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語言的目的
英語是一種交流工具,只有把它運用到實踐中才能學好。正如Francces Gorbet所說的,交際不能服從于語法。只有把語言當做交際工具來使用,學習者才能獲得更多的東西。
二、學習英語的難處
學習語言不同于學習數學、物理等學科。學習語言的方式恰似日復一日的活動,我們不需要學習各種規則,而只需勤于練習,以達到熟能生巧、靈活運用的目的。
首先,1~5歲之間的兒童對母語學得最快、最多,正是因為父母和其他人經常借助不同的手勢、實物、圖片等東西,不停地重復同一語句,對他們進行訓練。久而久之,孩子就能明白大人們在說什么了。而中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只有一周幾個小時。下了課后,他們與英語幾乎毫無接觸。
其次,嬰幼兒學習母語的愿望非常強烈,他們會不間斷地學習他們所需要的話語。但對于學生來說,一方面,他們缺乏學習的興趣,覺得教材枯燥乏味;另一方面,他們學習英語的目的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因此,教師必須經常激勵學生,以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
最后,初中生的英語詞匯量少,特別是那些平時成績較差的學生,往往講不出一句完整的英語。而且學生的接受能力往往也差別很大,尤其是“學困生”,他們有強烈的自卑心理,不愿主動開口說英語。
三、對策及嘗試
1.更新教學模式
英語終究只是一種語言,最容易掌握它的方法就是遵循它的自然發展軌跡,先聽、說,后讀、寫。但是,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卻遵循閱讀、背誦、默寫、翻譯的程序,不重視口語訓練。英語和漢語不同,中文是象形文字,而英語是用來記錄語音的字母文字,幾乎是能說就能寫,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容易掌握的語言之一。
2.由淺入深、以勇帶怯
教師若能精心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就能引導學生正確地學習英語。如在開始進行口語訓練時,起點要低、步子要小,教師可選用鏈式教學模式。下面,筆者以介紹和復習“like doing”結構為例:
T:I like drinking tea.What about you?
S1:I like eating hamburgers. What about you?
S3: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What about you?
S4:I like swimming.What about you?
鏈式教學模式的特點是中心突出,非常適合用于復習。
3.加強聽力訓練,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聽力訓練一樣是語言信息的輸入,是培養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口語的表達能力。因此,在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必須加強聽力的訓練,以增強語感。聽力訓練的形式靈活多樣,教師用英語呈現新知識和用英語組織教學,都是訓練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除使用聽力教材外,教師還可從周圍環境中選取素材,但一定要精心編排,不可放任自流。如我們身邊隨時都會出現新人、新事,選取與教學目標有關的部分加以討論,不失為一個簡單有效的辦法。
4.加強朗讀,夯實說的基礎
平時朗讀少是學生不敢開口說英語的癥結所在。朗讀是連接閱讀和口語表達的重要途徑,平時沒有養成朗讀的習慣,說話時就會有陌生感,會感到無話可說。只有嚴格要求學生學習正確的語音、語調,并有感情地朗讀,學生才能把字、詞、句、文融為一體,形成英語語感,為脫口說英語打下基礎。
5.布置有聲作業
為了讓學生重視口語能力的鍛煉,筆者還會布置英語有聲作業,讓學生將他們的朗讀內容用錄音機錄制在磁帶上,每天抽查一部分學生,對讀得好的學生予以表揚,并在課堂上播放。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它的交際能力。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語音、語法和詞匯規則只是作為工具,幫助初學者達到預期目標。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該大膽地摒棄傳統的英語教學法,優先注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康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