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計算機已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工具,中學信息技術教育也應運而生。信息技術教師必須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結合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更新觀念,明確教學目標
1.信息技術教育不同于計算機教育
計算機是21世紀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質承擔者和技術支持者,沒有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就沒有當今社會的高度信息化。因此,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就必不可少。但計算機教育不等同于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師除了要打破單純學習技術的教學觀點之外,還應加強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和使用信息技術的責任感。使信息技術成為支持學生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學生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2.明確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是培養社會成員具備終生有用的基礎能力的課程之一。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有四個方面:①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包括計算機和網絡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②信息能力,即能快捷、有效地獲取信息的能力,熟練地批判和評價信息的能力,準確處理信息的能力,創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③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指具有獨立自主的學習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并且有意識地利用信息技術,學習和探究其他課程的能力;④信息道德,即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認真負責地使用信息技術。
二、總結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1.通過介紹計算機的歷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介紹計算機的發展史時,可以從第一臺計算機的產生到當今智能計算機的出現;介紹電子管計算機的誕生到現代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更新;介紹計算機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作用,以及趣味計算機和現實中計算機的相關信息。讓學生知道,計算機存在于社會生活實際中,它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這樣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與信息技術知識之間的隔閡。
2.明確教師的職責,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情感和思維的交流,現代教育理論也強調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而教師則起主導作用。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自學某些章節的內容。例如在學習“剪貼畫的操作”時,筆者先指導學生利用幫助菜單,邊學邊練,先學會剪貼畫的導入與編輯等基本操作,再讓學生掌握一些使用技巧,最后總結剪貼畫的操作步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筆者把教學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通過自學掌握剪貼畫的操作步驟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己更正錯誤的能力。
3.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
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各有差異。優秀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強,能較快地掌握知識,順利完成自學。但其他學生,尤其是基礎薄弱的學生,就難以順利地達到自學目標和要求。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指導和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適當降低要求,逐步樹立他們自學的信心。
4.通過反饋,及時調控,逐步提高
在開始自學時,學生并不知道自己使用的自學方法是否正確。只有通過練習和自檢,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不斷地調整自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反饋和平時測驗來發現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指導學生調整自學方法,如通過要求學生對章節內容進行小結,不僅能讓他們自省,而且還能鍛煉他們歸納知識結構的能力,提高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猶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