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朝鮮小說《黃真伊》借鑒了《紅樓夢》的主題、情節、人物塑造等方面的部分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對《紅樓夢》有所發展。黃真伊這一人物形象集中了紅樓三位女子的主要特征,又剔除了她們各自的弱點,有其獨到的現代藝術價值。由于《黃真伊》作者洪錫中是一位現代作家,他能夠在《紅樓夢》女子“千紅一窟(哭)”、“萬艷同杯(悲)”的命運之外,為才情貌具備的女子黃真伊找一條別樣的道路:走出“大觀園”,游于藝、游于自然。
關鍵詞:《黃真伊》 《紅樓夢》 黃真伊 女性
《黃真伊》是朝鮮長篇小說,2004年獲韓國第19屆萬海文學獎。小說以朝鮮李朝中宗時期著名女詩人、藝妓黃真伊為主人公,描繪了超越主仆關系的愛情故事。萬海文學獎的評委們這樣評價洪錫中的《黃真伊》:這部作品通過卓越的歷史想象力和創造力展示了小說敘事的精髓,靈活而充分地運用正史和野史、俚語民諺和鮮活的比喻、民間俗語和高雅的詩歌,自然地融合了韓國和朝鮮的語言,沖破分裂的壁壘,提高了民族文化遺產的水準。①從薛舟翻譯的漢語版《黃真伊》的文本來看,作者洪錫中精通中國文化。小說內容到處涉及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主要有《尚書》《易經》《論語》《大學》《孫子》《韓非子》《尉繚子》《性理大全》《三國演義》等,提到的中國古代文化名人有孔子、孟子、莊子、朱熹、邵雍(康節)等。這本書開頭還用中國南宋名妓嚴蕊的詞《卜算子》做引子,概括黃真伊一生的命運:“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卑抵更S真伊原為貴族小姐,后做藝妓,是和她的身世之謎有關;“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黃真伊最后脫妓籍,憑借自己的音樂才華,怡情山水。據有關《紅樓夢》在朝鮮流傳的材料②來看,作為一個對中國文化如此精通的人,作為著名作家洪命熹的孫子,洪錫中接觸《紅樓夢》的條件是完全具備的。《黃真伊》這本書雖沒有直接提及《紅樓夢》書名,但在主題、情節、人物塑造方面有借鑒《紅樓夢》的痕跡,黃真伊這個形象也糅合了紅樓諸位女子的特點,難能可貴的是,洪錫中的每一次借鑒都注意有所發展,所以比起紅樓女子形象來,黃真伊這個人物形象更加驚世駭俗,她身上折射的人性之光更加奪目。
一、主題
大荒山無稽崖上的補天棄石是賈寶玉的前世形象,“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③,后化為通靈玉為賈寶玉所佩,是貫穿《紅樓夢》全書的寫作線索之一。在《黃真伊》中也有一個棄石意象,是“原本應該送到王宮后院的命運多舛的奇石”④,小說以此石開篇,后來馬房主人意外得寶、阿鬼獲禍也與此石有關,這塊棄石與《紅樓夢》中的棄石一樣,也是寫作線索。與棄石緊密相關的拋棄主題是這兩本小說的共同主題。賈寶玉雖然為眾親環繞,但其行為乖張,不符合父母厚望,因此他并不能感受真正的父愛與母愛。寶玉在情感上是孤獨的,被拋棄的,所謂“于國于家無望”、“古今不肖無雙之人”。林黛玉母親早逝,父親無能力照顧她,把她寄養在外祖母家。她時刻感覺到寄人籬下的惶恐,與環境格格不入,也是一個被環境拋棄的人。黃真伊之母是個女婢,被主母所迫離開真伊,其父是個偽善的淫棍,在黃真伊小時候便去世。當真伊高貴的千金小姐身世被揭穿,那個養母在轉眼間變為一具冰冷的機器,原本被眾星捧月般圍繞的大小姐,轉眼就像是一顆棄子。阿鬼很小便被身為妓女的生母拋棄,不知生父是誰,先做仆人,后落草為寇。總而言之,《紅樓夢》與《黃真伊》這兩篇小說的主要人物都被當時的主流社會價值拋棄,是一群失意孤獨、靈魂高傲的青年,他們都在尋找一個可以讓自己靈魂安住的生存方式。
《黃真伊》《紅樓夢》這兩本書中都涉及到對世俗世界的批判,都對當時社會的秩序失去了信心。《黃真伊》借阿鬼的口說出“兩班(貴族)死了”?!都t樓夢》更是描繪了大廈將傾、盛極轉衰的末世。兩篇小說都認為年輕男女的純真愛情是末世社會的最后一束光亮,都認為愛情之真足可對抗社會等級制度之虛偽,都以女性為主要關懷對象。兩本小說對儒、釋、道三家思想均有涉及,都在思索除了世俗世界之外有無更好的世界。在《紅樓夢》中,大觀園是連接世俗世界、太虛幻境神仙世界的橋梁,而太虛幻境是一個純凈快樂的、無欲的美麗的女兒世界,一僧一道是破除世人迷惑的引路人。從文中對仁途經濟的抨擊以及塑造的儒生形象來看,《紅樓夢》對儒家沒有很高的評價?!饵S真伊》塑造了一個完美的儒家學者——徐敬德的形象,顯然是偏向儒家思想的,而真伊的歸宿是自然逍遙的道家思想。松都三絕,一為自然,二為徐敬德,三為黃真伊,反映了作者對自然、儒家、道家的熱愛。對佛教,《黃真伊》沒有那么寬容,對佛教偶像的破壞是其重要內容。在主題反映的方式上,《黃真伊》更為直接,更為深刻,洪錫中在戳穿那些表里不一的貴族、儒生、官吏、和尚的面具時,多用直筆,一目了然;而《紅樓夢》作者在披露貴族男女、尼姑、道人的虛偽時多采用曲折的看似不經意的文字,耐人尋味。
二、情節
《黃真伊》的情節對《紅樓夢》進行借鑒并發展之處也有很多。黃真伊小時候看花燈被阿鬼放在街頭,這與香菱小時候(那時叫英蓮)看花燈被仆人霍啟不慎弄丟很像,只不過真伊后又回到家,而英蓮被人販子拐走?!饵S真伊》中的雙福因黃真伊美貌害相思病而死,和尚萬石因傾慕黃真伊美麗常在她家附近徘徊,后被真伊哥哥派人捉住毒打。這些情節與《紅樓夢》中的“王熙鳳毒設相思局,賈天祥正照風月鑒”一節有思路及結構上的相似,所不同的是黃真伊對傾慕她的人很仁慈,而王熙鳳下手狠毒。黃真伊母親玄琴的故事像尤二姐,遇人不淑,在強勢的女主人的威壓下隱忍度日。書中描寫玄琴的外貌時,用的是“嫻靜好比花照水,行動好比風拂柳”,《紅樓夢》原文描寫林黛玉的文字是:“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這也是很明顯的借鑒痕跡。除此之外,女性忍氣吞聲的情節在兩本書中比比皆是,例如伊錦受辱可以與金釧相比,真伊養母忍受丈夫荒淫無度可與邢夫人、尤氏相比;而有關男性荒淫的情節在兩書中也頻頻出現,黃進士及其兒子、刑房裨將、圓默和尚等人的獸行比起賈赦、賈珍、賈璉之流,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人物塑造方面
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黃真伊》對《紅樓夢》的借鑒和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黃真伊》人物形象的塑造原則與《黃真伊》一致
《紅樓夢》卷二中賈雨村有言:“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余者皆無大異?!势錃庖啾刭x人……上則不能為仁人為君子,下亦不能為大兇大惡……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千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又在千萬人之下?!边@段文字是《紅樓夢》塑造人物形象的原則。據《紅樓夢》所言,寶黛諸人均為清濁之氣相激而生,有著相對復雜的人性。這些人物,“若非多讀書識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參玄之力者,不能知也?!倍饵S真伊》塑造的也是一個富有爭議的人物形象。這部小說不是一個簡單的妓女傳記,“情色”不過是這兩本書的一個表層內容。在《黃真伊》中,對妓女有偏見的自命不凡的儒生忠南之語“到底是奸邪之氣聚集形成了妓女?還是妖媚之氣聚集形成了妓女呢?”分明是對雨村話語“故其氣亦必賦人”說法的沿用。小說在文末回答了這一問題,“站在眼前的真伊,說她是俗世中的女人,她卻有著奪目的仙境光芒;說她是仙境中的女子,渾身上下卻又洋溢著俗世的靈氣”。黃真伊出污泥而不染,知仁知義,研究《易經》,研究理與氣的關系,其學養讓松都三絕之一的徐敬德也表示贊賞。她完全符合《紅樓夢》塑造人物的類型:“縱偶生于薄祚寒門,亦斷不至于走卒健仆,甘遭庸夫驅制駕馭,必為奇優名娼?!?/p>
(二)黃真伊這個形象集合了《紅樓夢》諸女性的一些特質
《紅樓夢》是一部鴻篇巨制,寶黛愛情雖是其重要部分,林黛玉等女子也是主要人物,但紅樓夢人物眾多,關系錯綜,對當時社會各方面都有表現,這些都會沖淡作者對某一個人物形象的刻畫?!饵S真伊》的筆力則聚焦于黃真伊這個主人公,因而這個人物形象要比《紅樓夢》中的諸位女性形象顯得豐滿。她有兩個名字——黃真伊和明月,表明作者要刻畫她的兩面:文人的一面和藝妓的一面。這與《紅樓夢》中一個女子有一個主導特性不同。我們認為,黃真伊這個形象集合了《紅樓夢》諸女性的一些特質,并在原有人物的基礎上有所剔除,有所發展,塑造了一個新的藝術形象。
1. 黛玉之才 黃真伊早期生活和林黛玉極為相似,都是大家閨秀,父親去世早,而且都未得到生身母親的長期關懷。黛玉給人的印象之一是她非凡的口才。黛玉喜作驚人之語,好爭口舌之強。史湘云說林黛玉“專挑人的不是”,“口里不讓人”。李嬤嬤說她:“真真這林姐兒,說出一句話來,比刀子還利害?!睂氣O說她“真真這個顰丫頭的一張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歡又不是”。黃真伊也有著很好的口才,她婉拒熙烈讓她做貼身妓女時說:“我怎么會為了避雨而跳進水里,或者為了避開煙霧而鉆進煙囪里呢?”讓熙烈很是生氣但又不好發作。黃林二人不僅有好的口才而且都有詩才,對大自然的美的欣賞、對多舛的命運的慨嘆是她們詩歌的共同主題。林黛玉常在詩歌活動中奪魁,教香菱寫詩,助寶玉作詩。黃真伊的詩才也不讓須眉。她的詩作清新,頗有韻味,比如“青山里碧溪水,莫夸易移去,一到滄海不復返。明月滿空山,暫休且去若何”、“月下梧桐盡,霜中野菊黃,樓高天一尺,人醉酒千觴。流水和琴冷,梅花入笛香,明朝相別后,情與碧波長”等。
同樣是有才,林黃二人的表現不一樣。黛玉恃才傲物,孤芳自賞,但又極度自卑感傷,敏感多疑。因為她知道在賈府這個以權勢論人的富貴之地,沒有幾個人看得起她這個孤女。《葬花吟》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表達她不被冷酷環境所容。她讀書雖多,對世事認識得卻并不徹底,還做著等賈母、王夫人之流開恩,和寶玉結合的美夢;剛進賈府時,“恐被人恥笑了去”,在賈母等人面前遮掩其學識。后來還時不時地把“告訴舅舅”等掛在嘴上,時刻維護自己清貴的形象。她從未直面那個環境,直面自己對寶玉的感情,也不敢直面寶玉對她的感情。她對寶玉的真情流露常予以阻止:“誰同你拉拉扯扯的!一天大似一天,還這么涎皮賴臉的,連個理也不知道。”她的才學只是一種裝飾,并沒有讓她有足夠的膽量走出大觀園,直至臨終前才明白“我這里并沒親人”,想“質本潔來還潔去”。相比之下,真伊認識到自己就是“圣人”或“道學君子”面具的犧牲品。她的才學是她與那個骯臟世道斗爭的工具。她對佛教偶像的虛假、對假道學的面具有清醒的認識。因為看得透,她對那個不容她的環境主動出擊,最后完全脫離那個環境,歸隱自然。
2. 尤三姐之勇 《紅樓夢》中的尤三姐是一個不怕死的角色,她譴責賈珍:“你們哥兒倆,拿著我們姐妹權當粉頭來取樂兒,你們就打錯算盤了。”她氣得揪著賈璉灌酒,讓賈珍賈璉“竟連一句響亮話都沒了”,“自己高談闊論,任意揮霍,村俗流言,灑落一陣,由著性兒拿他弟兄二人嘲笑取樂”。當她對柳湘蓮的癡情不被理解時,她傷心引劍自刎,真正是“金玉一樣的人兒”,內心純潔不容別人玷污和懷疑。黃真伊面對虛偽庸俗的男子時,有著尤三姐式的勇氣。她認為“越是那些口口聲聲說什么孝道和品德,裝出道德君子派頭的男人,就是越是堪與她父親比肩的偽君子”。她對權貴是那樣不客氣。國王女婿邀請她去做掌樂院的頭領,她也敢寫信拒絕;對口口聲聲諷刺妓女其實也是愛慕女色的忠南,她用計令其獻出原形;對熙烈的“政績”不吹捧,還提醒其沉迷酒色的過錯,大膽勸諫他不要擾民。她和尤三姐一樣,準備隨時以身飼虎。她“學習樊於期,不惜叫刺客荊軻砍下自己的頭”,她的身體便像樊於期的頭,是她誘敵復仇的工具。在明月這個藝名下她擁有的是戰天斗地的勇氣。她決心從世俗的爛泥溝里開出一朵絕世蓮花。她和尤三姐都在打賭,不同的是尤三姐把全部的生命押在一個“冷心冷面”的柳湘蓮身上;而真伊是把賭押在自己的美貌和才藝上,選擇做藝妓是為了給薄情俗世狠狠的一擊。她是果決勇敢的女子,無論是為死去的愛慕者送行的話語和禮節,還是為挽救親人而獻身于使道大人,她都能棄凡塵于不顧,成就賤民行列中的高級修為。
3. 王熙鳳之能 黃真伊應變世事的心機和能力,堪與王熙鳳相比。當黃真伊得知自己的出生真相時,她看到自己的兩個母親悲慘的一生后,她明白在那樣的社會,女性無論是嫁入豪門還是淪為奴婢,都逃不過被欺凌、被背叛的命運,區別僅在于表面的風光與否。她開始覺醒,她不愿那樣死去,她要報復那個黑白顛倒的社會。因此她結交各式權貴,籠絡高層人物。但與王熙鳳不同的是,黃真伊的處事能力不是為了自己的富貴榮華,她是為了“玩弄世道和權力”,替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出頭,她是超脫于物欲的。黃真伊精心設計了漫長的計劃,與道貌岸然的“道學君子”忠南、欺世盜名的僧侶圓默、陰險虛偽的官員熙烈周旋,她以她的魅力擊穿了他們百般維護的偽善面具。對待弱者、她的朋友親人,她又是那樣富有仁義之心。她有條有理地組織她的朋友伊錦的婚禮,頗有王熙鳳協理寧國府的風范。為救被困的萬石禪師,她施美人計,于萬般兇險中把淫僧圓默鎖進了大箱子。所以真伊的能力有著俠的意味,是她追求真善美的手段。為了保護善,她得比惡還惡。相比之下,王熙鳳擁有的是作惡的能力,她毒設相思局、弄權饅頭庵等行為與松都留守熙烈設計陷阿鬼一樣,虛偽而奸詐,所以最終她為“聰明”所累,“機會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黃真伊有著紅樓諸女子的優點,卻沒有她們的缺點。她越是優秀,就越讓人慨嘆其命運之多舛。所幸有一個阿鬼,盡管他身份卑微,對真伊的愛情卻矢志不渝,最終二人心里確定了彼此的愛,在獄中,喝下了合歡之酒,也喝下了永別的酒,這樣的愛情結局比寶玉瘋瘋癲癲之時黛玉孤獨死去要強。黃真伊并沒有像尤三姐那樣殉情,而是強忍悲憤,替阿鬼報仇,然后離開那個阿鬼不喜歡的地方,憑自己的才藝,流連山水,成為“以天為蓋,以地為廬,以草為壁,游蕩在天地間的女人”。當真伊在安校理家放聲高歌時,我們可以看見她飛翔于萬仞之上的靈魂。從貴族、妓女到流浪詩人、藝人,黃真伊擺脫了服從體制和反對體制的雙重束縛,達到真儒徐敬德都未曾達到的逍遙的境界!這樣的生命結局是《紅樓夢》的作者沒有給女性安排過的。
① 薛舟(《黃真伊》中文譯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645efa01000a3h.html
② 崔溶澈:《1910—1930年韓國〈紅樓夢〉研究與翻譯》,《紅樓夢學刊》,1996年第1輯?!丁醇t樓夢〉在韓國的流傳和翻譯——樂善齋全譯本與現代譯本的分析》,《紅樓夢學刊》,1977年增刊?!丁醇t樓夢〉在韓國》,《紅樓夢研究》,2008年5月。
③ 曹雪芹、高鶚:《紅樓夢》,中華書局2005年4月第1版,第2頁。本文引《紅樓夢》文字,若無特殊說明,均據此版。④ 洪錫中著,薛舟、徐麗紅譯《黃真伊》,譯林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第3頁。本文引《黃真伊》文字,若無特殊說明,均據此版。
參考文獻:
[1] 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北京:中華書局,2005.
[2] 崔溶澈.1910—1930年韓國紅樓夢研究與翻譯[J].紅樓夢學,1996(1):314-340.
[3] 崔溶澈.《紅樓夢》在韓國的流傳和翻譯——樂善齋全譯本與現代譯本的分析[J].紅樓夢學刊,1977(增):512-526.
[4] 崔溶澈.《紅樓夢》在韓國[J].紅樓夢研究,2008(5):60-64.
[5] [朝]洪錫中.黃真伊[M]薛舟,徐麗紅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7.
基金項目:江蘇省三江學院大學語文創新項目
作 者:徐素萍,三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教學。
編 輯:張晴 E?鄄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