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會出現類iPhone超霸,預裝軟件長遠看會被由市場決定的APP所取代。決勝手段是,你的產品能否真正能成為用戶的習慣。互聯網入口之爭數年一變,今年的戰斗是手機。
我認為,互聯網即服務之間的連接,入口即以服務呈現的習慣,這表明入口一直是距離錢最近的。從最早以目錄為核心的門戶,以算法為核心的搜索,以人為核心的社交網絡,現在到了以移動終端本身為核心的手機。手機的意義不在于硬件本身,而在于它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和用戶的最大銜接點,自然也就成了通往移動互聯網的最大入口。iPhone的全球瘋狂熱賣,蘋果、三星聯手吞噬整個產業95%的利潤,讓巨頭們趨之若鶩。
就在6月份,成立僅2年的小米公司成功第三輪融資2.16億美元,投資者對小米給出的估值是:40億美元。請允許我強調一下,這是中國互聯網乃至中國企業界有史以來,從無到有做到10億美金級別中速度最快的。讓雷軍押上個人品牌贏得“超級賭局”第一盤的,便是瘋狂增長的智能手機市場。
聞到“錢味”的鱷魚們早已蜂擁而上。過去一年來,百度、阿里巴巴、盛大、網易、360等主要互聯網巨頭接踵而至。而騰訊、搜狗、新浪等則暗中布局,更不消說華為、中興等體量巨大的手機廠商,以及魅族等二線廠商。戰火之熾熱,就連煤老板、羅永浩這樣的自媒體也要擠進來玩一把。他們做手機的熱情,并未被蘋果的持續強勢和小米的先發優勢所澆滅。這場戰局的全行業介入盛況,我姑且稱之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不論是小米的雷軍,還是360的周鴻祎,這些互聯網大佬手機的商業邏輯達成了罕有的一致:希望從硬件終端路徑掌握移動互聯網入口。然而,這究竟是不是一個偽命題?我想還是留給時間去做答案,因為所有模式都是試出來的,互聯網沒有先知。那么什么才是入口?當諾基亞統治手機時,它不是入口;當山寨機火爆時,它也不是入口。只有當蘋果集藝術品般的硬件設計、強大的iOS系統軟件、豐富的APP 商店服務時,并且以此強烈改變了用戶認知乃至習慣,它才成為了真正的入口。
因此,我贊同我的朋友“馬爾捷拉圖”的看法——“入口首先是一個用戶概念,而不是產品概念。成為入口的關鍵不是產品被使用的頻率有多高,而是取決于用戶認知階段和行為習慣。”
譬如,當用戶認為上網是去門戶逛門戶就是入口,當用戶上網主要是聊天QQ就是入口;當用戶習慣在框里找娛樂時搜索就是入口;當用戶認為從安全管家里下軟件才“安全”時360就是入口。當用戶逛街想吃喝玩樂時,搜索、微博和點評都有可能是入口。
現在,巨頭們認為用戶機不離身,干什么都先掏出手機,手機本身就應該是最大的入口,然后像PC互聯網時代大家拼預裝機一樣塞入自家軟件,從而獲取流量變現。這個邏輯會成為現實嗎?冒險預測一把,中國不會出現iPhone那樣市場地位的超霸,預裝軟件長遠看也會被由市場決定的APP所取代,因為這是互聯網精神內在的要求。而決勝手段是,你的產品(定位、體驗和推廣)是否能真正成為用戶的習慣。神馬世界大戰,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