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要求初中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教學實踐表明,實施“整體教學”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有效策略。
一、克服升學教育觀念,樹立整體意識
所謂整體教學,就是根據義務教育的性質和要求,保證全體學生能夠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而實施的學科教學,其目的是使每個初中畢業生都能順利完成學業。然而,很多數學教師雖然強調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升學率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這樣既不符合現代素質教育的要求,更不能培育出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因此,只有在數學教學中樹立整體意識,才能使初中數學教學順利地轉向素質教育。
數學教師的整體意識表現為對未來社會負責、對每個學生負責的使命感,表現為對學生取得進步時的喜悅和對學習產生困惑的憂慮,也表現為培優轉差而不懈努力的治學精神。總之,就是數學教師要有一顆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的“愛心”。
二、著眼于素質教育,明確整體職責
數學教育在提高人的素質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主要體現為三個層次,即掌握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培養精神品格。就群體素質而言,教師要對全班每個學生負責,使他們一個都不掉隊;就個體素質而言,教師要全面負責每個學生的數學知識、數學能力、精神品格的發展。反映在學習目標上,就是教師要切實地面向全體學生,兢兢業業地抓基礎、抓核心、抓靈魂。抓基礎,就是注重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教學;抓核心,即是發展以思維能力為核心的數學能力;抓靈魂,就是注重數學思想、數學方法,以及伴隨思維過程的情感教學,以促成數學教學效果由數學領域向非數學領域遷移,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整體意識。
三、調整教學基點,實施整體教學
落實整體職責,實現整體目標的關鍵不在于“補差”,而在于有效地“防差”,以求提高知識的普及率。
1.以學生的思想作為情感教育的起點,培養良好的精神品質
數學教學必須強化情感教學。因此,數學教師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使學生快樂地學習:一是以飽滿的教學熱情感染學生,引導他們進入教學情境,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二是力求栩栩如生地刻畫抽象概念;三是結合教學內容,介紹我國經濟建設的成就,以及古今數學家的巨大貢獻,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四是注重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教學,使學生充分認識數學內容的辯證性、數學形式的賞美性、論證推理的嚴謹性、數學結論的客觀性、數學發展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培養他們主動學、認真學、堅持學、善于學的良好品質。
2.以中差生的知識基礎作為“雙基”教學的起點,讓全體學生學有所得
實施整體教學,就要以大多數人的知識水平為基礎,以中差生的基礎水平為起點,組織教學過程,把“防差”措施落實到每個環節中。如在平面幾何的啟蒙階段,中差生一般都對識圖、作圖及形的變式感到陌生,他們一時之間難以適應邏輯論證,往往會產生畏懼心理。因此在教學中,數學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生活常識和小學幾何知識,采用“基礎知識講得淺,新課進度放得慢,習題精選精練”的教學原則,切忌施行所謂“高難度、高速度、高密度”的“應考”式教學。
3.以形象思維作為點撥思路的起點,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
思維能力是數學能力的核心,思維能力的優劣是導致學生數學成績兩極分化的關鍵因素。如果教師忽視這種差異盲目施教,就會加劇兩極分化。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以直觀教具演示、提供原型及范式等方式代替口頭論述,利用形象具體的事物講解教科書中抽象的內容,力求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
(作者單位:江西省鄱陽縣教師進修學校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