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校園文化建設是中等職業院校發展和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等職業院校培育人才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首先通過對企業文化和中職校園文化的內涵界定,然后進一步分析企業文化和中職校園文化的聯系及差異,最后提出在借鑒優秀企業文化的視角下建設具有中等職業校園文化的思路。
關鍵詞:中職;企業文化;校園文化
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子系統的一部分,其二者之間的關系問題備受社會、學校、企業及個人的重視。隨著中等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滲透并融入社會各個領域的“校園文化力”對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至關重要。中等職業院校欲在現代市場競爭下立于不敗之林,需同優秀的、成功的企業一樣樹立品牌形象,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
一、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的概念
企業文化( corporate culture)是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學者在總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成功企業經驗后提出來的管理新理論。關于企業文化這一概念,國內外學者有諸多不同見解。美國學者John P.Kotter與James L.Heskett認為:“企業文化通常是指是一個企業中各個部門(至少是企業高層管理者們)所共同擁有的那些企業價值觀念和經營實踐行為。” 我國學者對企業文化的含義也作了描述,認為企業文化指的不是戰略、組織、制度等,而是組織成員共同信仰的價值及行為模式,是指一個企業在運行過程中形成的, 并為全體成員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理想、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企業文化的內容很豐富,但其主要由企業經營管理哲學、企業精神和企業形象等構成。
關于校園文化( Campus Culture)的內涵可謂眾說紛紜。筆者認為校園文化是學校師生在長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形成的, 并反映師生共同追求、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道德規范、生活方式等的總和,它主要包含校園風氣、校園環境、校園內的各類社團活動與師生日常生活等,其核心是校園內師生的價值取向、行為規范與精神風貌。它是伴隨著學校的產生而成為一種客觀存在,在學校的整體活動中處于核心部位,并且在整個人類文化建設和社會生活中發生作用。
筆者在諸多學者對中等職業院校校園文化研究的基礎之上將中職校園文化界定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培育形成并得到廣大師生及員工等普遍認同的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的總和。
二、企業文化與中職校園文化的關系
中等職業院校應該借鑒企業各種文化,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而服務。借鑒優秀的企業文化,首要理清其聯系和區別。
以下是企業文化和中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四個方面的相同點:
(1)企業文化和中職校園文化的本質具有相同性。企業文化和中職校園文化都從屬于社會文化分支下的組織文化,都以人為本,并重視挖掘人的內在潛力,以實現人的素質全面發展作為終極價值。(2)企業文化和中職校園文化的構成結構基本相同。企業文化和中職校園文化都可以劃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及行為文化等層面。(3)企業文化與中職校園文化的基本功能相似。企業文化和中職校園文化都具有凝聚性、規范性和導向性等基本功能,都從屬于社會文化分支下面的管理文化、組織文化,都是以人為中心;都具有導向、規范、協調、激勵和凝聚等作用;都有普遍性、差異性和適應性等特性。(4)企業文化與中職校園文化目標相同。在企業當中員工是企業文化的載體,師生則是學校文化的載體。企業和學校加強文化建設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企業員工、學校師生的整體素質,在企業和學校內部形成一系列廣大員工、師生都能認可和接受的觀念、道德標準、行為規范等。其目標都是促進企業員工和學校師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增強其組織凝聚力,推動組織協調發展。
但企業文化與中職校園文化也存在著差異。從本質上講,企業文化是一種實踐文化,注重的是文化的結果導向,而校園文化相比較企業文化而言是一種研究性文化,更注重的是過程的導向。從目標上看,企業文化以追求最大效益為目標,而校園文化以教書育人為主要目標;從價值觀來看,企業文化強調實用和實效,而校園文化注重內涵;從環境氛圍來看,企業文化強調規范、紀律等, 而校園文化則較自由、寬松;從行為模式方面來看,企業文化更強調團隊合作精神,而校園文化則強調個人奮斗。
正是由于企業文化與中職校園文化這些差異,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職學校在培養人才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與企業所需人才方面存在差異。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直接從事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技術型、實用型人才,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這是職業教育的特色,也是職業教育的立足之本,但中職校園文化建設卻遠遠滯后,不能滿足這一要求。當前,中等職業學校中職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優秀企業文化在對中等職業校園文化建設上具有諸多借鑒之處。
三、借鑒優秀企業文化, 構建中職校園文化的思考
(一) 學習企業的制度文化,推進中等職業院校校園制度文化的建設和創新。
企業為保障其正常的生產經營有序進行, 使企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先進制度。管理制度的建設同樣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保證,中等職業院校為保證正常的教學和各項事業的更好發展, 必須重視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在構建校園制度的文化建設過程中要注意汲取優秀企業的管理文化,要把諸如誠信、守紀、敬業等與企業文化有密切關聯的內容吸收到中等職業院校校園文化中;要注重課堂紀律、行為舉止、師風師德等的教育, 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同時,制度文化的建設,要具有開放的思路,不斷創新校園制度文化,以滿足中等職業院校校園文化發展的要求。
(二) 學習企業精神,加強中等職業院校精神文化建設。
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高度濃縮,它是企業全體員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鳴的內心態度、意志狀況和思想境界。一個成功的企業離不開其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企業精神,優秀的企業文化造就卓越的企業。在建設中職校園文化過程中,完全可以借鑒企業的優秀精神。校園文化的出發點是人的發展,它以文化為載體,著眼于精神文化建設,直接服務于人的全面發展。中職校園文化的建設應吸取企業優良傳統、時代精神和企業個性融會的共同信念、作風和行為準則等企業精神,加強中職校園文化精神文化建設,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積淀自身的優秀校園文化。
(三) 學習企業的質量意識,培養優秀的專業性、技術性和復合型人才。
質量是企業生存之根本,任何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提高,否則企業就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立足。中等職業院校是專業的技術性職業院校,它的“產品”是人才,同樣也存在質量問題。中職院校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不斷推進中職教育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使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同步,定期邀請企業管理層來校開展企業文化的教育活動,聘請企業中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參與學校的入學教育、教學、實訓、綜合素質答辯等工作;教師在教學中,要把企業文化引入到課堂,按照企業的綜合需求,有目標地培養學生,并進行與此相關的職業素質的訓練,使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接受優秀企業文化的熏陶,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同時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生產實訓、頂崗實習,真正實現企業與學校的有機結合,營造全新的育人環境,培養優秀的專業性、技術性和復合型人才。
(四) 學習企業營銷策略和品牌意識, 樹立中等職業院校的品牌形象。
企業生產的產品,要得到市場的認可,必須通過產品宣傳和企業形象的宣傳,必須有良好的營銷觀念和營銷策略,才能占領市場,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條件下,中等職業院校之間的競爭也十分激烈。中等職業院校要提升自身的知名度,應該學習企業的營銷觀念和策略,借鑒企業的品牌意識,培育和創造名牌。這就要求中職院校要有一個整體工作思路,要有以品牌樹立和保護為核心的長遠規劃和具體措施;要有促進品牌建設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促使廣大教職員工轉變觀念, 樹立品牌意識, 打造品牌形象。
中等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是一件少有借鑒模式處于探索中的事物,本著打造職業教育特色文化、培養優秀技能人才為目標,我們必須運用現代職業教育思想和校園文化建設理論,在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同步持續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必須研究優秀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的差異,以企業的視角審視其不足之處,汲取和借鑒先進的企業文化,聯系中等職業教育的實際情況把中職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校發展的總體規劃,樹立全體師生共建共享意識,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并體現出中職院校特有的職業文化特色,探索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之路,使校園文化建設成為提升中職院校核心競爭力、實現中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最為直接的途徑和最為堅實的支撐,為社會、企業輸送更多的專業性、技術性和復合型優秀人才。
(作者單位:廣東省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Eldward B. Taylor,Primitive Culture: Research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Mythology, Philosophy, Religion, Art, and Custom, 2 Vols. New York: Henry Holt, 1887.
[2]Franz Boas. “The Central Eskimo” Bureau of Ethnology Annual Report No.6. Washington, D. C.: Smithsonian Institution,1884.
[3]孫偉偉.淺談企業文化的內涵與功能[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7).
[4]周巖.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銜接和融合[J].機械職業教育, 2006,(9).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