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毒膠囊”風波在全國持續發酵,大量的工業明膠進入眾多藥企,從而導致大批量的藥用明膠重金屬鉻超標,讓人感到觸目驚心。我認為,這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近二三十年來,工業明膠一直在食品行業中存在,這是一個老問題,但我沒有想到居然有這么多的藥企卷入其中,而我們的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卻沒有發現。
藥品生產關系著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雖然藥用膠囊只是一些藥品的外包裝,但是其安全性同樣也關系著整個藥品的安全,現在大量的工業明膠被做成藥用膠囊,從而進入藥品之中。對于這樣的企業必須要從重處罰,這些企業的負責人同樣也要進行重處,讓他們承擔巨大的違法成本及代價,這樣才能夠真正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這些年,在我們的藥品安全領域中,老是曝出藥品生產的安全問題,并且有的企業還是一犯再犯,里面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的違法成本太低,在這樣的局面下,由于巨大的經濟利益的刺激,一些人就敢于鋌而走險。
當然,僅僅對工業膠囊的生產者及利益鏈條上的相關藥企進行處罰也是不夠的,還必須在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的制定和監管者身上下工夫。
在我們的食品藥品監管領域,如果用“牢”、“羊”和“看牢人”來作比喻,那么相關企業及其他生產者就是“羊”,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就是“牢”,而監管者就是“看牢人”。在現實中,“羊”常常跑出“牢”,在外禍害他人要么是我的“牢”不太牢靠,或者存在漏洞,要么是“看牢人”出了問題。如果是前者,我們把“牢”補好了就行了,我們所說的“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也就是這樣的道理,但是如果是“看牢人”出了問題,就是我們的“牢”修補得再牢靠,也不能解決問題。
從工業明膠這些年長期進入藥品行業制作藥用膠囊來看,應該是我們的“牢”和“看牢人”都出了問題,但是在我看來,主要應該還是“看牢人”出了問題。就藥品領域的監管而言,毫無疑問它要比食品安全領域的監管更為嚴格得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有關標準也更為完善,但是這次被曝出工業明膠居然多年來一直在藥品生產行業中存在,這讓人感到十分痛心。我認為,這是“看牢人”出現了嚴重的失職,這些年來,如果“看牢人”能夠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就不會出現這樣惡性的事情。
因此,當前查處這個事情,在大力查處相關責任企業的同時,必須對“看牢人”實施問責,在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該有人為此承擔責任,應當有人引咎辭職,另外對一些玩忽職守的人,也應該記過查處,如果對“看牢人”不做出嚴格要求,就是這次對一些違法企業予以了查處,眾多的“羊”也變得老實了,但是沒有有效的監管,過不了多久,很多“羊”就又會從“牢”中跑出來禍害他人。
對于工業明膠,我們不能指望老百姓自己來防止其在制藥行業中的應用,事實上,究竟是藥用明膠還是工業明膠,他們根本就沒有辦法予以辨別。為他們提供安全可靠的藥用膠囊,這是國家藥監部門必須履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