著錢自己好好享受生活。
媽嘆口氣,說:“只要你們好,我就放心了。”
人精老媽
2012年,老媽決定做一項絕不虧損的投資:投資她和爸的老年生活。
她跟爸商量著,要把年輕時的夢想實現,游遍中國。從2012年4月起,他們以家為中心,偶數月份出去旅行,奇數月份回家休整。他們還答應孫子,暑假帶他去爬長城。
六月份他們去了美麗的青島,愛上了那座海濱城市。老媽的理財心又蠢蠢欲動,她說2012年是抄底樓市的好時間,她也想在海邊頤養天年。
在年輕人因不愿背負房奴枷鎖而喊出“用一個廁所環游世界”的口號時,六十多歲的爸媽又成了房奴。媽拿著計算機算了好幾天,她決定用一個人的退休金供房,一個人的退休金旅游,用秋冬季出租房子的房租補貼他們的倆孩子。
不久,媽又改變了主意。她贖回投資市場的全部資金,又賣了爸收藏多年的字畫,還把她壓箱底的首飾出手,總算付清了那套小戶型。
這些都是爸后來告訴我的。無債一身輕的老媽,如今不再像從前那樣盲目求財,而是逐漸將理財看成是一種生活方式。
她說,人要不斷學習和發現新事物,要不斷修正和改進自己的理財計劃,最重要的是,人心應該是輕松愉快的。
媽還自詡自己是理財天才,至于之前犯的種種錯,她說那都是被我和哥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