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利、假冒偽劣的盛行導致我國企業創新研發能力嚴重不足,由于假冒偽劣無法得到根治,這些年在很多領域一些產品常常是前人栽樹,后人摘果。
日前,遼寧沈陽的一些超市、飯店﹑雜貨店、理發店、澡堂等各種店鋪集體關門歇業,結果造成“滿城盡是卷簾門”的“大蕭條”局面,給當地人的生活造成了極大不便。隨后在遼寧大連、本溪、鞍山、撫順等地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
有人說,這主要是運動式打假惹的貨。根據沈陽市工商局的說法,工商局將進行執法檢查,而這樣的行動是為迎接明年在沈陽舉辦的全運會做準備。但是這樣的打假又會收到多大的效果呢?
多年來,在很多產品領域,制假售假已經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地步。該不該打假?這是一個不容置疑的問題。但問題是這種運動式的突擊打假,對于知識產權保護收效甚微,對摸準門道的一些商戶而言,運動來臨時他們“躲”字當頭,不開門營業,只要躲過風頭,回頭依舊可以按照原來的軌道行事。一陣風過后,除了少量的“倒霉蛋兒”,大量躲過風頭的人則是“外甥打燈籠——照舅(照舊)”。
這也正是我們打擊假冒偽劣、保護知識產權的軟肋所在。這種運動式的執法,重點在于運動,而不在于執法,很多時候,執法甚至只是運動的陪襯。打擊假冒偽劣、保護知識產權,其關鍵在于日常的行動和作為,如果平時相關部門和執法人員都能夠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嚴格執法,就不會有假冒偽劣產品龐大的市場空間,也不需要運動式的執法,打假時也就不會出現市場“大蕭條”的怪現狀了。
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利、假冒偽劣的盛行也導致我國企業創新研發能力嚴重不足,由于假冒偽劣無法得到根治,這些年在很多領域一些產品常常是前人栽樹,后人摘果。由于我國在這方面選擇性執法和運動式執法流行,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知識產權嚴重侵權的問題,讓仿冒者可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就造成投機取巧,隨意侵害他人知識產權的事件時有發生。這沉重打擊了大量創新者的信心和熱情,因此很多人就不愿意在產品創新上下工夫了。
目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各國發展科技,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知識產權保護已經被我國許多政府部門提升到了戰略任務的層面。但我國依然缺乏一套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知識產權保護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法律、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早在2010年,美國參議員查爾斯舒默就提出了創新設計保護和盜版預防法議案,來保護本國設計師的利益。相關部門不妨效仿一下,出臺一套符合自己國情的知識產權保護法,讓各國品牌能在一個健康有序的市場公平地進行競爭。
如果相關權利人的知識產權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他們也就不必要為假冒偽劣產品而大傷腦筋,從而可以專心、放心、大膽地從事相關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這也將徹底扭轉我國科技和產品創新整體上落后于世界發達國家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