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學是高職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大多數學生對寫作持有一種抗拒心理,把作文當作苦差事,因此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是關鍵。本文從體驗生活、巧設情境、參與評判和展示成果等四方面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并使之成為作文教學的利器。
關鍵詞:高職;作文教學;激趣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高職語文作文教學中,大多數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許多學生文化基礎較為薄弱,語言能力較低,信心不足,畏難和厭學情緒較嚴重,寫作的內容空洞,格調不高,文章結構混亂,文體意識不強,表達不清。所以,高職作文教學可謂步履艱難。但是高職作文教學是高職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迎難而上,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是解決之道,因為“興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內驅力”。因此,在教學中筆者會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為核心,采取各種措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愿意寫作,熱愛寫作。在作文教學中筆者通常使用以下幾種“激趣”法,并使之成為作文教學的利器。
一、體驗生活,激發寫作興趣
“寫作就是反映生活,表達情感”。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驗生活,使學生認識生活,感受生活,熱愛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當然,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奇聞異事。許多學生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上學放學,三點一線,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因為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很難進入寫作狀態,所以寫起作文來,往往無從下筆,只好胡亂寫上幾段話交差了事,有的甚至上網抄別人的文章來應付。針對這種情況,筆者鼓勵學生多體驗生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把身邊的小事或感受寫出來,日積月累,這樣就有材料可寫了。如今年我市舉行慈善萬人行活動,筆者的一位學生去做志愿者,她和同學拿著捐款箱沿途向路邊的行人募捐善款,回來后她把當志愿者的真實感受寫下來,這就是很好的題材。再如,今年五月學校舉行慶五一文藝匯演,每班都要出節目,學生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有的積極排練,沒有參與表演的學生便當起了工作人員,筆者趁此機會,讓學生把這段日子的經歷寫成作文。因為親身經歷,學生們有話可講,輕輕松松地寫出了作文。可見,經過體驗生活,學生潛在的興趣被激發了。因此,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就應讓學生輕松寫作,體驗成功。
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筆者常常告訴學生,在他們的生活、學習以及校園文化建設中,就有許多日常應用文的寫作素材。如在慶五一文藝匯演籌備工作中,筆者告訴學生,為使這次活動圓滿成功,需要制作一張精美的海報,還要給學校的領導和老師發邀請函。于是,筆者要學生們比一比,看看誰的海報和邀請函寫得最好。這樣,學生的寫作興趣被激發起來了,寫出來的文章格式規范,語言簡練,效果很好。
二、巧設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設置豐富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由于設置了不同的情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了觀察的目標,有了寫作的題材,能使學生產生新鮮感。由于學生對新鮮的內容有認識的要求,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愿望,消除了被動感,再加上情感的激勵和驅使,從而產生表達自己感知的意念。筆者認為,寫作興趣產生之時,正是學生寫作能力提高之時。
應用文寫作比較枯燥無味,學生學得痛苦,教師也教得辛苦。為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各種文體的寫作,筆者常設置各種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比如在會計班講“求職信”的寫作時,筆者就設置一個關于招聘的情境:文華公司需要招聘一位會計,性別不限,高職以上學歷,要求學生根據這個招聘啟事寫一篇求職信。因為學生都知道求職信是入職的敲門磚,每個人都迫切想知道怎么寫,這樣就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了。在此基礎上,筆者再模擬舉辦一場招聘會,讓學生寫好自薦材料(包括求職書、簡歷、自薦信等),準備應聘證書,貼近生活地對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學生普遍認為受益匪淺。再如講“合同”寫作時,筆者把學生分為兩組,甲方是果品商店,乙方是花果山果場,買賣雙方進行協商,并就協商的結果寫成一篇合同。學生們爭論熱烈,課堂氣氛極為活躍,筆者在一旁點撥,引導學生從標的、數量、質量、履行方式、地點、時間、違約責任等方面進行協商,然后順勢拓展,教給學生合同寫作的方法。在教學中設置生活情境,既避免了空洞的理論說教,又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既豐富了學生的經歷,又有意識地培養了學生學習應用文寫作的興趣;既讓學生身心感到愉悅,又有效地完成了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內容。
三、參與評判,激發寫作興趣
葉圣陶先生說:“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都處于被動地位,能不能把傳統變一變,讓學生處于主動地位呢?”筆者認為,可從作文教學的實際出發,改變評改的方法,由教師評改為主變為以學生評改為主,由單一的評改方法變為多樣的評改方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師批,學生改。“教師批”是指教師在認真閱讀學生作文的過程中,發現需要修改之處做上各種符號或加以眉批,發現妙詞佳句加以鼓勵。“學生改”是指學生細心體會教師的評語,根據教師做的批注認真地加以修改。在作文教學中按此方法,批改分離,以批促改,讓學生“初步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
(2)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學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學生特別是差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種批改方法。面批面改力求做到:一是嚴,逐詞逐句,從不馬虎;二是愛,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不歧視,有耐性,善于發現他們進步的點滴,給予鼓勵。筆者常在改后的作文上寫上幾句“你進步了,難能可貴” “祝賀你,作文又跨了一大步”之類鼓勵的話。寥寥數語,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3)學生互改。筆者常按學生的不同水平有針對性地把作文分發給他們,由學生互改,每次換人,使批改者及被批改者都保持新鮮感。每次互改,筆者都要求批改者要寫眉批、評語,并署上自己的名字,改好后交給對方。對方也可以就批改意見表達不同的看法,兩個人可以一起探討、爭論。筆者發現,學生們對同學的批語關注程度,遠遠超過以前對教師批語的關注程度,這樣做也增強了學生發現錯誤的能力,寫作的風氣更濃了。
這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作文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因人因文而異地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訓練,使學生“想——寫——改”都處于主體地位,從而提高了學生寫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展示成果,激發寫作興趣
作文是學生本人的“勞動成果”,重視他們的“勞動成果”,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更能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因此,對于每次作文,筆者都盡力做到“慧眼”識佳作,將學生的優秀習作打印出來,貼在教室學習園地的作文欄上。期末的時候,把本學期的優秀作文結集成班刊《優秀習作選》,而且依時間先后安排好目錄,發給學生保存。這對于被選中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榮譽、鼓勵;對于沒被選中的學生來說,又是一種鞭策。這樣同時也營造一種聲勢:“這些佳作來自同學中,我也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增強了學生的寫作信心。
近年來,筆者發現很多學生有時間就上網,玩游戲,QQ聊天,不看課外書,不關心時事,沉溺在網絡之中,導致學生生活面狹窄,作文題材單調,于是,筆者就想通過網絡構建一個師生情感交流、輕松和諧的寫作平臺,這樣可以把握學生的思想動向,讓寫作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筆者得知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博客之后,也開通了博客。并讓學生把自己的生活點滴和感受發到博客上,筆者也常寫些東西放在博客里,讓學生點評。筆者還經常到學生的博客看看,發現好的文章便及時向全班推薦。筆者還在博客里開了個學生“習作園地”欄目,把學生的優秀習作發表在“習作園地”里,讓學生通過網絡看到自己的作品,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寫作的熱情。通過這些方法,學生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寫作積極性空前高漲。
當寫作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當學生面對寫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為一種興趣愛好時,不但“作文難”會離我們遠去,而且我們也會有更多的機會欣賞到學生的生花妙筆。
(作者單位:恩平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楊曉清,趙宏.激發興趣,發展思維——關于職高作文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3,(7).
[2]蔣水仙.關于職高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群文天地,2011,(20).
[3]史春華.職高生作文現狀及對策[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11).
[4]錢學華.職高學生作文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9).
[5]孫春裕.職高作文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嘗試[J].考試周刊,2009,(42).
責任編輯 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