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景春是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江蘇省名老中醫、江蘇新醫學院、南京中醫學院中醫系主任、江蘇省養生康復研究會顧問。他一生孜孜不倦,將全部心血投入到了中醫的臨床治療與教學研究中。國醫大師朱良春曾評價孟景春說:“孟老是中醫內經學的奠基人之一。他誠懇待人,簡樸自守,一生看似平淡,實則偉大。”可以說,中醫已經融入孟老的血液中,并已與他相伴一生。如今,已經年過90的孟老仍是面色紅潤,思維敏銳。那么,孟老有哪些獨到的養生經呢?
1.注意養護胃氣
孟老說,他的飲食原則是“主食粗細結合,配菜葷素搭配,每餐變換花樣,不可嬌慣腸胃”。他的主食有粗有細,小米、大米、蕎麥片、燕麥片、薏苡仁都經常吃。他的配菜以素為主,素菜占七分,葷菜占三分。孟老指出:“節食可增壽,每餐都應以七分飽為宜。宋代的蘇軾有‘寬胃養氣’的觀點。‘寬胃’就是指控制進食量,減少消化系統的負擔。寬胃可以增強人消化系統的功能,使人吸收更多的營養,從而增強人體的元氣。”
2.辨證進補
孟老說,人生而有形,不離陰陽。陰平陽秘,人乃健康。老年人除了要調整飲食結構以外,還可根據自己的體質服用膏方或中成藥進補,以調節體內陰陽的平衡,增強體質,防止病邪入侵。當被問及如何用藥進補時,孟老透露了自己的保養妙方。20年來,他堅持服用兩種中成藥——杞菊地黃丸和桂附地黃丸。杞菊地黃丸性涼,具有滋腎養肝的功效,適合在夏日服用。桂附地黃丸性熱,具有溫補腎陽的功效,適合在冬日服用。中老年人若能根據季節的變化和自身的體質有選擇地服用這兩種藥物,就可取得調節體內陰陽平衡的效果。
3.常習孟氏按摩操
唐代名醫孫思邈曾指出,老年人的養生有“十六宜”,即“發宜多梳,面宜多擦,目宜常運,耳宜常彈。舌宜抵腭,齒宜數叩,津宜數咽,濁宜數呵,背宜常暖,胸宜常護,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撮,肢節宜常搖,足心宜常擦,皮膚宜干沐浴,大小便宜閉口勿言。”通過研習孫思邈的養生十六宜,孟老創制了一套“孟氏按摩操”,并堅持在每天早晨醒來后練習一遍。孟氏按摩操的操作步驟是:①梳頭。將雙手十指插入發間,從前發際梳至后發際,反復梳理30次,以頭皮有溫熱感為宜。此法具有提神醒腦、烏發明目的功效。②按太陽穴。以雙手的大拇指用畫圈的方式輕壓頭部兩側的太陽穴,沿順時針、逆時針的方向各揉按18下。此法具有明目提神的功效。③搓迎香穴。以雙手大拇指的指腹搓揉鼻翼兩側的迎香穴,直至感到鼻部微微發熱為止。此法具有增強免疫力的作用。④擦面。兩眼微閉,將雙掌相互搓熱后,在兩腮及下頜部按壓2~3分鐘。將五指并攏,將小指貼于鼻側,將雙掌十指勻力上推,經過眉間的印堂穴,上推至額部發際,然后將雙掌分別向頭部兩側推擦(雙手無名指的指尖應依次推過眉頭、眉腰、眉尾)至兩鬢,再向下推擦至腮部。如此反復推擦,直至面部有溫熱感為止。此法具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環、滋潤皮膚、減少皺紋、延緩衰老的作用。⑤彈耳。用雙手掩緊兩耳,將手指并攏,貼于頭枕部,將食指疊放在中指上,然后用力下滑,彈在頭枕部,使雙耳聽到“鼓鳴”的聲響,可每次彈擊36下。此法具有提神醒腦、聰耳助聽、預防老年性耳聾、眩暈等病癥的作用。⑥叩齒。口唇輕閉,將上下牙齒有節奏地相互輕輕叩擊,每次叩齒36下。此法具有保護牙齒及牙齦,防止牙齦萎縮、牙齒松動的作用。⑦咽津。將舌尖輕頂上顎,待口內產生大量津液后用力將津液咽下,以能聽到“汩汩”的聲音為宜,可重復操作數次。此法具有清潤腸胃、增強消化系統的功能、防治腹脹、便秘、腸胃功能紊亂等病癥的作用。⑧擦腰。將兩掌對搓至手心發熱,分別放至兩側腰部的腎區進行揉按,直至該處有熱感為止。此法具有防治腰肌勞損、腰酸背痛的作用。⑨摩腹。將雙掌相互搓熱,將左掌心按于肚臍部,將右手疊放在左手背上,沿順時針的方向按摩腹部36次,再沿逆時針的方向按摩腹部36次。此法具有順氣消積、健脾和胃、預防便秘的作用。⑩提肛。吸氣,并有意識地向上提收肛門及會陰部,保持5秒鐘后再緩慢呼氣,并放松肛門。此法具有防治痔瘡、子宮脫垂等病癥的作用。每天早晨六點半,孟老醒來后會立即練習此套按摩操,每次練習半個小時,數十年來從不間斷。孟老說,這套按摩操動作輕緩,簡便易學,而且不受環境條件的限制。人們若堅持練習此操,能取得強身健體、預防早衰、延年益壽的效果。
4.堅持進行臨床工作
樹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如今年過90的孟老依然精力旺盛,堅持每周出3天門診,每天診治40余名患者。近年來,孟老在門診工作之余還筆耕不輟,將大量的心血和時間投入到中醫藥科普工作之中。從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他已編撰出版《中醫養生叢書》、《祝您健康長壽》、《中醫養生》、《生活中的中醫》等10多部書籍。孟老平均每年會出版兩本中醫科普書籍,其高產高效令人嘆服。孟老十分注重對中醫年輕人才的培養,退休30年來一直資助著家境貧困但品學兼優的學生。2009年,他拿出自己20萬元的積蓄,設立了“中醫樹人獎”獎學金,并用此獎學金資助了60余位優秀的中醫學子。然而,孟老自己的生活卻一直很簡樸,他至今仍居住在南京中醫藥大學漢中門校區陳舊的老教師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