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倫敦奧運會上,場館觀賽的無影照明、“快皮3”泳衣、智能垃圾桶等都為倫敦奧運會增添了許多科技元素,不過這些只能讓身在倫敦的觀眾們和運動員們體驗。作為電視機、電腦前的觀眾,現代奧運也自然有著現代科技的看法。
3D轉播,體驗真實的運動觀感
倫敦奧運會是首次采用3D轉播技術的奧運會,轉播范圍涵蓋了12個大項,可以讓觀眾們享受視覺盛宴。此前的南非世界杯、溫網等大型的體育賽事的部分場次都運用到3D直播,但遺憾的是中國觀眾沒有眼福享受這項轉播技術。而今年的奧運會,中央電視臺已經購買了3D轉播權,將在3D頻道播出300小時左右的奧運項目轉播。
據中國3D產業聯盟秘書長唐斌透露,中央電視臺3D頻道在今年元旦已經試播,奧運轉播很早就納入到了整個頻道計劃中。但觀看3D奧運并不是簡簡單單地播到3D頻道即可。
3D電視、3D眼鏡、3D信號和高清機頂盒,一個都不能少。北京某用戶就體驗了3D奧運帶來的視覺享受,觀看開幕式時不論是巨型煙囪的升起還是點火時的兩百多朵花瓣緩緩升起,都展現了這項新技術對人們的吸引。
不過,由于現在中國剛剛采用3D轉播,但是高清機頂盒要素卻不是很容易解決的。一位家中擁有3D電視的觀眾,由于所處社區不成規模,所以不能安裝機頂盒,也使得她感覺十分遺憾。不僅如此,3D的完美解決方案依舊沒有出現,雖然在3D轉播商,視差、剪輯等方面已經有了兩年的經驗,但對于半夜、凌晨觀看的中國觀眾來說,已經會因時差而疲憊、不適。所以,在享受3D比賽畫面的同時,千萬別忘了健康適度。
北大藝術學院副教授邱章紅,參與了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3D轉播。與亞運會的次日錄播不同,倫敦奧運會實現了3D直播。他說,由于拍攝3D電視節目的攝像機是雙鏡頭的,而在傳輸中每幀畫面必須完全匹配。目前,技術已經完全達到,但轉播經驗還需要積累。而且,觀看3D肯定需要觀眾逐步適應。
網絡媒體社交阻塞信息通道?
對于大多數只關心結果的“偽體育迷”來說,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便利。看看金牌榜,打開手機即可。特別是,推特(Twitter)、微博等發布信息時效性很強的應用,比一般電視網絡媒體更加有互動性,所以用戶使用它即可成為信息的發布者。
“圖+文+視頻連接”的微博,越來越多地充斥著屏幕。以國際比較通用的推特為例,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中相關的推特消息達到966萬條,高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全程相關的推特消息數量。觀眾拿著手機等互聯網終端,就可以隨時隨地了解賽場動態,機動性更好,時效性更強。《紐約時報》亦曾撰文指出,2012年倫敦奧運會將成為首屆“社交奧運”。
但是,龐大的信息量極大地占用了有限的網絡資源。倫敦2012年奧組委在發放給市民和游客的小冊子上發出提醒:“奧運會期間,語音、電子郵件和小流量數據傳輸不太可能會受到影響,但下載諸如文件或圖片等大流量數據可能會遇到困難。”
為了應付龐大的3G流量,英國已經設置了超過1000個WIFI熱點。來自國外的觀光客若要使用網路,費率將是500分鐘28英鎊(約合277元)。英國官方指出,奧運期間能夠負荷每秒1.7GB,等同每分鐘13200個網頁下載。英國電信也表示,其電纜每秒傳送的信息預計可達60GB,這相當于每秒3000張照片的傳送量。
盡管如此,社交網絡的微博也給比賽的順利進行帶來了麻煩。信息過多導致了通訊阻塞,在前不久的男子公路自行車賽上,由于現場觀眾爭先在推特等社交網站上發布信息,網絡最終過載導致賽事官員無法計時,也無法從GPS上獲知參賽者的位置,相關電視直播也受到影響,因為解說員同樣無法獲得比賽數據,使得在家中欣賞比賽的觀眾大為光火。
北京郵電大學的馬嚴教授認為,本屆倫敦奧運會,雖然在信道上進行了極大的擴容,但網絡設置還不是全峰值設計,真正的用戶量要比預估的還要多。一方面,有可能是信息量太多,造成信道的阻塞;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巨大的信息量,讓服務器頂不住了,取不到信息。對于這個問題,首先就是要擴容,服務器更強大、信道更寬闊。另外,國外運營商的不限流量套餐應該收斂一下,至少要提價。要不然,用戶不管用不用,永遠開著視頻,再擴容也無法忍受。
解說員要快過網絡
當然,傳統的看奧運方式,依然大量存在。除了在電視前能最真切地感受比賽之外,解說員無疑是非常重要的“綠葉”。因為某個解說員而看某個項目的人不在少數。但只描述一場比賽,不提供其他信息的解說,明顯不能再被接受,特別是幾個項目同時進行的時候。
倫敦奧運會在每場比賽中都采用的解說員信息系統(CIS),這讓解說員獲取信息的速度可能比網絡還快,這在奧運歷史上尚屬首次。簡單來說,CIS系統用獨家專用網絡,最快速度傳遞數據,就像北京的“公交快速路”。
CIS系統甚至可以讓解說員在現場觀眾歡呼聲響起來之前就已獲知比賽結果,并向全球電視觀眾發布。不僅如此,這個系統還可以幫助解說員查找背景資料,比如,某個運動員在比賽中獲得冠軍,解說員可通過CIS系統在0.3秒內就查找到這個運動員在以前的比賽成績、背景資料等等。在倫敦奧運會上,將有26個項目全面使用CIS系統。在隨后的殘奧會上,也將有5個項目運用到該系統。
中國電視體育聯播平臺的編導張萬郁告訴記者,解說員的CIS系統就像機場航班信息屏一樣,就在解說員手邊,非常快捷。并且現在都采用觸摸屏,需要什么信息,一點就出來,再也不用像原來那樣賽前準備太多資料,臨時出現問題,又找不到信息的狀況。
所以,觀眾這些天來,發現央視的解說員們提供的信息量比往常大、水平比往常高,恐怕不只是得益于自身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