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慢支是慢性支氣管炎的簡稱,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氣管和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此病多因急性支氣管炎未得到及時治愈轉變而成,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據統計,在我國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中,老慢支的發病率為15%-30%左右。導致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主要有吸煙、大氣污染、感染和寒冷等。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咳嗽、咳痰(多為黏液泡沫痰),清晨和傍晚尤甚,有時還可伴有氣短、喘息。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常反復發病(但須排除患有其他的心肺疾病),每年至少發病3個月,并可持續2年以上的時間。雖然該病患者的病情進展緩慢,但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其癥狀會逐年加重,甚至可導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和肺源性心臟病等危癥,后果極其嚴重。因此,老慢支患者在用藥方面應遵循以下5個原則:
一、及時使用抗菌藥 老慢支患者常因呼吸道感染而使病情加重。因此,老慢支患者必須及時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可單用一種抗菌藥也可搭配多種抗菌藥進行治療。感染嚴重者,可選用青霉素(或氨芐青霉素、頭孢等)注射給藥,病情改善后,可選用紅霉素等口服藥進行鞏固治療。應注意的是,抗菌藥不宜長期使用,以防產生耐藥性。口服抗菌藥物的療程一般為5-7天,如果療效不佳,應考慮以下兩個原因:一是用藥方案錯誤;二是產生了耐藥性。此時,老慢支患者切不可自行換藥,應照醫囑改變現有的治療方案。
二、可同時使用祛痰鎮咳藥 老慢支患者在使用抗感染藥物進行治療的同時,還應適時應用祛痰藥及鎮咳藥,以改善咳嗽、痰多等癥狀。臨床上常用的鎮咳化痰西藥有氯化銨合劑、溴已新等,中成藥主要有復方鮮竹瀝液、蛇膽川貝液等。需要注意的是,年老體弱、咯痰無力的老慢支患者或痰量較多者,應以祛痰為主,同時慎用或禁用可待因等強效鎮咳藥,以免引起呼吸中樞抑制,加重呼吸道阻塞或引起多種并發癥導致病情惡化。
三、酌情使用解痙平喘藥 老慢支患者若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較劇烈的喘促,可酌情應用氨茶堿、硫酸特布他林等解痙平喘藥;若患者的氣道出現了可逆性阻塞,可常規應用支氣管舒張劑,如溴化異丙托品等氣霧劑進行吸入治療,以清除痰液,改善氣道阻塞的癥狀;若在使用氣道舒張劑后,氣道阻塞的狀況仍得不到緩解,可酌情應用強的松、地塞米松等藥物進行治療。
四、按醫囑使用激素類藥 前文提到,當老慢支患者經抗感染治療療效不佳時,很可能是治療方案有錯誤,或是患者的機體對抗菌藥物產生了耐藥性。此時,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藥敏檢測的結果來調整用藥方案或聯合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激素類藥物可解除支氣管痙攣,具有平喘和消炎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按照醫囑使用激素類藥物,切不可自行其是。
五、盡量少用安眠藥 臨床上,老慢支患者經常會出現咳嗽、咳痰、氣喘等癥狀,這直接影響到患者的休息。因此,很多老慢支患者習慣服用安眠藥。對此,筆者認為老慢支患者應慎用安眠藥。因為安眠藥具有抑制呼吸的作用,可使人的呼吸節奏變緩,加之老慢支患者痰液較多,極易導致痰液阻塞氣道,誘發或加重呼吸衰竭。因此,處于病情穩定期的老慢支患者可適當選擇藥效快、持續時間短、對呼吸抑制作用小的安眠藥,而處于急性發作期或病情較為嚴重的老慢支患者,應慎用或禁用安眠藥。
此外,處于緩解期的老慢支患者應以養生保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為主,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中藥進行調理。對于長期臥床的此病患者,家屬應及時為其采取排痰措施,以防止痰液阻塞氣管,引起繼發性感染。老慢支患者在生活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加強耐寒鍛煉。60%-90%的老慢支患者是由于受涼或感冒而導致病情發作的。因此,老慢支患者可采用冷水浴、室外散步、晨跑等鍛煉方式來增強體質,防止感冒的發生。但各種鍛煉都應遵守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原則,切忌操之過急,半途而廢。②改善居室環境。老慢支患者的居住環境要安靜、清潔、無煙塵污染,還要注意保持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室內的溫度最好控制在16℃-20℃之間,室內的濕度應在45%左右,且不要在室內養寵物。③戒煙酒。香煙的煙霧能使支氣管上皮受損,纖毛脫落,導致肺的防御功能降低,誘發支氣管炎的急性發作;而酒精能生濕積痰,刺激呼吸道,使病情加重。④進行適當的鍛煉。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和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力。鍛煉強度可因患者的身體狀況而異,一般應以不感到勞累為宜。患者可進行呼吸操、擴胸運動、腹式呼吸等訓練。⑤合理地安排飲食。老慢支患者的飲食宜清淡,不宜過于甜、咸、酸、辣。陽虛者應忌食生冷,多食羊肉、牛肉、狗肉等食物;陰虛者應忌食辛辣,多食百合、荸薺等蔬菜瓜果;肥胖多痰者,忌食肥甘之品;少數過敏體質者,應忌食海鮮、禽蛋、牛乳等易導致過敏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