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筆者的生本教育實踐,論述了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開展生本教育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中職;語文;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理念是郭思樂教授于2007年提出的全新理念,是一種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我校教師從2007年底開始接觸生本教育理念,各教研組積極參與了國家級課題——生本教育課題的子課題研究,其中語文組承擔了題為《生本理念下中職語文教學的研究》,2008年開始嘗試設立生本實驗班。雖然現在初見成效,但是由于開展時間短、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師本教育根深蒂固、教學設備不足等原因,在開展初期遇到了不少困惑,也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讓學生接受生本教育理念
1. 向學生灌輸生本教育的理念,特別是它的優勢。
教師參與生本理念培訓后,要利用課堂向學生灌輸生本理念,介紹生本課堂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對生本產生期望。現階段,中職生學習能力普遍較低,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較嚴重的抵觸情緒,嚴重影響教育效果,他們渴望在課堂上得到尊重,得到教師的重視,在教育中得到享受。生本教育正是順應了這種要求,既讓學生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又實現了以學養考。
2. 讓學生直觀感受生本教育的理念。
我校開展生本教學的時間不長,為了盡快讓學生接受這一理念,我校組織學生觀看了生本課堂教學實錄,了解別人是如何進行生本教學的。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認識生本、信賴生本,從而喜歡生本。
二、教師做好生本教育的準備工作
1. 分好學習小組。
生本教育的主要教學組織模式是四人小組活動,學生在一起相互討論、交流學習上的問題,一同探索解決疑難問題的策略和方法,是一種集體學習的形式。在開始生本課堂之前,教師應先指導學生分好小組,一般要求學生按自愿原則組合,選出一個小組長,在小組活動中起組織和管理的作用。
2. 構建公平的評分機制。
要讓學生能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勇于表達自己,較公平的評價機制是必不可少的,畢竟大多數學生還是十分看重成績的,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在生本試驗班,我們會制好一個評分表,然后讓學生明確每一次發言教師都會給予適當的加分,甚至在小組內實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制度,以此“強迫”旁觀或逃避的成員參與小組活動,以達到讓每個學生最大限度參與的目的。
3. 設置恰當的前置任務。
引導學生完成前置任務,可以達到預習的效果。學生的課前活動是生本課堂的一個前提條件,教師必須在課前將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有時間查找資料、交流看法,確保課堂上有話可說。部分中職生是學困生,布置任務時要考慮多數學生的水平,讓他們經過努力可以完成,同時,教師可以提供查找資料的途徑和方法。
三、如何更好地駕馭生本教育課堂
1.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積極發言。
生本課堂必須全面依靠學生,學生的發言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讓學生積極參與是教師的重任。我校學生多來自農村,且多數為學困生,怯場、不愿表達自己、不善于表達自己是他們的通病。要讓學生積極參與,首先要高度尊重學生,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望,對學困生給予肯定、鼓勵;其次,要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不再拘謹,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第三,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培養學生敢于說話、善于說話的能力。
2. 教師要善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初試生本教育的班級,在開始階段有部分學生并不認真討論教師布置的問題,而是趁機聊天、玩手機、聽MP3,或是討論題外話,故意搗亂課堂,有些學生以為生本就是自由,隨心所欲。課堂上,教師既要糾正學生的這種誤解,讓他們明確生本課堂的自由是有限制的,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是目標;同時,又要及時糾正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誤解,特別是一些不良的思想苗頭,如講授《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時,對林沖的叛逆給予肯定,有學生在分析時提出叛逆是應該的,忽視了當時特定的社會背景,以為任何時候都如此,如果教師不及時糾正,任由學生自由發揮,便會產生負面影響。
3. 緊扣正確教育方向,收放恰當。
語文課的特點之一是思想性,語文教育也是思想的熏陶教育,教師在引導學生發言時,既要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全面依靠學生,又要在適當的時候收一收,讓學生始終順著正確的方向去發表個人見解。
4. 及時點評,適當鼓勵。
對于學生的發言,教師應給予及時點評,對于學困生及少發言者,教師還應通過適當的贊美給予鼓勵。馬克·吐溫說過:“只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就可以快樂一個月。”每一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的發言能引起教師和其他學生的重視,特別是教師的肯定,并將此作為一種學習的動力。教師的鼓勵、贊美很容易成為良性循環的起點。在講授《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時,有一學生評價金魚時用了“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筆者點評時高度肯定了她的語言表達能力,此后,該學生發言更加積極,而且經常會用一些讓人耳目一新的語句。
5. 及時鞏固生本教育的效果。
中職教師應特別注重鞏固生本教育的教學成果,不讓其效果隨著下課而煙消云散,教師除了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善于表達外,還要讓學生會寫、會讀、會聽,特別是能夠將這些能力運用于日常交際、求職面試等場合。
6. 引導學生舉一反三。
在生本課堂中,學生是主人,學生掌握內容的多少是課堂成功與否的標志。因此,教師應充分挖掘課本內的有限內容,讓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材料。如講授柳詠的《雨霖鈴》時,文中寫離別的詩句很多,教師可要求學生把這些句子找出來,然后舉一反三找出其他類似的句子,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等,學生不僅記住了名句,而且拓展了知識面。
7. 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
教師不僅應多要求學生用“說”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時,教師也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即“寫”的能力。在布置課前作業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先寫后說,在日常點點滴滴的訓練中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8. 將課堂發言納入期末總評。
為了鼓勵學生敢說、多說,教師在開展生本教育之初就要制定課堂評分表,向學生明確課堂上的每一次發言都將作評分記錄,表現積極的還可以加分,而每一個分數都將計入總評,以此引起學生的重視。有時還采取“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代表發言,成績歸小組全體成員所有,這樣,即使有學生不愿說,也會有組員督促他說。這一招非常有效,學生發言積極性比之前好多了,課堂氣氛也更加活躍。
(作者單位:清遠市職業技術學校)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