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母愛歷來是文學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在五四普遍關注社會、家庭思潮的影響下,母親與母愛作為家庭的伴生品得到了作家的重視,尤其是女作家更致力于表現母愛主題。但是,母愛是有兩面性的,它并不時時以無私、偉大的面目出現,母愛有它自私的一面,很多時候常常成為桎梏子女的枷鎖。本文以五四女作家的母愛書寫文本為研究對象,探討五四時期母親與兒女的關系——融合與沖突,并分析形成這一關系的根本原因。
關鍵詞:融合 沖突 母愛書寫
五四時期,在啟蒙主義思潮的影響下,人的覺醒使文學創作開始關注生命個體,尤其是女作家,更關注家庭、母親、子女的問題,母愛主題便納入了她們的視野。如果從一個單向度上看,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歌頌母愛也并非是五四女作家的專利,所謂“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正道出了母親對遠方游子的深深掛愛;“孟母三遷”的故事也蘊涵了濃濃的母愛。但是,母愛是有兩面性的,它并不時時以無私、偉大的面目出現;母愛有它自私的一面,很多時候常常成為桎梏子女的枷鎖。五四女作家敏感地注意到這一問題,并以她們的寫作實踐訴說著她們的母愛體驗。一方面,她們熱情地歌頌母愛的偉大力量;另一方面,主體意識的覺醒也使她們看到了母愛的自私(作為階級代言人出現)和對子女無形的桎梏,因此她們寫出了一代女性在母愛的溫情與對自由的向往之間的艱難掙扎,真實地表現了母子之間的沖突。也即是說,融合與沖突是五四女作家書寫母愛兩個相反的向度,構成一種張力結構。當然,融合與沖突又不是兩個孤立的、互不聯系的概念,融合中有沖突,沖突中又蘊涵了愛與溫暖。
一、如“春水”一樣純潔美好的母愛
五四女作家的寫作基本都涉及了母愛的主題,只是由于作家個體(家庭出身、受教育程度、個性氣質等)的差異,其書寫母愛的側重點也不同。其一是描繪“慈母愛女圖”(蘇雪林語),歌頌與贊美母愛,以冰心為主;其二是展示母子之間的矛盾與沖突,以馮沅君為主。
在歌頌與贊美母愛的作家中,冰心是主將,而且尤以單純贊美母親為勝。以問題小說引起文壇注意的冰心在五四時期的寫作遠談不上成熟,所處理的題材也多以青年婚戀、家庭生活為主。母子關系更是冰心樂于表現的題材。在冰心筆下,母慈子孝是主基調。母親與子女的關系是非常融洽的。其一,這是冰心自己生活體驗的折射。冰心自幼家境優裕,父親是海軍軍官,母親知書達理,因此,在父母精心呵護下長大的冰心自然對母親有純然的感激之情;母親在她的眼里也自然是保護神。其二,與她吸收基督教文化有關。冰心1914年進入北京教會學?!本┴悵M女子中學讀書。在貝滿女子中學畢業后,冰心就讀于北京協和大學,后來協和大學并入燕京大學,這兩所學校也是教會學校。①這使冰心更多地接觸了基督教文化,并接受了基督教文化中關于“愛的哲學”的思想?!澳赣H愛,兒童愛,自然愛是她的哲學之‘鼎’中的三只腳。”②母愛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面。
在冰心的筆下,母愛具有如下的功能。
其一,母愛是避風的港灣。冰心在她的詩歌和散文中深情地歌頌了母親和母愛,在她看來,母親的懷抱就是避風的港灣,也就是說“天上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繁星》一五九)。當然,我們在“母親呵!撇開你的憂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懷里,只有你是我靈魂的安頓”(《繁星》三三)這樣的詩句中看到的仍然是對母親的依賴和信任之情。這是冰心的母親,但大而化之,這是冰心所體驗到的天下母親對子女的愛和子女對天下母親的情感。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許有一次極樂的應許。造物者,我要至誠地懇求著:‘我在母親的懷里,母親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边@首詩選自《春水》(一O五),更能說明冰心所建構的母子關系。戴錦華在《浮出歷史地表》一書中這樣解釋了這首詩所傳達的內涵:“一個精神分析學家一定會從這首詩子——母懷——小舟——大海的意象中找到胚胎與子宮的喻意。這幾個意象清晰表現了子與母、人與宇宙層層包融、彼此不分的合體關系,仿佛換回人們模糊記憶中那居于母體的極樂的一瞬?!雹鄹氈碌赝魄眠@首詩,會發現,實際上,冰心意在突出“母懷”之于她的庇護作用,只有在母親的懷抱里才是最安全的,而母親就扮演了一個庇護人的角色,她還原了母子最原初和最基本的關系,不免也有更大的浪漫主義情懷和虛幻感。
其二,母愛具有救贖功能?!冻恕贰稛灐泛汀段颉贩謩e寫于1921年、1922年和1924年,均發表在《小說月報》上。這三篇小說可以說是冰心母愛主題的代表,講述了母愛拯救與救贖冷漠的年輕人的故事。幾篇故事本身并沒有什么新意,卻講述了母愛之于年輕人的另一大功能——療治傷痛,這傷痛既包括身體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在《超人》中,何彬是一個冷心腸的年輕人,他沒有朋友,不善于交際,并且也不喜歡任何有生氣的東西,他的屋子里沒有一花一草一木,他也不和別人說話,他這樣說過:
世界是空虛的,人生是無意識的:人和人,人和宇宙,和萬物的聚合,都不過如同演劇一般,上了臺是父子母女,親密的不得了,下了臺,摘了假面具,便各自散了;哭一場也是這么一回事,笑一場也是這么一回事,與其互相牽連,不如互相遺棄;而且尼采說得好,愛和憐憫都是惡……④
在小說的一開始,冰心其實已經為我們設置了一個伏筆,表面上冷漠的何彬在內心對母愛其實十分渴望,對母親的愛是本文的一條副線,然而卻隨時能升為主線。他不止一次在夢中夢見“慈愛的母親,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最后激發他確認了自己內心感受的事件是祿兒送他的一盆金黃色的花。雖然何彬的轉變從邏輯上看有些勉強,但母愛救贖和升華的功能正在于此。
在《煩悶》和《悟》中,母愛主題得到延續?!澳赣H的溫柔的愛”驅散了“他”的煩悶。 “茫茫的大地上,豈止人類有母親?凡一切有知有情,無不有母親。有了母親,世上便隨處種下了愛的種子。”⑤《悟》中的主人公星如在經過了一個星期的入院沉思后得出了上面的結論。三位主人公改變了原來消極的人生態度其實都得益于母親——母愛的力量。母愛便有了救贖與拯救的功能。
某種程度上說,冰心對母親的描寫和對母愛的歌頌帶有五四青春期的幻想——她把母親美化和理想化了。仔細探究冰心的文本會發現,她筆下的母親形象其實是模糊的,這些母親從來都不是具體的個體,而只是社會性的人、一個冰心預設的偉大母親的角色。她們代表的是母親群體,而且給予子女的永遠都是“溫柔的愛”,絕沒有張愛玲筆下那為著一己私欲而毀掉兒女生活的母親或者說女人。
除了冰心,廬隱、馮沅君等的寫作也都涉及了母愛主題。不同的是,廬隱、馮沅君,尤其是馮沅君筆下的母愛遠比冰心的復雜,也更能代表母子關系的原型。
二、母愛的枷鎖
我們在冰心的文本中看到的更多的是母慈子愛的溫馨畫面,母親在她的世界里永遠都是慈愛的、包容的,母子關系則永遠那么和諧。但實際上,五四時期,母親與子女之間的關系也并不總是融洽的,母親在父權話語的桎梏下與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子女之間其實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與沖突,母愛也會成為枷鎖,羈絆子女爭取自由的腳步。
五四時期,女性解放的話題已經被提上了日程,女性在為自己爭取權利的努力中取得了一定的勝利,尤其是年輕的知識女性走在了解放自我的前列,但是身為母親的女性身上還更多的具有封建文化的因子。作為母親角色的女性往往處于父權文化附庸的位置,這是歷史的選擇,她們自己大多是無意識的。因此,在面對封建婚姻和個性自由的時候,母親與子女,尤其是與女兒經常置于對立的兩面,女兒執意爭取自己的幸福與自由,母親會以封建制度代言人的身份規勸女兒放棄掙扎,臣服于父權文化為其設定的婚姻與生活。由于矛盾的不可調和性,母親與女兒之間常常會發生激烈的沖突。五四女作家的母愛書寫也就進入了另一個維度。
馮沅君摒除了冰心對母愛的擬想與理想化的表現,還原了更加真實的母子關系,更真切地表現了子女與母親之間的隔閡,而且這隔閡不來自母愛自身,而來自母親所隸屬的階層。這種清醒的認識也讓她處于一種被撕裂的狀態。一方面,她對母親有無限的眷戀;另一方面,她又渴望追求愛情自由和婚姻自主。馮沅君本身并沒有能力彌合這種裂隙,她為她的女主人公設計了死亡的結局來化解心中的矛盾,這也正是五四時期女性的局限性所在。
《隔絕》和《隔絕之后》兩篇小說真實地揭露了現代女性與母親的矛盾與沖突,有人曾指出,“‘五四’時期知識女性題材小說的中心沖突是覺醒的個人與整個社會的對立和沖突,反映在沅君筆下,最先表現為‘性愛’與‘母愛’的沖突?!雹?“慈母之愛”與“情人之愛”無法握手言和,女兒和母親都處于夾縫之中。女兒處于母親和愛人的之間,而母親則處于對父權文化的臣服于對女兒的愛之間。這也正是馮沅君的矛盾所在。
“我的一生可說為情播弄夠了。因為母親的愛,所以不敢毅然解除和劉家的婚約,所以冒險闖來看她老人家?!雹咴凇陡艚^》中,女主人公自我的解剖可謂是懇切的,但也正反映了她的軟弱,無法解決與母親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唯有犧牲自己。
“親愛的阿母!我去了!我和你永別了!你是我一生中最愛的最景慕的人。少年撫育之恩未報,怎肯就舍你而去?但是我愛你,我也愛我的愛人,我更愛我的意志自由,在不違背我后二者的范圍內,無論你的條件是怎樣苛刻,我都可以服從……”⑧鐫華的愛是痛苦的也是矛盾的,她愛自己的母親,又愛自己的愛人,更愛自己的自由,但是母親不能從本質上理解她,所以束縛她、囚禁她,直到她犧牲了自己的性命。在這里女作家也意識到這一矛盾的不可調和性,對這一吃人的父權制度給予了無情的揭露和抨擊,但是女作家也不可能給出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對母愛和母親,她們也是采取了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態度。
實際上,作為封建家庭的代言人的母親,也有她們自己的悲哀,她們本身就是封建文化的受害者,她們生養子女,并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家庭。而女兒們與母親們則不同,她們接受了西方文明社會的教育與知識,她們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她們要有自己的愛情和事業,不愿再受家庭和傳統意志的束縛,更不愿走母親的老路,但是這種自由意志是與封建家庭倫理道德相悖的,自然要受到限制。母親,作為封建制度的代言人,在這時候被推到了前臺,實際上成為父權制利用的工具,因此也可以說女兒與母親的沖突與矛盾也正是新的思想與舊的傳統的沖突與矛盾。這種矛盾具體體現為:母親挺身而出,她迫使女兒們在“慈母之愛”與“情人之愛”之間做出痛苦的選擇,迫使女兒們回到父權文化的圈囿之內。為此,母親甚至用各種手段阻止女兒的自由與追求:拘禁、責備或以母女之情來軟化女兒的決心,最終使女兒走向悲劇的結局。在《隔絕》《隔絕之后》中,由于母親的反對,自由戀愛的有情人相繼殉情;《誤點》和《慈母》中,女兒永久地背負著對母親的負疚之心。種種母女之間的關系說明,女兒與母親之間的沖突不可調和,這也說明了婦女的亞文化地位;這兩種文化的交鋒使母親和女兒都傷痕累累,這些現代女性要走出舊的文化傳統建立新的女性文化是十分艱難的,有時候要付出血的代價。
五四女作家借助于對母親與女兒之間的關系的書寫,表現她們對于自我、自由和新的文化的思考與構建,她們既熱情地謳歌了母愛與母親的神圣與偉大,又先見地認識到母親與女兒之間由于思想意識的不同而發生的沖突,對母愛與母親提出了疑問并進行反思。要想建立新的婦女文化體系,不僅要反抗封建夫權文化對女性的規約,又要在女性自身內進行反思,沖破思想的樊籬。
事實證明,在五四女作家的這一文化反思的潮流帶領下,新時代新女性們逐漸地更新認識,建立起了新的女性文化。在后來的女性寫作中出現了很多更加大膽的女性形象,豐富了女性形象家園。
① 周超飛:《圣潔的母愛與雜糅的泛愛——論冰心“愛的哲學”對基督教文化的接受與超越》,《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
② 范伯群、曾華鵬:《論冰心的創作》,摘自范伯群編《冰心研究資料》,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第275頁。
③ 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現代婦女文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63頁。
④⑤ 樂齊、郁華選編:《冰心小說》,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第90頁,第175頁。
⑥ 賀萍:《困惑與尋求:淺論“五四”時期知識女性的精神探索》,《長春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4期。
⑦⑧ 淦女士:《卷箷》,北新書局1927年版,第16頁,第54—55頁。
作 者:高雁,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在讀文學博士,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編 輯:張晴 E?鄄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