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業家精神?到目前為止,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專注和熱心于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甚至欺詐和違法違規,甚至于跳樓、自殺、跑路等,決不是企業家精神,
袁寶華是中國企業家協會的創始人,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指出,企業家“要有對國家對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對發展我國國民經濟的責任感,對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時刻存在的危機感和力爭進一步改變企業自身的緊迫感。在競爭面前,還要樹立正確的風險觀,發揚創新精神,探索進一步改變企業自己還不熟悉的領域,以開拓新的事業。要為辦好企業勇于獻身,奮發圖強,為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貢獻力量。”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經濟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除了得益于政策好、社會環境好、全國上下齊心協力之外,與廣大企業家的努力和奮斗是分不開的。
但也必須看到,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企業家精神也出現了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不相適應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創業的動力減弱了、創新的欲望不強了、創造的意識淡漠了,相當一部分企業家開始安于現狀、貪圖享受。
要解決這一問題,從宏觀上講,必須加快解決行政管理層面的問題。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思維和思路不轉變,繼續沉湎于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企業發展就會迷失方向,企業家精神也難以回到正常的軌道。如果政府不過多地干預企業、干預經濟,企業自然會按照市場的要求發展,企業家也會根據市場的需要制定企業的發展目標、發展規劃、發展布局。
從微觀上看,企業發展的環境必須改善。一些地方政府不顧企業效益好壞,一味地為了政府利益榨取企業的利益。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還如何創業、創新呢?所以,一方面,政府要為企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減少各種對企業的收費。
企業家不是孤膽英雄,不是無所不能。當他們失敗和落寞的時候,我們需要呼吁和幫助這些曾經的英雄搬開路障、撥開荊棘,看著他們再次邁過艱難的門檻。
從企業家層面來看,要真正認識創業、創新、開拓、進取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要有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精神。眼下是中國經濟最為關鍵的時刻,需要企業家拿出足夠的勇氣和精神,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勞動。企業家首先要有誠信,有良知,有擔當,有社會責任感,這才是新時期企業家的形象,所有的企業家都應該往這個方向努力。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危機”才是對企業家精神的一種最好檢驗。去年底,當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讓全球陷入深度恐慌之時,馬云就曾公開倡言用“企業家精神”救市。他說,“目前世界缺失的不是錢,商業社會缺失的是企業家的精神、夢想和價值觀,企業不能等待政府,不能等待經濟學家、政治家,應該呼喚企業家的夢想、理想、價值觀。”事在人為。應該說,馬云的這番話,給了我們社會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