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本教育倡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本文探討了會計基礎教學中運用生本教育的措施,指出中職教師應該改變傳統教學,更新教育觀念,采用生本教育進行教學。
關鍵詞:中職;會計基礎;生本教育
《會計基礎》是會計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也是高級考試和從業資格證考試的必考科。基于中職教學的特點以及中職學生的素質,如何在基礎會計教學中創造有利條件,以學生為本,激發學生對會計知識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為學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是我們職業教育工作者值得考慮的課題。下面,筆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學體會談談生本教育在會計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一、《會計基礎》課程采用生本教育的必要性
《會計基礎》是會計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它的內容比較復雜,體系性強,專業術語多,理論性強。對剛步入中職學校學習的初中生而言,由于基礎水平較低,接受能力相對較差,大多數學生求知欲不強,在他們看來,這門課的內容是難以弄明白的。采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并不適合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也讓學生難以適應社會工作的需要。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實用為原則。生本教育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是把主要依靠“教”轉化為主要依靠“學”的教育,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顯然生本教育與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相一致,因此作為中職教師應該改變傳統教學,更新教育觀念,采用生本教育。
二、生本教育在會計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與研究,結合中職生特點和會計教學的要求,初步構建了生本教育的中職會計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分為學生自主探索學習、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學生的專業實操能力培養、社會實踐與引導四個環節,主要參與者是學生,每個環節的教學活動都在教師的主導下進行,使其不偏離教學目標。
(一)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
在整個中職會計基礎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能力是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會計基礎作為一門專業理論課,內容繁瑣而枯燥,教師不應照本宣科,而應針對教學內容設置疑問,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通過學生的探索,讓會計知識得到延伸和明朗;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巧妙設置疑問,能使學生開啟心智,激發學習動機,推動學生到達知識彼岸。疑問情境應分層創設,例如,在講授“會計要素及會計平衡公式”時,筆者先問學生“我們云浮市是全國三大石材城之一,你們將來如果有機會能辦一間石材公司,你們想當石材老板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想!”筆者又問學生:“那開石材公司需要什么呢?”有的學生說要資金,有的學生說要廠房、設備、石料等。筆者又問學生:“自己的資金不夠怎么辦呢?”有的學生說向銀行貸款或向他人借,有的學生說跟別人合伙開,筆者將學生列出的各種情況進行了分類,分成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然后又引導學生歸納出在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收入、費用、利潤,接下來筆者告訴學生這些要素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作為一個公司老板肯定要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問學生想不想知道,學生很好奇,學習情緒極高,都說:“想!”此時,筆者列出會計等式,再次向學生提問:“當公司發生經濟業務會不會破壞它們的平衡關系呢?”學生有的說會,有的說不會,筆者列出九種經濟業務變動情況,讓學生分九組討論,以驗證自己的說法,通過討論,最后九組同學一致得出結論:經濟業務的發生不會影響會計基本等式的平衡關系。教學課堂氣氛活躍,而且學生興趣濃厚,這樣使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變教師“問答”為“答問”,整個教學面貌就會煥然一新,教學效率就會極大地提高。
(二)改革傳統教學模式采取多樣化的教學。
生本教育強調在“做中學”,因此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的這種注入式教學方法要改變。課堂教學要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注重師生的雙邊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興趣,克服以教師為中心的傾向,從而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的呆板、僵滯局面,創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基礎會計課教學中,應實行多樣化教學,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如設問教學、啟發教學、舉例、多媒體演示、直觀教學、集體討論等教學,然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內容,采取多種方式,啟發學生思維,引導他們分析問題、解答問題,使學生在教師的層層引導下主動、活潑地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讓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考,如在學習《錯賬更正方法》這節內容時,讓學生分析案例:雄盛石材公司10月12日用銀行存款130000元購買材料。賬簿上記了13000元,該怎么辦?學生開始討論并提出了各種改正辦法:在后面加多一個“0”、用橡皮擦,用透明膠粘,用修正液涂,等等。教師接著又問,難道賬可以隨便改的嗎?錯賬的更正絕不等同于平時作業的修改,它有三種專用的方法:劃線更正法、紅字更正法、補充登記法,接著用案例討論課形式,學習錯賬更正的三種方法,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生自己提出各種解決辦法,并推測事物發展的結果,能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質疑、討論、思考,開啟了學生的心扉,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自制課件、實用教具等直觀教學對教學資料進行處理,把教材上有關內容更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利用多媒體和自制課件能把教材中的單一文字表述用聲、色、光、形等富有情趣的方式表現出來,能增強教學內容的真實情景,增強學生學習的新鮮感,可以提高學生好奇感,激發求知欲,同時有助于分散難點,便于學生比較分析。實行多樣化教學,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強化學生的專業實操能力。
有句名言:“聽來的忘得快,看到的記得住,動手做更能學得好。”因此,在教學當中理論課的教學最忌諱脫離實際,教師滿堂講,學生被動聽。這樣的教學會使課堂氣氛變成一潭死水,學習積極性不高。只有把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給學生創造動手的機會,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基礎會計課的教學離不開實踐,如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核算程序、編制會計報表等,對于這部分內容如果不讓學生去接觸實物,進行實際操作,教師講得再生動也是紙上談兵,白費精力。在課堂上,筆者常常拿出各種會計憑證讓學生進行確認和分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進行填制和審核,再根據學生填制的各類憑證進行登記賬簿,然后再對賬、結賬、編制會計報表等。在此基礎上筆者以本地永慶石材企業的經濟業務為例,首先按企業的實際設計不同的角色讓學生扮演,如總經理、財務主管、會計員、出納員和職員等,分工負責;其次引入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再按照實際經濟業務的發生、發展情況,取得和填制會計憑證,辦理會計憑證的傳遞手續,并進行有關帳簿的登記,完成會計專業人員的雛形訓練。學生利用自己填制的會計憑證和登記的帳簿編制相關會計報表,既可以讓學生親身體會會計工作的過程,增加感性認識,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四)加強社會實踐和引導。
學以致用是會計教學的一個原則,會計作為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所學會計理論知識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獲得知識只是完成了初步認識,還應通過社會實踐深化、遷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完成認識的全過程。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去分析、解決會計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社會實踐主要通過學生頂崗實習來完成,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參與企業的生產實踐,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的環境,嘗試企業的會計核算、納稅申報、會計分析、財務決策等,然后及時與教師溝通發現問題,此時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共同商討解決辦法。通過社會實踐,學生能學到許多校園內無法獲得的理財技巧,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會計問題的能力,實現會計教學與會計實踐之間的平穩過渡。
三、結語
總之,中職會計基礎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能力,在會計教學中盡量讓學生在生活實際情景中體驗會計問題,讓學生自覺地運用會計知識解決生活情景中的各種實際問題,把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始終如一地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加強生本意識,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這樣會計基礎教學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必將得到較大的提高。
(作者單位:云浮中等專業學校)
參考資料: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施卓晨,姚春虹. 關于《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的探討[J] .中國科技信息,2006,(21).
[3]宋長生. 從案例教學到方真模擬[J].石油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3).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