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7·21”北京特大暴雨中,很多遇難者是在等待救援過程中遭遇不幸的。面對重大自然災害的預防,應提高市民個體自救意識。觸電、雷擊以及溺水淹亡等情況,常常是缺少自救常識、知識。
7月21日,北京遭受特大暴雨自然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自后,天津、太原等北方城市先后出現內澇。我們應如何面對洪水災害呢?
8月6日,中國科協科普部和中國科協調宣部聯合主辦的第17期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上,專家們從氣象、救災以及心理等多個角度,對如何應對洪災進行了科學的解答。
預防城市內澇需要長遠規劃
根據氣象定義的標準,暴雨是24小時降水量超過50毫米,大暴雨是100毫米,特大暴雨為250毫米。7月21日,房山河北鎮降水是541毫米,這是北京自1951年以來水文站記錄最強的一次,已經達到特大暴雨的級別。
降雨后城區出現內澇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降雨強度大,一小時降雨量超過20毫米,很容易發生積澇,特別是低洼的地方,如果一小時50毫米的話,積澇會很明顯,因為北京的管道標準低。現在一般的路面,大概是1~2年一遇,每小時雨強大概36~40毫米的設計;重點路段是3~5年,按照每小時56毫米的雨強來設計,蓮花橋是按照3~5年的標準設計的,但是當時的雨強遠遠超過了這個標準,這是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城市化的結果使城市的硬路面明顯增加,馬路、房屋建筑密度比較大,綠地也很少,所以不透水地面的面積占總面積的比,在城區來講一般都達到70%~80%,水不容易滲透下去。
第三,立交橋積水是由于周邊匯水面積大。蓮花橋下100毫米雨也不至于積水那么深,關鍵是中間的來水都往低處流,都往鐵路橋下面流,所以造成了蓮花橋下經常被淹。2004年7月10日,蓮花橋出現積水,其匯水面積大概是5~6平方公里,而蓮花橋積水面積才0.02平方公里,幾百倍聚積的水都往這一個地方匯水,哪怕流進20%,積水也要超過三四米深。這就造成了立交橋下的積水壓力遠超排水能力,也遠超臨時泵抽排的能力。
針對暴雨情況,我們提出三點建議:一是長遠規劃的問題,城區要有大的排水能力;二是獨橋獨路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周邊的來水向低洼地區匯集的條件,要減少匯集;三是對于應急預案,一橋一案、一路一案。
市民應該提高個體自救能力
在“7·21”北京特大暴雨中,很多遇難者是在等待救援過程中遭遇不幸的。面對重大自然災害的預防,應提高市民個體自救意識,科學預防、科學應對,一旦發生災害的時候,不至于束手無策或者盲目防護。
從災害發生以后,在某個區域突然發生大的洪水災害,有時候應對不及,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所以個體的自我防護顯得特別重要。觸電、雷擊以及溺水淹亡等情況,反映出準備工作不足,或者缺少常識、知識,這次從我們掌握的情況和媒體報道的情況看,也存在這些問題,很痛心。
對此,我們建議要建立一套預案,要有一套防護體系,全面普及如何應對惡劣氣候條件下給我們造成的意外傷害。
另外,需要我們有一支訓練有素、精干的醫療救援隊伍。這個救援隊伍主要是對由于意外傷害、外傷、骨折還有一些其他情況進行救援。特別是災害發生后期,飲用水衛生、臨時安置房、公共衛生等,都需要專業的衛生防疫隊伍和臨時抽組的業余隊伍結合,對消化道傳染病進行防控,堅決杜絕烈性傳染病的發生,把好病從口入關,這是我們水系災害以及其他一些自然災害發生以后必須要關注的問題。
作為每個家庭來講,都應該想到,如果發生突發性的極端天氣情況下的自然災害要采取哪些措施,比如說水電、漂浮物、救生圈、安全飲用水等等東西有備無患,一旦遇到突發自然災害的情況,我們可以從容應對。
心理干預不是心理咨詢
現在很多人存在一個誤解,認為災后心理干預可能就是心理咨詢,或者心理治療,就是一個合作的關系。但實際上,心理危機的干預遠遠超出了這樣一個工作范疇,它具備的工作內容和形式更加復雜化,更加體系化。
出現了災難性事件以后,一般來講,任何人經歷過重大突發性、災難性事件都會有心理的反應、生理的反應,這包括驚恐、緊張、焦慮、擔憂,生理反應方面可能表現出胃腸道不適、植物神經的紊亂、睡眠問題、飲食問題。
再就是急性的應激障礙,這就屬于精神障礙的范疇,也就是說一個月之內,如果當事人出現一些情況是跟當時災害事件有關聯的,而表現出精神運動性興奮或者精神運動性抑制,比如說話多、情緒激動、又哭又鬧,精神運動性抑制就可能會出現緘默、不講話、運動遲滯,和別人少有交流。
還有一部分更嚴重的是災害發生的短暫時刻,可能會出現反應性精神病的表現,甚至會出現幻覺、妄想,以及沖動性行為的精神病表現,這就是急性應激障礙的類型。
災難過后的心理危機干預的整個過程,按照大概的時間做了三個階段的劃分,第一階段是在事件后兩個小時內,是危機潛伏期。很多人覺得,心理危機干預是針對于災區群眾,有時候是直接接觸他們,有時候是通過更有力量幫助到他們的那些人,通過跟他們的接觸,通過跟他們的交流,間接地幫助受災群眾。
第二個階段要派出有鮮明特點的干預小組和領導者、指揮成員,心理干預小組針對不同的個體,形成三人一組的小分隊,應對危機的復雜局面。
第三階段是危機轉折期,安全方面的問題都得以解決了,心理干預工作也就結束了,其實不是這樣,心理干預都是滯后的,這個時間的心理干預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