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的林嘉源熱衷交際,朋友眾多,但已有女友的他,近日卻因參加完一位女性“死黨”的婚禮,而郁郁寡歡。不可掩飾的失落和憂郁在生活、工作中揮之不去,乃至每呼吸一次,內心都似有千斤重擔。他自認深愛溫柔體貼的女友,但“死黨”完婚,卻又分明讓他感受到了某種背叛……他不懂,這到底是不是愛?或者,到底愛誰多一點?
林嘉源:我就開門見山地說吧。上月參加完我一位異性朋友的婚禮,巨大的失落感就一直困擾著我。覺得生活和工作都挺沒勁的,就連溫柔體貼的女友也抱怨我冷落了她。
李敏:聽上去像是這位異性朋友非常吸引你,她結婚,讓你感覺到了某種喪失。
林嘉源:不是,這丫頭跟個爺們兒似的,老實說,對我這種喜歡公主氣質型的人而言,根本談不上什么吸引力。我們是大學同學,從大一開始就覺得投緣,凡事都互相挺對方,可以說是關系很鐵的哥們、死黨……所以,我也搞不清楚我到底怎么了,為什么這么在意她嫁人。
李敏:那么,你覺得在她嫁人后,自己最介意的是什么?
林嘉源: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頻繁見面,也不能半夜發短信騷擾她,畢竟她有老公嘛。不過,你或許不會信,我從沒想過她會結婚,好像她會就這樣一直存在我的生活中一樣,直到去參加她的婚禮,才讓我不得不徹底面對這個事實,接下來,我就像失去控制了一樣。
李敏:她結婚只是讓你們少了些接觸的機會,但卻讓你感覺到了巨大的失落感,聽上去她對你似乎有某種特殊的意義,但你又說這絕不是愛情,那我想知道,你現在感受到的失落,以前在某個時刻還體會過嗎?
林嘉源:(沉默了一會)你這么問,倒讓我想起大學畢業那個階段,很多要好的哥們兒各奔東西,我也出現過類似的消沉和無趣感。實習期結束后,不想去工作,不想去社交,經常一個人回想和他們在一起的場景。直到工作后建立新的朋友圈子,才慢慢從這種狀態中走出來。
李敏:嗯,這么說來她和他們并沒什么不同,的確是純粹的友情而非男女之情。但你和朋友間的關系,好像已經超越了普通意義上朋友的聯結。能談談你的人際交往情況嗎?
林嘉源:我是個非常喜歡交朋友的人,朋友就是我最大的財富。在朋友當中,我通常會是核心,每個人都看重我、依賴我。我總是樂于助人,注重自己在朋友眼中的形象和地位,任何時候只要朋友有事相求,我都會盡一切努力辦到。就為這,女友不知跟我吵了多少回,經常說我為了朋友忽略她的感受。但我卻覺得,一個人如果連朋友都沒有,或者都不能與之相處好,那和伴侶的關系更是不可能好到哪去。而且我要是有事,只要開口,朋友們通常都會一呼百應。跟女友吵架,也經常是他們幫忙勸和。
李敏:在你的人際聯接需求中,你非常需要得到朋友的認可和尊重,希望在他們那里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你對他們的幫助和付出也需要得到回報,這個回報就是彼此間長久的看重和互助,并且期望他們能夠以你為中心。
林嘉源:是,如果朋友哪件事辦得不好,我雖然不說,但心里就會衡量,覺得他們太不把我當回事了。
李敏:對朋友的過度渴求,讓你忽略了他們也是獨立的個體,而他們終究有自己的個性、興趣和生活,這些都不是任何人所能控制的。由此可見,你比一般人更加在意朋友在自己生活中的作用,對朋友你有著非同尋常的控制欲和占有欲,這是很典型的友情失控癥。在你的內心深處,朋友甚至比自己更重要。不過,我們成年后的人際關系模式,幾乎都深受生命早期的關系環境影響。方便的話,可以談談你的父母及家庭情況嗎?
林嘉源:(沉默了一會)印象中,我的父母并不恩愛,他們總是爭吵,經常為一件小事情吵得天翻地覆,至今我也無法理解,他們為什么要結合,而結合后又哪來那么多矛盾沖突。不過,我父母雖然爭吵,但他們對朋友卻很好,也各自都有很要好的朋友,這大概是因為他們經商做生意的緣故。小時候,我在家里最大的快樂,就是父母的朋友來家里作客。門鈴一響我總是第一個沖過去開門,笑臉相迎,每次客人來,家里氣氛就可不一樣了,爸媽在他們的面前,甚至可以開開小玩笑、逗逗趣什么的,家庭氛圍顯得其樂融融。每當這時,我都希望那些叔叔阿姨能留在我家里,永遠不要離開。父母吵鬧這么多年,沒有分開,大概真的要感謝他們的那些朋友。
李敏:在你描述的原生家庭,是因為父母的朋友才有了些許快樂,家庭的完整,似乎也靠他們才得以維系至今。不妨這樣看待你的失落,潛意識中,你可能也把你和伴侶的幸福,與朋友的存在緊密聯系在了一起,朋友結婚,重心放在自己的家庭關系,你就出現了某種揮之不去的喪失感,投射的甚至是你和女友的幸福也隨之遠去不復存在了一樣。這很明顯是個非理性的歪曲信念。戀人及伴侶間發生矛盾時,朋友的確可以起到一個調解緩和的作用,但卻并不是絕對單一的,解決沖突的方式何其多。況且,朋友的生活發生變化,處在你們關系中的角色未必會受到很大影響。建議你一方面進一步明確朋友在你的親密關系中的職能,可以嘗試和女友深入溝通一下,將自己的感受盡可能告訴她,特別是要把你對你們關系的憂慮呈現給她,讓她知道你對她的疏離絕非有意冷落,并知曉自己在你生活中的重要性,共同找出相處時,屬于你們的解決問題和矛盾的方式;另一方面,你要學習嘗試著轉移對朋友的依賴。可以和女朋友一起去做以前你經常和朋友才會做的事,發展一些能讓你感受到自身價值及掌控感的興趣愛好等等,學會和自己相處,建立屬于自己的獨立生活,這,才是真正成熟、健康的待己和待友之道。
分析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也許只對了一半,交友不僅是脾氣相投才能類聚,更為重要的,還要看到底是怎樣與朋友共處。很多時候我們只知道需要朋友,但卻不知何以如此并且有這種方式需要。在朋友面前,我們可以有短暫的任性,可以獲得包容和支持,壓力和不快也隨即被稀釋。然而有時,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也許不夠分量,特別是如林嘉源那樣,將朋友視為“價值”和“拯救”,體現個人價值,拯救情感危機。那么,切斷這種聯接則會引發強烈不安,失控在所難免。朋友固然重要,但卻并不是生存的基礎,我們和朋友本就應該是相互依賴又獨立開來的關系,建立在一起可以更加精彩,分開了也可以獨立綻放的界限。
反饋
大約半年后,我收到一份喜糖,打開來看發現是林嘉源以新郎的身份寄來的。其中有一張紙條這樣寫道:“愛人是我的情感主體,朋友是我的背景支持,主體并不會因為沒了背景而消失,謝謝您讓我收獲了甜蜜的愛情之果!”還是忍不住按照原來的電話記錄打過去問候,這個很努力地想要幸福的一個人,幾乎已經從當初的失落中走出,并在嘗試著用更為平淡、健康、積極的方式,與身邊的朋友和愛人融洽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