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文,不僅能夠提高我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還可以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明白事理、提高思想、陶冶性情。中國現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本好比一個鎖鑰,用這個鎖鑰可以開發無限的寶藏。”如果要開發這個寶藏,那就需要把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都講清楚、講透徹,讓學生充分吸收內里的“營養”,才能拿到葉圣陶先生所說的“鎖鑰”。但是,如果只靠教師在講臺上口若懸河,即使他講得非常清楚和透徹,都不會對講臺下的學生有吸引力。長此以往,學生會對教師張口閉口“之乎者也”的語文課產生厭學情緒,甚至學生會感覺語文太乏味,老師感覺語文難教——課堂太沉悶。因此,要想提升中學語文課的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語文教師,就必須把握好課堂45分鐘:不能做手持課本侃侃而談的課堂統治者,而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語文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面,筆者就如何激活語文課堂談談自己多年以來的教學經驗:
一、熱點聚焦,吸引“觀眾”
俗話說“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引人入勝的導入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良好開端。教師的導語就像舞臺緩緩拉開的序幕,如果教師的導語能夠像舞臺背景那樣五彩繽紛,這一節課便能如強烈的磁石般聚焦所有的目光,使得學生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新課堂的學習中去。當代中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中相關的理論知識與當前受關注程度較高的熱點問題相互聯系在一起,大膽而巧妙地引入課堂,激發探求新知識的主動性。
如八年級下冊的《南京大屠殺》寫于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前夕,在這之前,日本右翼勢力曾于1982年、1986年兩次通過歪曲歷史的教科書。中國人民絕不允許任何形式的否認、抹殺或歪曲南京大屠殺歷史事件的思潮和勢力抬頭。本篇報告文學就是以大量史料證據及目前尚存的人證,揭露了日寇慘絕人寰、令人發指的罪行。為了講好這一課,筆者沒有一開始就把課本中的內容擺在學生面前,而是搜集了資料,引進“日本名古屋市市長河村隆之否認南京大屠殺”事件:日本名古屋市市長河村隆之會見到訪名古屋的中國南京市政府訪問團一行8人時稱,“1937年的南京事件是通常的戰爭行為,對此我很遺憾。但是,南京大屠殺是不存在的。”這則消息在課堂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學生的愛國熱情瞬間被點燃,大家紛紛表示:我們要牢記這慘絕人寰的災難,牢記這中華民族的恥辱,因為歷史是不容抹殺的。
二、多方討論,活躍氛圍
傳統的課堂,就是教師講、學生記的機械訓練過程,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無法得到提高。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得的主動參與者。”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要適當地使用討論法教學,教師提出問題,采用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形式,讓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得知識,在學習中真正處于主體地位。如在講授《最苦與最樂》一課時,筆者讓學生采用分組討論法,四人一組,每個小組必須展示自己的討論結果:列舉出一件梁啟超筆下的“最苦”(未盡責任)或是“最樂”(盡了責任)的事情。學生們的討論結果可謂精彩紛呈。在分享了學生的討論結果后,筆者開始講授課文,最后再進行總結,告訴學生: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人生應當勇于負責,而不能逃避責任。
三、借助媒體,增進理解
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與教材息息相關的內容,不僅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習效率,更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愉悅的情緒體驗,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如《背影》這篇朱自清的經典代表作,是很好地體現父愛的一篇文章,但是對于初二的學生,要很好地理解、體諒父母及長輩的難處,還是有一些困難。而學生能不能克服這個困難,將影響學生對這一課內容的真正掌握。學生能否在這個問題上理解父母的愛,這對他們怎樣去愛父母起著重要的作用。于是,筆者把學生帶到電教室,讓他們觀看了一場感恩演講。雖然不是現場,但演講者充滿激情的話語和感人至深的事例打動了學生,電教室里鴉雀無聲,只能隱約聽到學生的啜泣聲。這一場生動感人的演講,帶給學生強烈的心靈震撼,讓他們感受到一個“愛”字蘊含著的沉甸甸的分量。這是一節愛的教育課,學生在演講中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也為自己不能理解父母而感到愧疚。在這個基礎上,筆者趁熱打鐵地跟學生分享了朱自清的《背影》,共同感受了背影里的父愛。
四、結合故事,加深體會
傳授新知識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不注重自己的講授藝術,只是翻開教材照本宣科,千篇一律地分析、講解、歸納、總結,然后要求學生去背去記,學生不僅會感到枯燥無味,更是提不起學習的勁頭,學習效率自然不高。如果教師能夠在傳授新知識時適當地加入一點故事佐料,將生動形象的故事與所要傳授的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教學過程就會“精彩無極限”,學生也會把學習當成樂事,全身心地投入到這種趣味盎然的教學活動中來。如在講授《小巷深處》這一課時,筆者講了一個《一位母親與家長會》的故事,讓學生通過對文章的欣賞、分析,體會到了在日常瑣事中所蘊含的深深的母愛,增強了學生對親情的理解。
總而言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激活語文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全新的學習氛圍,讓短短45分鐘的課堂教學得以拓展、延伸。
(作者單位: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培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