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春節過后,鄭先生就頻繁地出現頭暈的癥狀。他曾去多家醫院進行檢查,但未能查出任何問題。最近一段時間,他頭暈的癥狀進一步加重了,于是便四處打聽可以治療頭暈的偏方。鄭先生的弟弟告訴他,服用馬錢子可以治療此病,并幫他從外地購買了一些馬錢子。鄭先生在拿到馬錢子的當晚,便將8顆馬錢子和母雞一起燉煮后服用。沒想到,他在服用馬錢子半個小時后,就出現了乏力、嘔吐、呼吸不暢、頭暈的癥狀,繼而暈倒在地。鄭先生的愛人見狀,趕緊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將他送往醫院進行搶救。被送到醫院的急診科后,鄭先生一直昏迷不醒,并出現了雙下肢有紫色瘀斑和肺水腫的癥狀。急診科醫生從未見過這種病,于是請來神經內科、呼吸內科和麻醉科的醫生一同會診。在多位醫生的救治下,鄭先生的神志終于清醒了。他難過地說,我真不該相信弟弟推薦的偏方,錯誤地服用了馬錢子。那么,馬錢子究竟是一味什么樣的中藥,它為什么具有這么強的毒性?
公元975年,宋軍侵入金陵,推翻了南唐。南唐后主李煜被俘后,被封為違命侯。從此李煜過著被軟禁的生活。公元978年的中秋之夜,李煜仰望圓月,不禁觸景生情,勾起了滿腔的亡國之恨,于是提筆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沒想到,宋太宗在讀過《虞美人》后,認為李煜“人還在,心不死”,有叛逆之意,遂命人在李煜吃的酒菜中暗暗混入了“牽機藥”。結果,李煜在酒至半酣之際,突然出現了胃腸劇痛、全身抽搐、呼吸困難等中毒的癥狀,很快就送了命。據史料記載,牽機藥是古代帝王在處死近臣和妃子時所使用的毒藥。這種毒藥就是馬錢子,其毒性成分主要是番木鱉堿。
馬錢子也叫馬前子,是馬錢科植物馬錢的種子,因長得酷似古代馬脖子上掛的連錢而得名。此藥最初被記載于《本草綱目》中。李時珍說,馬錢子“生回回國,今西土邛州諸處皆有之。蔓生,夏開黃花。七八月結實如栝樓,生青熟赤,亦如木鱉。其核小于木埴而色白。”馬錢子的味道極苦,故也叫“苦實”。
古人對馬錢子毒性的認識,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開始認為它無毒,然后認為它有毒,最后認為它有大毒、烈毒。最初,就連李時珍也認為馬錢子是“苦、寒,無毒”的。此后,倪朱漠在《本草匯言》中說,馬錢子應是有毒的。李中守在《本草原始》中說,馬錢子不僅“有大毒”,而且“鳥中其毒,則麻木抽急而斃;狗中其毒,則苦痛斷腸而斃。人若誤服之,四攣”。近代中醫在評論馬錢子的毒性時,經常形象地說:“馬錢子,馬前吃過馬后死”。現代研究發現,成年人服用馬錢子達到5~10毫克時后即可出現中毒的癥狀,達到30毫克時會很快斃命。
據醫學文獻記載,人們在服食馬錢子中毒后,臉上會出現詭秘的微笑。金庸在《天龍八部》中說,星宿老怪丁春秋為了毒害聰辯先生蘇星河和少林寺玄難大師,使用了一種名叫“三笑逍遙散”的毒藥。此毒藥會使中毒者的臉上不自覺地出現古怪的笑容,當其出現三次笑容后便會氣絕身亡。筆者認為,如果現實生活中真的有“三笑逍遙散”,那么此藥的主要成分很可能就是馬錢子。
在歐美國家,人們很早就了解馬錢子的毒性,并廣泛地加以利用。在16世紀,德國人開始將馬錢子堿制成滅鼠藥,并曾使用含有馬錢子堿的誘餌來控制一些鳥類的數量。在馬來西亞,人們常將馬錢子堿涂在飛鏢上,用其來處死犯人。法國文豪大仲馬在《基督山恩仇記》中寫道,美貌而貪婪的檢察官夫人為獲得巨額財產,曾用從馬錢子中提取的“土的寧”殺死了四個人。此外,推理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也曾在小說中寫到馬錢子的作用。
中醫認為,馬錢子性寒,味苦,有大毒,可入肝經、脾經,具有通絡止痛、散結消腫的功效,適合有風濕頑痹、跌打損傷、肢體麻木癱瘓等病癥的患者使用。清代的《外科十三方》中說:“馬錢子、枳殼二味研末,以酒調敷患處,卻能止痛愈傷,神驗無比。”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也說:馬錢子毒性甚烈,有開通經絡、透達關節之力,實遠勝于它藥,并認為,通過炮制可將馬錢子的毒性消除,將其制為“健胃妙藥”。到了現代,人們主要將此藥用于治療面神經麻痹、重癥肌無力等病癥。有醫師曾使用馬錢子治療32例面神經麻痹患者,結果有22例患者病情痊愈,有3例患者病情好轉,取得了很好的療效。使用此藥治療面神經麻痹的方法是:將6克馬錢子粉用清水浸濕,和開面團,搓成面柱,切成20個薄片。將一片馬錢子片敷貼于患側面部,約7~1O天換1張,直至病情痊愈為止。一般來說,輕度的面神經麻痹患者在連續敷用馬錢子片2張后即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