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崛起,但往往一場暴雨就將它們徹底打回了原形:其外表的現代化并不能徹底掩蓋其內在基礎設施的落后。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水務專家王占生表示,一個城市的現代化不僅僅是地表的現代化,它也是地下工程的現代化,唯有地下基礎設施現代化,一個城市才能始終保持良好的運轉秩序。
就北京市而言,如果在快速發展地面設施的同時,排水管網系統改造建設更充分一些,也許北京市就不會造成如此多的人員傷亡,也不會帶來如此大的財產損失。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區域與城市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方創琳表示,現在我國很多城市面臨的現實問題是,由于多種原因的影響,其降水量常常會超過城市的排澇能力。“這里面的問題并不是說這些排水系統不能用了,關鍵是其不能在短時間、不至于形成積水的時間內將雨水順利排走。”方創琳說。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在市政基礎設計建設方面就排水管網投入重金改造已經成為包括北京等一些城市迫切的選擇。
城市排水系統專家表示,城市建設的一般規律是:城建時地面花多少錢蓋高樓大廈,地下設施就得投同等規模的資金才能支持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而我國多數城市近20年投入地下的資金僅占地面投資的20%左右。在未來10年,我國最基礎的城市基建必須補課,將以前我們地下欠缺的部分補起來。同時在新建城區,不折不扣地按照新的包括完善、高標準地下排水工程的建城標準進行新城建設。
為了保證地下排水系統的建設,給老百姓提供一個真正良好的城市居住環境,我國還必須從法律法規上予以充分保障。當前,雖然我國已經有專門的《防洪法》,但是該法對城市防洪的有關規定基本上是一帶而過。
目前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對城市防洪有具體的法律法規,譬如日本,就頒布了專門的《下水道法》,對下水道的各項技術指標和排水能力都有嚴格規定,自1970年至今,他們還對這個《下水道法》作過多次修改。但是目前我國并沒有專門的城市防洪法。專家表示,現在國家出臺城市防洪法已經十分必要和迫切了,這將為我國城市防洪防澇提供法律上的依據和保證,也是中國城市走向真正意義上現代化的保證。
“如果我們的很多現代化都市,根本經不起一場大暴雨的襲擊,這樣的現代化只能算作是城市的偽現代化。”最近一段時間,有專家學者在進行城市洪澇災害的評判時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