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化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但教學主體、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環境、教學評價起著決定性作用。
一、教學主體
新課程理念要求師生在教學中成為共享知識、價值和目標的學習共同體,鼓勵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建立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快樂地收獲知識。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行為主要表現為講授、演示等傳播行為,提問、交流等溝通行為,組織教學、管理課堂等組織管理行為,自我反思等自我發展行為。每一種教學行為都是教師專業素養的具體體現,會直接影響有效教學的成果。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是學習的主體參與者。在教學中,影響有效教學的學生因素有兩個:一個是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它是新知識的“生長點”;另一個是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行為,在師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參與決定著教學活動的始末、過程和質量。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已經擁有的化學概念、原理及基本的操作技能、思維方式是基礎,他們在情感層面的“積極參與”和認知層面的“有效參與”,是實驗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證。
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教學活動的聯結點,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支點。教學內容是否具有發展性,決定著它能否引領和促進學生的發展,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化學實驗教學以實驗為內容,其素材并不局限于課本。選擇實驗教學內容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要有挑戰性,即內容的確定要符合最近發展區理論,要對學生的知識、經驗與認知水平形成挑戰;二是要有開放性,即教學內容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社會生活與科技發展的現實,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即指教學活動的展開過程,是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借助一定的教學條件,指導學生通過認識教學內容來認識客觀世界,并在此基礎上發展自身的過程。教學過程是教學活動在時間上的連續展開,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關注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時,還要考慮以下幾點:①關注師生的互動交往;②關注資源的動態生成,包括對錯誤、異常、差異的利用;③關注學生的發展,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生長。
四、教學環境
任何一項社會活動都必須在一定的環境中才能進行。課堂教學作為一種社會活動,也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我們研究的教學環境,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影響教學的一切條件和因素,它是有效教學的支持性要素。就像懷海特所說的:“教育的環境必須在本質上是一種有助于啟動和啟發思維的酵母。”
有效的化學實驗教學環境,首先表現為安全、相容的心理環境,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師生關系;其次表現為信息資源豐富,如與實驗相關的背景資料、媒體信息、實驗材料,以及教師的靈感、學生的思想等。
五、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在一定的價值觀指導下,用一定技術和方法收集整個教育系統或某個側面的信息,并基于所獲得的信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客觀地衡量和判斷學生的各個方面,從而促進學生不斷向前發展。教學評價對教學實施起著導向作用。
教學評價的理念及實施影響著教學的有效性,它的主要內容包括:①評價的目的——是否以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教學改進為宗旨;②評價的內容——是否涵蓋了學生全面發展的各個要素;③評價的方法——是否以多樣化、科學化形式貫穿了教學的全過程;④評價的反饋——是否及時地發揮激勵和導向作用;⑤評價的主體——是否多元化等。有效的教學評價,應該是促進學生學習進步和改善教學質量的動力。
本文主要從以上五個方面探討了影響化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因素,這五個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一個整體。高中化學教師要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從以上五個方面入手,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從而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壇市第四中學)