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寶寶買的鱈魚,原來是油魚,在歐洲被列為有毒魚種,是禁止上市的,太坑爹了!”北京一名網友在微博上稱自己竟從北京家樂福超市買到“贗品”鱈魚,在倍感失望的同時更開始為家人的健康擔心。帖子兩小時內被轉發近千條,引發各地網友關注。
演員馬伊琍也在微博上說,“我終于明白一個月前女兒莫名奇妙拉出一堆油的原因,檢測到排泄物全是脂肪,原來是吃了冒充鱈魚的油魚,油魚不屬鱈魚怎可被標成鱈魚,我們的監管部門到底在干什么?”
記者在家樂福雙井店和慈云寺店發現,“水鱈魚”和“扁鱈切片”等產品已悄然下架。家樂福相關負責人稱,家樂福已經暫停銷售鱈魚,并送第三方檢測機構,將進行DNA檢測。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劉靜研究員告訴記者,其實“油魚”是臺灣的叫法,國內一般稱之為“蛇鯖”,它與鱈魚雖然都是產自深水的冷水魚,但是差別還很大。油魚學名異鱗蛇鯖,外形近似鱈魚,很少食用,一旦保存時間過長,其肉質就會變質,人吃后會出現腹瀉的癥狀。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寄生生物研究中心倫照榮教授說,“油魚與鱈魚是兩種不同的魚類,外形也完全不同。鱈魚含豐富的Omega-3,有助降低膽固醇及預防心臟病。油魚屬深海魚,油魚的身體中,有20%以上的蠟酯,由于蠟酯溶點高達45℃,人體無法分解及吸收,腸道受刺激后會出現腹瀉現象,排出橙黃色的油酯,但不會中毒。”
“剛捕撈的鱈魚和油魚還是比較好分辨的,油魚的表皮較黑。但由于鱈魚和油魚的體形都將近半米長,商家一般采用分段冷凍和打成碎肉來銷售,這時就是專家也很難分辨。”劉靜說。
據了解,油魚在國外多做工業用途,很多國家均不建議人們吃油魚。美國、日本都禁止或不鼓勵進口油魚。
劉靜說,目前國內市場上銷售的魚類存在很多“假冒”現象,例如,黃花魚只有少數是真正的黃花魚,大部分都是商家使用在外形上與黃花魚類似的魚類來冒充,甚至還有商家進行染色。
針對此次事件,上海家樂福在微博上表示,“根據國家商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出具的證明,我司售賣產品為凍水鱈魚。”其聲明中則指出,上海家樂福在售鱈魚品種有兩大類:一種是銀鱈魚,另一種是水鱈魚。
專家表示,市場上所售的銀鱈魚、藍鱈魚、水鱈魚等都不是真正的鱈魚,商家采用的是混淆視聽的叫法,但長期以來一直沒有管理部門來規范管理。
劉靜認為,要杜絕國內市場上的“李鬼”事件發生,不可能要求每個消費者都有一雙“火眼金睛”,熟知每種魚的區別,商家應該從進貨渠道環節把關,從源頭上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這次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磨牙是因為肚里有蛔蟲嗎?
“夜里磨牙,肚里(蛔)蟲爬”是從小聽到大的說法。這肚里的蛔蟲能和口腔問題聯系起來嗎?
磨牙在口腔醫學里稱為磨牙癥。絕大多數情況下,磨牙的發生都同時伴隨“喚醒反應”也就是說,睡眠者可能突然醒來或者睡眠深度變淺,同時可能伴隨肢體運動、心律呼吸增快等生理變化,因此夜間磨牙癥也被認為是喚醒反應的一部分。心理、精神因素對神經系統的影響一直被認為是導致其發生的主要原因。而除了心理因素,咬合不正、咬合干擾以及一些全身性疾病也被認為可能導致磨牙癥的發生。
有別于成人磨牙癥,約有30%的10歲齡以下兒童有磨牙的問題。由于兒童同時也是腸道寄生蟲病的高發人群,所以民間可能是因為這二者相似的高發率而將它們聯系到了一起。而這樣的說法是沒有得到證實的。
因此,用磨牙來推測是否感染寄生蟲,甚至以此指導驅蟲藥的使用是很不可取的。腸道寄生蟲的檢驗手段成熟準確,到醫院做檢查,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更為穩妥。
(本文來源:果殼網)
汽油摻水后患無窮
近日,河南洛陽新安縣的一家中石化加油站,被多名車主投訴,加油后汽車頻繁熄火,部分車出現無法啟動現象,車主懷疑可能被加了水。最后警方調查發現,是加油站運送油品的司機,涉嫌調換油品,為了避免被發現,才在汽油中添加水。
汽油里到底能不能加入水呢?有車主在跑高速路發現油量不夠的情況下,往油箱里加水,他們認為,汽油比水輕,加點水,油箱底部的油浮上來一些,這樣就可以接著行駛了。
其實,汽油中是嚴禁摻進水的,一旦摻了水,汽車跑起來就像人走路腿發軟,使勁給油也跑不起來,油門踩到底供不上油,汽車會出現熄火、發抖等現象。如果人為地往油箱里加水則是后患無窮,一旦水不慎進入發動機,汽缸里的活塞有可能生銹,還會引起發動機汽缸內壁被拉出很深的溝紋,導致壓力降低,甚至會導致曲軸箱爆炸,俗稱“拉缸”,嚴重的話發動機都需要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