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提高學科素養,注重能力生成”的理念,即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個人體驗,力求通過教學活動促進學生高效的學習,并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自主學習主要是指學生進行自我“確定門標”“選擇學習內容”“選用合適的學習方法”“控制學習的時間和進度”,并能“評估學習成果”的一種學習方式。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中學生的英語學習以及終身學習,都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因此,教師必須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放到首要位置。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英語的主動性
興趣是一種學習動力,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起著決定作用。教師要把興趣培養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需要,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樂于學、勤于學,逐漸養成主動學習英語的習慣。
1.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
開始接觸英語時,學生都會產生新鮮感,渴望了解它、學習它,教師應抓住這一機會,向學生廣泛宣傳英語的重要性。然后,教師還要向學生介紹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使學生明白:學好英語是時代的需要,掌握英語是現代青年必須具備的素質。
2.改革教學方法,鞏固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應該創設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放松心情,融入到和諧的課堂環境中。和諧的氛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和藹的語氣、親切的笑容、鼓勵的話語都會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愛和期待,他們就會用加倍的愛和尊敬來回報教師。在英語課上,筆者就經常用“Thank you!You are wonderful/smart!”等話語來贊揚和鼓勵學生,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從而使他們產生學好英語的強烈動機。
其次,教師應該不斷改革教學方法,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無定法”,適合學生學習,使學生想學、愛學的方法,就是好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才能鞏固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3.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延續學習興趣
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習內容的增加和知識難度的提高,學生對英語的新鮮感也逐漸消失了。這時,教師的鼓勵、誘導和幫助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各種困難,特別是幫助學生過好“單詞關”,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并重新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二、更新教學觀念,歸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
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引導方向和途徑;二是指導方法和解困。學生在“二導”的作用下,通過不斷變化的學習實踐,在提高英語水平的同時,提高主動學習英語的能力,樹立起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1.教單詞,學生先行
單詞好比是建筑房屋的磚塊,沒有它,就不能建立高樓大廈;沒有它,就學不好語法和課文,就不能進行英語對話、閱讀和寫作。所以要想學好英語,首先必須要學好單詞。在單詞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做到教單詞前學生先行。
就朗讀單詞而言,在學生學過音標之后,可以要求學生課前先預習單詞,學會讀音、查閱單詞的用法。在課堂上,教師也不要求學生逐一朗讀單詞,只有遇到讀音有錯或不準確時,才個別領讀幾次,把學習單詞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2.教課文,先點再面
對于課文教學,教師可先要求學生預習。在預習過程中,學生會主動地進行新舊知識的對比、歸類,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總結概括和推測的能力。學生帶著在預習中未解決的問題來聽課,注意力會更集中,聽課效果會更好。
興趣是啟動學習車輪的強大動力,是學生學習和探索的基本前提。隨著英語課改的日益深入,隨著每個英語教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必將迎來英語教學的新曙光。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康市坪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