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二月號”
千吹百戀:作為一個“骨灰級”幻迷,之前迫于學習的壓力不得不退隱“江湖”,在潛伏了N多天后,今天終于可以出來冒個泡了,先來品評一下咱們的第2期雜志吧。總體來說,2期雜志的內容很強大,篇篇有看點。《阿瑪瑞麗絲》想象豐富,另辟蹊徑地講述了未來資源缺乏后的社會效應,讓人開闊視野。《我是外星人》,馬克·吐溫式黑色幽默,大愛。《給我一把散彈槍》有點強大,討論了科技恐怖的一面。鄭軍的《鐘聲》,衛斯理式的懸疑偵探小說非常好看,不愧是鄭軍“大蝦”,出手不凡啊!文章無論從人物的塑造,還是故事情節的構建上,都可以看出作者對文字超強的駕馭能力,只不過這篇篇幅較短,情節沒有充分展開,看的時候少了些快感。比起《黑暗感覺》《噩夢長存》《浴血圣杯》,此篇氣氛的渲染明顯不足,但文章的科幻點還是很清晰的,老鄭埋伏筆、刻畫人物的能力很讓我佩服。
笑熬漿糊:主打《鐘聲》很給力,鄭軍大師很強悍,他講故事、設懸念的本領超強。乍看之下,文章講述了一連串的怪異事件,這些事件大多都沒有什么關聯性,但是,當我讀到永田芳子出獄的時候,我馬上就想到了文章第一節殺死布爾的亞洲人就是她。當讀到永田芳子和那個中國人聊天,提到“鐘聲”計劃的時候,我就猜測,可能是要用什么武器打擊某個國家。《鐘聲》將懸疑路線一直進行下去,把我的胃口吊了起來——最后,當老撾的那個熱告訴楊真得知電磁炮的事情以后,之前的所有小故事都被串了起來。而下面的故事更驚心動魄了——參加博鰲論壇的元首要被干掉!最后,還是反動組織內訌,永田芳子以生命換來了政要們的安全。這讓我想到了《三體》里面的降臨派和拯救派大亂的場景。環環相扣,懸念迭出,勾起你一口氣讀下去的欲望,這或許就是大師的過人之處。《換體》科幻點不算新穎,但故事講得不錯,真正讓人“悅”讀。《肯特先生的新鼻子》短小精悍,幽默風趣中透著幾絲新意,很不錯的微科幻。《給我一把散彈槍》讓人們知道,科技帶來的陰暗面。第2期總體感覺還是不錯的,如果能多上點長篇,會看得更過癮啊!
點子鋪話招新
自從“多拉點子鋪”發出招新啟事后,廣大幻迷踴躍報名的熱情如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燃燒著。多拉的qq頭像閃動得那叫個頻繁,郵箱里的稿件數量也是噌噌地飆升,幻迷們為了加入點子鋪,可以說是使出了十八般“武藝”。而作為參與整個審核過程、第一批加入點子鋪的成員賣火柴的男孩、SM2324,他們的感觸尤為深。
賣火柴的男孩:我的個親娘呀,不看不知道,同我一樣熱愛科幻的童靴還真是不少,而她們對科幻的癡迷程度也是我hold不住的。根據我看過的申請郵件、交流過的幻迷的申請方式,我歸納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兩種類型。
贊揚型:《新科幻》如一抹春風溫暖人心,如涓涓細流沁人心脾,如一盞明燈帶給人光明。這么多年來,是你一直伴著我成長,是你一直在精神上鼓勵著我,你是我精神上的再生父母。以前忙于學習沒精力,現在我一定要利用我所學的知識,通過“點子鋪”這個平臺,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愛科幻的行列中。
恐嚇型:《新科幻》(原刊名《科幻大王》)是伴著我長大的,我的想象力也是通過看上面的科幻小說逐漸培養起來的,可以說你是我的啟蒙恩師,遇見你就如久旱逢甘露,現在有多拉點子鋪這樣一個吐槽的平臺,我一定要抓住機會,如果誰能給我這個機會,我就感謝他八輩祖宗,做鬼也不會放過他……
SM2324:看來你遇見的幻迷都比較梗啊,我面對的幻迷可是比較含蓄的。
苦逼型:我是個愛幻想的科幻奇才,但現在就缺少一個組織來約束我,我對科幻的愛好不知道如何釋放,沒有你們的管束,我就會如那斷線的風箏,如沒媽的孩子,如沒有掌舵手的航船,總之是相當苦逼。如果你們不收了我,我飛到哪是個頭呢?如果你們不收了我,我說話讓誰聽呢?
隱晦型:我愛不愛科幻,科幻它就在那里,我加不加入點子鋪,它也依然在那里。酒喝六分醉,飯吃七分飽,我對科幻的熱愛不多不少,八分正好。
多拉:(竊喜狀)不管大家以什么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熱情,你們的良苦用心我都懂,你們的熱情我也懂的!有什么樣的評審結果,還是期待以后揭曉吧。
量子盾:第2期入手后發現個問題,文章里的注釋用的設計方案真不敢恭維,尤其是《換體》下面的注解很不清楚。空心字在印刷時難免出現顏料過多,使字跡難辨,還是希望用回原來的注解模式。采用《肯特先生的新鼻子》那個作者簡介的模式也不錯,看起來比較清晰。
多拉:您的評價很中肯,建議很合理,我們接受。
化腐朽為綿掌:拿到第2期雜志,最大的感覺是怎一個紅字了得。不論是插畫的背景,還是圖片上人物的色調都是以玫紅色為主基調的,讓人不禁想問難道2012年的主打色調是玫紅色?和以前雜志的暗色調相比,這一期風格有很大的不同。不知道美編出于什么原因這么調色,但不管什么目的都應該讓讀者看得舒服,而事實是我們看得很不舒服,有些血淋淋的,求解釋……
多拉:(嗚嗚)這樣的效果,后果很嚴重,美編表示“鴨梨”很大。基本情況是這樣的:印刷廠在最后印刷時專色沒有處理好,調得有點過了,以至于出現現在這樣的“杯具”。在印刷這個最后環節上掉了鏈子,給大家帶來視覺上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和印刷廠之間的溝通極為重要。
老魚:咱們《新科幻》雜志不是分上半月和下半月刊,文學版和文摘版嘛,可是以讀者的眼光看,一點也看不出是一家的,文學版上基本沒有對文摘的介紹,文摘版也很少介紹文學版的內容,感覺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很是納悶。既然是一個整體,為什么給人感覺像分家一樣呢?
多拉:兩本雜志內容有所不同,基本沒有交叉,但是我們會互動的,你注意往后看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