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遺傳學為例,《哈利波特》一書中有上百個人物,他們外貌、發(fā)色、語言能力的異同,雙胞胎、隔代遺傳等問題,都值得研究。如果以它為切入點開設選修課,能提供大量生動的案例。
伏地魔、魔法杖、分院帽……,基因、染色體、家族病……,這兩組詞語可以有機地結合起來,那就是《哈利波特與遺傳學》。這是中山大學醫(yī)學院下學期即將開設的公關選修課,要求學生對《哈利波特》小說或電影感興趣,被稱為“神級選修課”,如今報名人數已遠遠超過了課容量。
科學家也愛《哈利波特》
為了了解課程的具體內容,記者聯(lián)系了開設這門課的中山大學醫(yī)學院陳素琴老師。雖然她以時間緊張、工作繁忙為由婉拒了采訪,但是記者了解到,此類課程其實早在2004年就在中山大學開設了,只是那時叫“普及遺傳學”。今年,陳素琴加入了與《哈利波特》相關的元素。
而之所以會選擇《哈利波特》為范本講解遺傳學,是因為在國外有不少科學家是以《哈利波特》為模本來研究醫(yī)學和生物學的,他們雖然從事的是嚴謹的學術研究,卻可以用輕松、調侃的方式表述出來,這個角度很有意思。這就是《哈利波特與遺傳學》的靈感來源。
《哈利波特》不止可以用作教材,國外不少學者也都以《哈利波特》為模本撰寫論文,神經生物學碩士,國內知名泛科技興趣社區(qū)果殼網的科技編輯耿志濤就總結并研究過。他也是一名《哈利波特》愛好者,他告訴記者,在《自然》等學術期刊上,可以找到數十篇研究《哈利波特》的論文。
這些論文中,有的試圖診斷困擾主人公的頭疼癥,有的以主人公為樣本進行心理分析、治療,還有數篇以“魔法是否遺傳”為題討論“哈利波特與DNA”。
究竟《哈利波特》有何魅力呢?耿志濤認為,以遺傳學為例,《哈利波特》一書中有上百個人物,他們外貌、發(fā)色、語言能力的異同,雙胞胎、隔代遺傳等問題,都值得研究。如果以它為切入點開設選修課,能提供大量生動的案例。
此外,《哈利波特》中包含若干個家族,有很多家族通婚、家族傳承的情節(jié)。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梁前進老師告訴《科技生活》,研究遺傳學要看家族里上下幾代人的關系。以書中家族性比較強這一點來看,確實有助于分析遺傳學原理。
《哈利波特》中的遺傳學
《哈利波特》中到底隱含了多少遺傳學的知識呢?陳素琴曾舉例說,比如“哈利與伏地魔,他們都是斯萊特林的后裔,生活環(huán)境也很相似,為什么性格截然相反?哈利是在母愛中出生的,而伏地魔的母親懷孕期間心中充滿仇恨。”
母親懷孕期間的心態(tài)和環(huán)境對孩子有如此大的影響,上海交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徐汪節(jié)老師認為,這涉及到“表觀遺傳學”的概念。
所謂表觀遺傳學,是近年來興起的學科。個體基因組在胚胎形成時就已經形成,其DNA序列很難改變。而表觀遺傳學理論認為:在基因的DNA序列不變的前提下,DNA分子上發(fā)生了一些修飾,改變了基因的正常表達,所形成的某些性狀特性也可能傳遞到后代。
根據這一原理,徐汪節(jié)推論了孕婦心情差的后果:孕婦心情差,導致內分泌失調,胎兒養(yǎng)料輸送和物質交換都出了問題,影響胎兒某些基因的正常表達。此外,這種基因表達的改變不僅在胎兒時期,出生后也會出現。
魔法遺傳的原理
哈利波特與伏地魔的性格差異,只是書中的一個細節(jié)。像這樣的案例,書中還有很多,都有可能出現在選修課上。不過,在《哈利波特》這部魔幻小說中,最令“哈迷”好奇的還是“魔法如何遺傳”這個問題。盡管小說是虛構的,但是虛構的故事是否符合遺傳原理呢?
事實上,國外學者也有不少這方面的研究。最初,研究傾向于傳統(tǒng)遺傳學,但是各種說法都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無論魔法基因是隱性遺傳還是顯性遺傳,都無法同時解釋赫敏出身普通(不會魔法)家庭卻擁有魔法,和巫師與普通人結合子女幾乎百分百都有魔法這兩個問題。
最新的解釋還要依靠表觀遺傳學。“增強子”是表觀遺傳學的概念,它能使某基因功能發(fā)揮得更充分。在“魔法遺傳”的研究中,牛津大學拉瑪戈帕蘭博士將其引申為“魔法增強子”。這就是說:巫師和普通人相比,在基因序列上并沒有特別大的區(qū)別。但巫師體內的“魔法增強子”卻能夠讓一些基因出現“魔法性”的表達。
另外,徐汪節(jié)告訴記者,“增強子”不僅影響基因是否表達,還關系到基因表達量多少、如何表達等。書中哈利的同學納威出身巫師之家,自身已有魔法能力,但是能力很弱,明顯弱于其他同學,這就與增強子影響的“魔法基因”表達量有關。
《哈利波特》該不該走進課堂?
目前《哈利波特與遺傳學》尚未開講,梁前進表示,不必過多討論課程是否要持續(xù)開下去,但是書中人物性格特征千差萬別(例如哈利波特與伏地魔)、家族關系錯綜復雜的哈利波特故事,用作遺傳與環(huán)境關系分析的例子,如果運用得恰當,對于學生理解遺傳的本質是有好處的;不僅是大學的師生,我們所有人都可以融《哈》劇之娛樂于科學知識之中。
事實上,遺傳學是一門非常重視實際應用的學科。梁前進告訴記者,遺傳學的發(fā)展始終貫穿著精彩紛呈的案例分析;有經驗的老師幾乎每一單元的課程都是從案例開始的,可以說“沒有案例,課程就無法進行”。從《哈利波特》中找到的例子與傳統(tǒng)案例并無本質區(qū)別,只是更生動一些,至少對于當代在校大學生來說如此。梁前進說,《哈利波特》藝術在中國的火熱展現,恰恰伴隨著這一代大學生的成長,以其中的例子進行遺傳學分析,無疑會受到他們的歡迎;可以想見,如果任課教師的兒女恰是《哈》劇的“粉絲”,他們陪伴孩子欣賞過許多情節(jié),那么課程的教學就可能更加入木三分。比課程本身更為重要的是,《哈利波特與遺傳學》課程對于靈活有效的課程建設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上海交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徐汪節(jié)老師也給出了簡明的看法,“關鍵是教師如何引導,而不止停留在故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