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繁榮發展,人們的交往也日益頻繁,口才就顯得越來越重要。然而從目前情況來看,大多數初中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都不盡如人意。在初中語文“說話”訓練課的教學實踐中,筆者針對“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這個問題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總結出以下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加強普通話語音訓練
加強普通話語音的訓練十分必要,這是社會對跨世紀人才的要求,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環。語文教師更要重視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首先要讓學生明白普通話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語言,指出不說普通話的害處,使他們產生要學好普通話的使命感;其次,除了加強課堂中口語訓練之外,教師在平時也要創造說普通話的氛圍,比如要求學生在課余時用普通話交談,同學間互相找出沒說普通話而鬧出的笑話,開展說普通話比賽、演講比賽等。
二、加強心理素質的訓練
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也是訓練口才極其重要的一環。站在講臺上說話時,學生往往會出現害羞和害怕的心理,如果不注意克服這種不良的心理,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與他人的交流,甚至還會出現口吃、拘謹等情況,直接影響說話效果。那么,如何加強心理素質的訓練,使學生克服害羞、害怕、恐懼的心理呢?
1.讓學生走上講臺自我調控、自由侃談
當學生走上講臺時,要求他們不要東張西望,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講話內容上,不要因為別人的議論而分心;告誡學生要大膽發揮,聚精會神地將內容說完。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克服害羞和恐懼的心理,又能反映學生真實的語言水平。
2.進行換位思考
說話訓練時,既要注意語調,也要注意語態。筆者時常指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如我也是班上的一員,平時我能很好地和其他同學閑談,現在也一樣。特別是對那些還未邁出“第一步”的學生,筆者更鼓勵他們要充滿自信與勇氣。
3.讓學生抓住每次說話的機會,增強信心
尤其是性格內向、膽怯多疑、孤僻自卑的學生,他們“害怕講”“不敢講”,筆者很注意鼓勵他們抓住每一次鍛煉自己的機會。只有抓住每次當眾說話的機會,才能克服害怕當眾說話的心理,增強自信心和勇氣。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說話”活動
在常規的說話活動中,若有意識地強調一些“說”的方法,變換一些“說”的形式,整個活動將會別有一番情調,更能引人入勝。歸納起來,有以下三種形式:
1.班級說話比賽
此項可利用班會課余時間,沒有題材和體裁的限制,學生可以自選材料、自找話題;也可以對周圍新近發生或發現的人、事,甚至一本書、一篇文章進行自由品評,闡明個人觀點。具體方式有日常對話、講故事、自我介紹、詞語接龍等。
2.演講比賽
這是一種較為大型的形式,可放在主題活動課上。辯論題可以從教師選定的題目中挑選,也可以自己命題,還可以邀請其他教師擔任評委。如果學生取得了好成績,教師要及時鼓勵他們再接再厲;教師還要幫助成績不佳的學生重新樹立信心,以迎接下次的比賽。
3.即興說話
說話訓練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長期的積累。所以,除了按計劃上好基礎說話訓練的內容之外,筆者還堅持每天利用上課前和課后幾分鐘的時間,進行即興說話的訓練。但是即興說話是口才訓練中高難度的訓練項目,它要求表述者頭腦清晰、思維敏捷。所以,課前即興說話應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亦可以描述與語文學習有關的事件,讓學生有話題可講,也對學生起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課后即興說話主要針對教材中一些思想性、藝術性很強的篇章。比如在教完《談讀書》之后,讓學生講講養成朗讀、熟讀、背誦等好習慣的方法;學了《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之后,讓學生介紹聞一多先生的先進事跡等。
說話訓練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能力訓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師和學生堅持不懈的努力,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作者單位:江西省鄱陽縣教師進修學校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